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1758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3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71.
由单台小地震资料所得两个区域的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利用单台小地震资料确定台站所在区域应力场的一种方法以及对于红山地震台和沙城地震台两个区域所获得的结果。 在弹性介质中,如果发生了形状和体积的变化,即应变,则介质内务部分之间将有相互作用力,叫做应力。这种应力一般表示为张量  相似文献   
972.
本文综述了上陆壳成分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化学分析、地质图、地层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原始上陆壳的平均化学成分随时间而变化。太古亩高的深成岩/上壳岩比值可能部分反映了2.5Ga前有不同的地壳形成模式.后太古亩绿岩中,长英质火山岩和杂砂岩增多;在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绿岩中科马提岩的含量几乎减少至零;显生宙绿合中安山岩比例增多。与早太古代相比.晚太古代和后太古宙上陆壳亏损Mg、Cr、Ni和Cc;后太古宙上陆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上陆壳成分在太古亩/元古宙界线的变化,可能与科马提岩、TTG岩套、交代作用和和古风化作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在缺乏传导热流量实测数据的情况下,试图根据遍布高原上的水热活动显示及其南部的板缘水热活动性质,将西藏高原上地壳深10公里的厚度内划分为高热、热和一般等三种状态。高热带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至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之间,这就是所谓的喜马拉雅地热带。热带位于藏北高原的南半部,它的北半部被划为一般正常带,其北缘昆仑山中虽于1951年有过火山喷发,但岩浆性质说明它并非来源于壳内熔融,因此上地壳未必是热的。  相似文献   
974.
本文从热传导方程出发,得到了大洋中脊下岩石层温度分布的分析表达式及数值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软流层上涌流动所提供的热源可以使大洋中脊下岩石层逐步融化;岩石层的相对移动速度对大洋中脊岩石层温度场及融化深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75.
976.
北山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会带,其晚古生代洋陆转化备受关注,但久有争议。该区晚古生代地层学研究不足,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北山北部黑鹰山地区原定为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岩的年龄分别为308.6Ma±1.0Ma和299.1Ma±2.4Ma,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区内白山组时代的修订可以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7.
根据地层分层数据和古热流分析,运用PetroMod-1D软件对四川盆地的51口探井进行模拟,得到了盆地内上三叠统的埋藏史、成熟度演化史及烃源岩受热史,初步划分了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结果表明,川北、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别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烃门限;川南地区大约在早白垩世达到生烃门限,此后地层不断埋深,热演化持续进行,在晚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之后由于燕山末期及喜山期构造运动,地层发生整体抬升,干酪根的热演化也因此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978.
杨勇  刘杰  杨洪  胡成军 《云南地质》2012,(3):340-342
象图铅锌多金属矿矿化带位于三合洞组(T3s)灰岩中以及顶部灰岩与挖鲁把组(T3wl)薄层状泥岩接触部位层间破碎带中,三个铁、铅、锌矿化体,属沉积改造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型铅、锌(铁)矿床。  相似文献   
979.
在沉积学研究基础上,以粘土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技术,采用Couch公式对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古盐度介于4.8‰~19.7‰之间,平均值为12.8‰,远低于正常 海水盐度。不同层位古盐度呈规律性变化,须二段至须六段古盐度逐渐降低,由咸水转变为微咸水。盐度的增高有利于蒙 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使得须二段以伊利石为主,须四段-须六段伊利石平均含量逐渐降低,而以绿泥石为主。古盐度对绿 泥石成分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古盐度的增高,绿泥石成分中的Si4+逐渐减少,而AlIV的含量逐渐增多,Fe2+/Mg2++Fe2+比值逐 渐降低。结合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运动,认为须家河组古盐度变化主要由印支期构造所造成,须三段之后由于龙门山南段的 抬升,四川盆地与外海失去联系成为独立沉积系统,须家河组二段和三段沉积应为陆相沉积物质,但受到海相潮汐叠加改 造,而须四段-须六段则属于正常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80.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产自“外源、浑水”与“内源、清水”环境,二者的交替互层沉积可反映古水体性质、物源供给及气候等环境要素的频繁改变。晚石炭世,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相对稳定,盆内发育巨厚的、多级次嵌套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记录了“冰室地球”冰川活动下的古海平面大幅度升降和古气候、古环境频繁交替信息。文中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连续完整露头剖面和钻井取心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岩心、露头及镜下薄片观察,在研究区重点层段识别出下切谷充填型碎屑岩沉积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的频繁互层序列。碎屑岩—碳酸盐岩互层组合序列在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构成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其从碳酸盐岩—改造型台地沉积开始,向上依次发育碎屑岩下切谷充填序列的底部冲积河道沉积、中部河口湾序列和顶部代表海泛面的泥岩沉积,最后转变为碳酸盐岩向海到向陆台地亚相,反映了一个显著的早期海退—中期逐渐海侵—后期再次海退的旋回过程。冰川期急剧变冷的气候和冰川型高频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驱动滨线及相带迁移,影响到碎屑岩供给速率和碳酸盐生产率,造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高频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