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1758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3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81.
西藏尼玛一带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共祥  杜凤军  刘伟 《华北地质》2007,30(3):172-177
西藏尼玛县城西-色林错一带发育一套山间河湖相的红色碎屑岩系,属红色磨拉石建造.该红色碎屑岩系底部不整合于下白垩统及其以下层位之上.其时代归属尚不统一,有划归为上三叠统巫嘎群,有划归为古近系始新统牛堡组.2000~2002年作者在尼玛县城西、双湖区南措折乡宋我日分别测制了剖面,2002年又在尼玛县城西剖面补采样品,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所含孢粉组合特征及时代,将其划归上白垩统竟柱山组.  相似文献   
982.
为研究砂砾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了解微观非均质性与储层致密化的关系,建立储层致密化评价标准,定量评价储层致密化程度.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矿物XRD分析、高压压汞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东道海子凹陷DN8井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包括岩石学非均质性、孔喉非均质性及裂缝非均质性.岩石学非均质性中,岩石结构成熟度差异导致的岩石结构非均质性制约储层的初始物性;砾石、同沉积填隙物中塑性岩屑、胶结物类型及其含量的差异影响储层压实及胶结后的致密程度.溶蚀作用后,成岩-孔隙演化过程差异导致的孔喉非均质性及裂缝发育密度决定的裂缝非均质性影响了储层现今的致密程度.提出以成岩综合指数与地层脆性指数综合表征储层致密化程度,并将致密化程度分为3级.Ⅰ级致密化程度成岩综合指数大于4.0、地层脆性指数大于0.8;Ⅱ级致密化程度成岩综合指数介于3.0~4.0、地层脆性指数介于0.3~0.8;Ⅲ级致密化程度成岩综合指数小于3.0、地层脆性指数小于0.3.Ⅰ级致密储层孔喉结构最好、物性最高、微观非均质性最弱,为研究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983.
通过1∶5万地质填图、钻孔验证,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古水流测定及地质连井剖面等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绿草山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特征及其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绿草山地区紧邻南祁连大柴达木山富铀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铀源条件;上干柴沟组沉积期处于晚燕山运动和早喜山运动间的构造静宁期,构造活动表现出较强-较弱-较强的演化趋势,从而由下到上发育有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沉积序列,受周期性湖泊影响上干柴沟组发育有多期三角洲河道沉积,古水流测量方向为南东-南南东;结合钻孔中铀矿化异常段沉积组合特征分析,确定了绿草山上干柴沟组时期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有利找矿目的层位,对绿草山内的铀成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初步评价了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84.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新生界古环境对揭示盆内的油气形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盆地内上干柴沟组冷湖四号井中的26件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常量、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来分析其古环境古气候演化历程.结果 表明,所有样品的Sr/Ba<1、Th/U>2,指示为陆相淡水环境;V/Cr、Ni/Co、U/Th和V/Sc值分别为0.07~0.01、3.25 ~ 2.18、0.48~0.18和8.82~5.53,均指示氧化环境,与其棕褐色的颜色特征反映的沉积特征相吻合,推测由喜马拉雅中期运动导致的盆地北缘隆起致使湖盆下沉、湖面下降形成氧化环境有关.古气候指标Sr/Cu值为13.35~5.91,表明气候总体偏温湿,温湿气候期大致可分为两期:31.0~28.7、27.7~22.5 Ma,干旱气候也大致分为两期:28.7~27.7Ma、22.5~21.0 Ma,Rb/Sr、Fe/Mn值指示的气候温湿变化趋势与此基本一致,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同样表明该沉积期总体处于温湿环境.温湿气候、淡水环境响应了该时段全球升温的气候背景.阶段性干旱气候的出现,与前期可能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后期主要与北特提斯海退有关.  相似文献   
985.
陈海云  孙晓东  张志 《现代地质》2021,35(5):1206-1217
通过对上其木干花岗岩进行锆石微量元素和全岩主量元素分析,借助锆石饱和温度和Ti地质温度,反演岩浆源区的温度,进一步分析花岗岩的形成环境。锆石具有典型岩浆岩锆石向左倾斜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有显著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上其木干花岗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72~829 ℃之间,平均值为800 ℃,属于高温花岗岩。锆石Ti地质温度的平均最低温度为614 ℃,平均最高温度为634 ℃,花岗岩中锆石形成的温度在614~634 ℃之间。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与Th/U、10000/Hf的关系,可以判断上其木干花岗岩可能形成于西昆仑造山带增厚的岩石圈下部发生拆沉作用所导致的幔源岩浆底侵,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发生了锆石的重结晶或存在多期岩浆(熔体-流体)注入事件。岩浆形成热源可能与羌塘地块沿着康西瓦大断裂和塔里木地块碰撞拼贴结束后,于后碰撞板内伸展体制下导致的软流圈上涌、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6.
林西组是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重要的沉积地层,其研究程度也直接影响古亚洲洋闭合、两大板块拼接、沉积环境转变等重大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根据实际调查,首次在扎赉特旗巴彦乌兰地区晚二叠系林西组发现了海相的核形石灰岩.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并根据元素比值等确定该核形石灰岩产生于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987.
988.
福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为中温热液型钼矿.文章根据野外考察,在岩相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矿相学及辉钼矿矿石矿物学的系统研究,得出上西坑钼矿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构造角砾岩型、石英脉型.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以细-中细粒鳞片结构为主,局部呈现厚板状、带状分布;矿石矿物辉钼矿铅灰色,多色性明显,2H多型,矿物成分中杂质含量较低,Re含量为1.479 ~34.35μg/g,显示其矿源为壳幔混合源;Re作为伴生矿产,具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9.
郑开富  彭霞玲 《江苏地质》2013,37(1):147-154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第三系分布广,地层完整。其中泰州组二段、阜宁组二段和阜宁组四段泥页岩发育,厚度为100~250m,有机质丰富,有机碳一般大于1.0%,演化程度高,并在泥页岩中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表明苏北盆地具备了泥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通过对苏北盆地上白垩统—第三系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指出苏北盆地的金湖凹陷、高邮凹陷、海安凹陷和盐城凹陷的深凹带是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90.
峡东地区上兰多维列统的几丁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峡东地区上兰多维列统几丁虫的地质分布特征,系统建立了几丁虫生物组合,阐述了这些组合的地层意义,并与国内外同期地层中的几丁虫进行了对比。结合几丁虫共生的腕足类及笔石的生态特征,探讨了峡东山区上兰多维列统几丁虫的生态特征。此外,还描述了两个几丁虫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