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01.
孟祥舒  何艳红  陈亮  务磊 《地质学报》2017,91(12):2679-2696
阎家店闪长岩体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是秦-祁构造结合部位最大的早古生代复合闪长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闪长岩。早期研究显示阎家店闪长岩体北部样品的测年结果为~440Ma,是以红土堡基性火山岩为代表的弧间裂谷(或初始弧后盆地)在中晚奥陶世向北俯冲形成的岛弧侵入岩体。区域资料显示阎家店闪长岩自北向南岩体逐渐发育平行定向构造,具有糜棱结构,片麻状构造。南部糜棱岩化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418±3.2Ma。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与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具有高Si O2,Al2O3,Na2O和Sr,低Yb和Y以及高Sr/Y和(La/Yb)N比值,无或微弱的Eu异常。低Na/K,Nb/U和Ce/Pb比值以及负的εHf(t)值表明阎家店闪长岩体主要起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较高的Y/Yb和Ho/Yb以及Nb/Ta暗示其源岩已经转变为榴辉岩相物质。高密度的榴辉岩相基性下地壳由于重力不稳定性拆沉进入地幔,受地幔橄榄岩交代导致了阎家店闪长岩体南部样品的高Mg O含量以及Mg#。因此,自~440Ma至~418Ma秦岭-祁连结合部位的地壳在不断地加厚,~418Ma的阎家店闪长岩形成于俯冲后碰撞造山阶段,其动力学背景和时限与北祁连构造带一致。  相似文献   
102.
张岩  漆富成  陈文  叶会寿 《地质学报》2017,91(10):2322-2350
本文对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甘肃省迭部县中-下志留统[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温洛克统(Wenlock)]富有机碳硅质岩进行了无机化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并建立研究区硅质岩形成及相关元素富集模式。主要对1个钻孔、2个剖面共28件硅质岩的岩相学、扫描电镜、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有机碳及Si、O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1)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Fe/Ti、Al/(Al+Fe+Mn)(0.08~0.79)均值0.31、(Fe+Mn)/Ti,(La/Yb)N(0.12~1.41)均值0.54、δEu(0.81~3.36)均值1.55、∑REE(7.59~253.48)均值82.90,Si同位素(-0.2‰~2.1‰)均值0.66‰、O同位素(13.5‰~21.8‰)均值19.53‰、同位素对成岩温度的反演,显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Si、O稳定同位素显示),益哇硅质岩形成时陆源物质供给适量,导致与碳酸盐相关生物繁盛,少量样品受陆源物质影响显著。(2)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MnO_2/TiO_2、Al2O3/(Al2O3+Fe2O3)、Al/(Al+Fe)(0.08~0.80)均值0.33、Th/U、V(28.6×10~(-6)~2261×10~(-6))均值454.42×10~(-6)、Ti/V,δCe(0.65~1.58)均值1.01、(La/Ce)N(0.60~1.314)均值0.97、有机碳(TOC)-微量元素二元图解,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热水喷流导致海底局部水动力较强的缺氧环境[特别是δCe、(La/Ce)N、稀土配分模式],部分硅质岩由于富集热液元素导致其具有洋脊、大洋盆地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古商丹洋南缘)热水喷流系统发育(导致海底水动能较强的)、缺氧状态的陆缘拉张裂陷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U、V、Mo、Cu、Ni等变价元素的富集,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寒武纪-志留纪)黑色页岩系产自扩张的大陆边缘缺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03.
渝东南地区的下志留统石牛栏组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古环境变化、物质来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稀土元素总量w(ΣREE)、REE配分模式、以及w(ΣLREE)/w(ΣHREE)、w(La)_N/w(Yb)_N、w(Ce)_N/w(Yb)_N、w(La)_N/w(Sm)_N、w(Gd)_N/w(Yb)_N、δEu、δCe、Ce_(anom)等特征值研究方法,对渝东南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典型剖面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古海洋环境和物源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石牛栏组灰岩稀土元素总量略低于大陆地壳平均值,轻稀土较为富集,重稀土亏损,铕明显负异常,铈负异常较微弱。w(ΣREE)证实了石牛栏组的沉积水体由浅缓慢变深再急剧变浅的变化过程。Eu负异常、Ce负异常和C_(eanom)值均揭示石牛栏组沉积时期海水具有弱还原性。REE的分异程度反映了石牛栏组从沉积早期到沉积晚期,沉积速率总体降低。稀土元素的比值特征及w(ΣREE)—w(La)/w(Yb)图解表明其物源源自雪峰山隆起,源岩主要为沉积岩。  相似文献   
104.
殷绍泉  张保科 《世界地质》2017,36(3):682-690
选择西准噶尔北部晚志留世比图岩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比图岩体岩性以钾长花岗岩为主,边部为碱性花岗岩、正长岩和闪长岩。钾长花岗岩和正长岩贫Mg O(0.3%~0.5%)、CaO(0.8%~1.1%),稀土含量高(105~204μg/g),Eu异常明显,属于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富碱(6.8%)、贫Al_2O_3(9.9%),稀土含量较高(271μg/g),极度亏损Sr、Ba、Eu,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闪长岩富MgO(4.1%)和CaO(7.5%),稀土含量较高(93μg/g),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源自富水地幔的部分熔融。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比图钾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正长岩均是新生地壳部分熔融之后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比图岩体的各种岩性普遍具有富碱、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5.
