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汪新文  刘友元 《现代地质》1997,11(4):434-443
摘  要  东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如下阶段:(1) 中、新元古代阶段;(2) 早古 生代加里东阶段;(3) 泥盆纪—早石炭世早华力西阶段;(4) 晚石炭世—三叠纪晚华力西—印 支阶段。多旋回构造演化使该区形成由多期褶皱带和多中间或边缘地块组成的 “镶嵌构造 区”‚并为晚中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瑜  李春风  陈洪洲 《地质论评》1999,45(7):180-189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以玄武岩为主的喷发经历了60~29 Ma、25~15 Ma、<2 Ma三期及不同喷发期之间的过渡阶段,而每一期又可以分为若干旋回。火山作用形成于不同的构造部位,沿断裂和非断裂分布的玄武岩均有存在,且与不同时期的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相匹配。不同的构造背景下火山活动的分布也不同,且具明显的迁移性。构造环境体现为非造山大陆边缘张裂隙、上地幔上隆的陆内拉张环境、陆内非造山环境等特征。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以来的火山活动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大陆板块间的碰撞作用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93.
实际观测表明,用现行短周期仪器起算函数R1测算的近震震级ML在近距离地段数值偏低,在远距离地段偏高,随震中距出现系统偏差。本文以里克特(1935)零震级地震定义为震级水平控制原则,应用了辽,吉,黑,冀四省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制定出东北地区近震震级起算函数系统。  相似文献   
94.
川东北地区石炭系成岩作用及储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川东北石炭系为一套蒸发性局限海潮坪沉积,仅残存中石炭统黄龙组。残厚在通江-南江-巴中地区为20m左右.且分布零星;开县-大竹-垫江一带为主要分布区,达县地区最厚,局部可达70m。岩性主要为含粒屑微-粉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膏岩及泥晶灰岩等。经历了白云石化、重结晶、溶蚀等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地层的溶蚀孔、晶问孔和裂缝发育,其储集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成为川东北乃至川东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最重要的一套储集层。孔隙度大干3%的储层分布范围也在开县-大竹-垫江构造上,呈北东向展布。宣汉以北,主要是由于双石庙、通江-南江-巴中地区石炭系地层变薄,因而储集性能较差。高产的沙罐坪气藏预示本区石炭系具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95.
1961 - 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降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近57年(1961 - 2017年)降雪的气候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12月, 小雪和中雪最多出现在11月或12月, 大雪和暴雪在冬末春初出现概率最高。降雪分布为山地大于平原, 平原地区自北向南、 自东向西减少, 降雪高值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部、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降雪强度中心位于长白山区和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年、 秋季、 冬季、 春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分别为4.7%、 7.0%、 84.4%和7.6%; 辽宁省西部山区和南部大连地区日最大降雪量占年总降雪量比例最高, 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在2 d以下, 降雪较高纬度地区更为集中。近57年降雪量和降雪强度分别以1.93 mm?(10a)-1和0.11 mm?d-1?(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 降雪日数以2.08 d?(10a)-1速率显著减少; 降雪量增加主要表现为各等级降雪量的增加, 降雪日数减少主要是微量和小雪日数的减少, 降雪强度增加主要为大雪和暴雪降雪强度的增加。年、 秋季和冬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平均每10年增加0.36%、 0.48%和0.45%, 春季以0.11%?(10a)-1的速率减少。中雪、 大雪和暴雪对降雪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 小雪降雪量和微量降雪日数贡献率减少; 1987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突变后, 微量降雪日数和暴雪日数、 小雪降雪量贡献率改变显著。就区域平均而言, 2001 - 2017年的降雪量较1961 - 1980年增加了27.8%, 降雪日数减少了22.4%。  相似文献   
96.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吉林气象》2004,(1):30-31
桃小食心虫是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分布比较广泛,特别是东北地区是桃小食心虫的主要分布区域。其危害的果树种类较多,但危害较重的有苹果、梨、桃、李、杏、山楂等。本文对九台市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活动规律,桃小食心虫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其发生的气象指数等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7.
倪惠 《吉林气象》2004,(4):17-18,41
1引言 秋末冬初正是东北地区雨雪交加之际,特别是有南方系统配合时,对吉林省的降水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对2003年11月20日和2003年12月5日的两次倒槽天气过程从降水性质、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天气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8.
东北地区1:150万大地构造相图是2018年出版的一份区域性大地构造图.该图依据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将大地构造理论研究与综合应用汇总和集成,是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方法进步转化应用的重要体现.此次编图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维为指导,以多岛洋、弧-盆系发展演化观点为切入点,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东北地区地壳形成、演化历史,以及大地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较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的岩石构造组合、建造构造与构造演化阶段的宏观背景.  相似文献   
99.
李利波  付虹  李琼  何德强 《地震》2019,39(3):115-126
以鲁甸MS6.5地震震中附近的鲁甸大坪子泉水氡、 水质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其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 分析认为震前地震活动丛集, 水氡、 水质异常持续时间较长, 幅度较大, 表现为破年变异常现象; 震后为小震群弱活动, 水氡、 水质异常幅度相对较小, 持续时间较短, 多次出现同步转折, 表现为介质弱化区的前兆异常特征。 从水样测试结果, GNSS位移观测资料、 GPS时间序列曲线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分析了鲁甸水氡、 水质的异常机理, 认为鲁甸的水质离子组分群体异常, 与区域的变形活动有关, 局部应力的不断积累, 加剧了地下深部物质活动及构造活动; 近期的同步转折现象属于介质弱化区应力调整状态下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以遥感解译的东北地区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覆被变化为基础,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别通过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对东北地区2015年和2030年土地覆被格局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遥感解译的2015年实际土地覆被类型数据对比验证,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模拟结果的总体Kappa指数分别为0.970 0和0.964 9,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模拟结果较为理想,CLUE-S模型的模拟精度较Markov-CA模型更高。2015—2030年东北地区草地、耕地、湿地、其他用地和水体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林地、人工表面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人地关系越发紧张。东北地区作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需警惕不可持续的土地覆被变化,需权衡生态保护、粮食增加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