张廷山  杜翔  杨巍  陈晓慧 《沉积学报》2017,35(2):253-263
地质历史时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在不同时空沉积岩中均有分布,然而学术界对其变形过程、作用力及触发机制等仍存在许多争议。通过对米仓山前缘野外露头观测,早志留世砂岩、粉砂岩、页岩地层中,发育有多套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其层位分布稳定,但不同层位的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包括波浪状变形层构造、包卷层理、枕状(椭球状)构造、火焰构造等,多与丘状交错层理相伴生,可分为三种组合类型,均发育于中陆棚沉积环境中。基于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结合碳同位素分析、古气候、古板块资料,并与现代飓风研究成果对比,认为研究区早志留世时大体上处于风暴频繁的炎热环境,区内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多为风暴作用的结果,较强的风暴触及海底,使未固结成岩的沉积物的孔隙压力增加,切变强度降低,使之液化,进而发生变形。米仓山前缘早志留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发现及其触发机制的探讨对区内古地理、古气候的恢复,以及古扬子板块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应用含油气盆地热史模拟系统, 对江汉盆地南部的钻井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 恢复了研究区的热史和埋藏史. 在此基础上, 正演了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的演化史. 研究结果表明,江汉盆地在印支期(240 Ma)以前处于稳定的低热流(50~55 mW/m2)状态, 印支期后热流开始整体升高. 潜北断裂以北地区的热流在中燕山期(155 Ma)达到峰值(~72 mW/m2), 断裂以南的热流在晚燕山期(40 Ma)达到峰值(~76 mW/m2). 晚喜山期后, 整个研究区的热流快速下降, 盆地开始冷却. 早三叠世末, 下志留统烃源岩在枝江、当阳、沔阳凹陷一带率先进入生油门限, 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烃源岩进入快速增熟期, 成熟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 晚白垩世末, 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表现为东强西弱. 到了新近纪末, 烃源岩热演化终止. 研究区热史恢复和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的研究为合理评估烃源岩生烃量、排烃量和油气资源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万正权  金淳泰 《地层学杂志》1991,15(1):53-55,T001
<正> 盛怀斌(1975)在“四川广元志留纪小无洞贝(Atrypella)层腕足类”一文中,将广元朝天火车站附近的一套厚约20—30m含以Atrypella(即Atrypoidea)为代表腕足动物群的污绿色钙质页岩夹瘤状泥质灰岩层,确定其时代为晚志留世,层位相当卢德洛阶上部或普里多利阶。王钰等(1980)分析了盛怀斌报道的Atrypoidea动物群,认为该动物群属种,除 Pentamerus,Quangyuania,Dicamaropsis外,余者都与秀山组的腕足动物组合接近,  相似文献   
108.
地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证明,红柳河地区蛇绿混杂岩同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弧后火山-沉积岩系组成,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不同于典型大洋中脊,岛弧及板内玄武岩,并暗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向洋中脊过渡的构造环境,铀-铅同位素测年结果证明其侵位于早志留世,混杂时代早于晚泥盆地,上述成果表明中天山结晶基底与塔里木大陆之间在早志留世曾闰开形成红柳河小洋盆,于晚泥盆世之前发生碰撞混杂形成次级缝合带。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龙王山灰白色细粒石英闪长岩和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属于晚志留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高钾过铝质-准铝质碱钙性岩;稀土元素Eu具有弱负异常特征;微量元素中Ta、Nb、gr、Sr、Ti、P相对贫化,Rb、Th、Hf、Ba、Sc、K、Ce、Nd、Sm含量相对富集。Rb/Sr平均值为0.30,介于上地幔值与地壳值之间,反映出壳幔源的特点,为s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该期花岗岩是弧陆碰撞向陆陆碰撞转化阶段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0.
吕金波  丁孝忠 《城市地质》2017,12(4):94-100
北京是中国最早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1863年秋天庞培莱到达直隶北京调查,1867年出版《中国、蒙古和日本的地质研究》,提出了"震旦抬升系和震旦革命",后来维理氏在回忆文章中强调了"震旦方向"。1869年和1871年,李希霍芬2次到北京调查,1877年出版《中国》,提出了"震旦组"。1920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北京西山地质志》,建立了西山沉积岩总剖面,划分了5个不整合。1958年至1961年,完成第一轮23个图幅的1∶5万区调,出版《北京的地质》。1964年至2002年,完成第二轮44个图幅的1∶5万区调。1991年出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资料截止到1985年,突出了山区以"燕山运动"为特色的中生代地质。即将出版的《中国区域地质志——北京志》,亮点是平原"新构造运动"为代表的新生代地质,以及与城市发展、布局和建设相关的城市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