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依据局部富硒土壤线索开发不同的天然富硒食品是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云南省1∶25万昆明—玉溪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云南1∶5万二街幅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资料显示,尽管云南省表层土壤总体相对贫硒,但在滇中易门普家村—铜厂乡—西山村—狮子山—禄丰土官镇一带局部低山丘陵地区存在约400 km~2的富硒土壤,土壤硒平均含量达0.54μg/g,而普家村菜子山一带土壤硒含量最高达136μg/g;各地球化学剖面均显示出硒元素呈现出表聚性规律,硒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均大于深层土壤,而深层土壤硒含量则大于母岩硒含量,不同的基岩岩性硒含量表现出炭质板岩大于泥质板岩大于粉砂质板岩大于白云岩,与炭质、黏土质、泥质、有机质呈正相关性。并据此线索在当地新发现了大批天然富硒微生物(野生菌)及蔬菜。初步研究表明当地富硒土壤的形成与特定地质背景有关,而生产天然富硒野生菌及蔬菜的土壤环境相对优越。  相似文献   
42.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通过对伏牛山北麓西泰山地区野生兰花资源的种类、分布、生活环境及资源现状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发现西泰山地区兰花资源有9属18种.其中,有9种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还有9种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在对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该地区野生兰花资源的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提高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完善立法;加强和完善当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兰科植物种质库及鼓励兰科植物的人工栽培,恢复野生兰科植物种群数量,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基因.  相似文献   
43.
藏野驴作为羌塘高原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数量显著增加。计算羌塘高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布和种群规模,有利于制定羌塘高原野生动物保护规划,协调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根据藏野驴栖息地分布的可能性和环境因素,采用样线调查法和随机森林模型计算了羌塘高原改则县的藏野驴数量,并对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校正和分析。结果表明,羌塘高原改则县藏野驴适生环境为海拔4400–4600 m,距河流350–400 m,最暖季节的平均温度为10–12℃。栖息地的植被类型一般为温带丛生矮禾草、矮半灌木荒漠草原、高山禾草、苔草草原、高寒垫状矮半灌木荒漠等。利用三年青藏第二次科学考察样线调查的数据,对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校正,得出了改则县各地区藏野驴的规模,改则镇、先遣乡、古姆乡、察布乡、麻米乡、物玛乡和洞措乡的藏野驴数量分别为855、3458、2358、1453、743、943和647头。通过研究藏野驴的环境偏好,结合样线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为准确估算出羌塘高原改则县的藏野驴规模。  相似文献   
44.
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平潭岛不同生境采集的野生坛紫菜,经过2~3 a的筛选和培育获得野生品系b,c和d,通过体细胞酶解和自繁,获得丝状体和叶状体。实验结果表明:(1)野生选育品系b,c,d生长较快,日生长达3.25~3.75 cm/d,未选育的品系a日生长为2.12 cm/d,传统的养殖品种生长速度慢,日生长仅有1.37 cm/d;(2)选育的品系b对高温具有明显的耐受性,在高温30℃培养10 d,日平均增重率达4.34%,而对照组在水温27℃时培养5 d以上,藻体就开始腐烂;(3)品系b耐低氮、磷能力较强,在低氮、磷培养条件下,第9天色泽变为浅黄色,但没有腐烂死亡,此时将藻体移至含有氮、磷的正常培养液下培养3 d,藻体就可恢复正常,对照组的藻体在相同条件下,第6天藻体中部就开始糜烂,第9天叶片就有2/3溃烂;(4)在品质方面,品系b的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98.89mg/g,对照组的总藻胆蛋白含量仅有50.04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的遗传改良、野生品系选育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为了对比渭河城区段天然河滩与由河滩改造的湿地公园中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进而对河流天然河滩的园林化改造进行评估。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采用样带法、典型样方法和坑穴诱捕法,调查了渭河咸阳城区段天然河滩和被改造为湿地公园的河滩中鸟类的巢和蛇类、蛙类、刺猬类、兔形类、鼠类的分布及其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河滩采样地中,诱捕到的5类野生动物和鸟巢的数量都显著大于其在湿地公园中的数量(p<0.05),且天然河滩被改造为湿地公园后,蛇类、刺猬类和兔形类野生动物几乎消失。可见,将天然河滩改造为湿地公园,实现了城市人居空间的延伸,增加了游憩功能,但是,因其改变了原天然河滩的地形、土壤和植物群落,使得湿地公园失去了原天然河滩的大部分生态功能,野生动物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独特环境,其分布种类和数量皆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6.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1个野生群体(采自江苏省洪泽湖)和2个人工养殖群体(分别采自淮安市水产研究所F2代和苏州市东山水产养殖场F3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结果显示:从100组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组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11~...  相似文献   
47.
南海野生斑节对虾亲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方法研究我国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亲虾在卵巢发育不同阶段的卵巢、肝胰腺和肌肉的脂肪酸(fatty acid,FA)组成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亲体肝胰腺、卵巢和肌肉的脂肪酸中棕榈酸(16:0,17.61%-33.6%)、棕榈油酸(16:1n-7,8.08%-14.36%)、18:0(6.46%-17.15%)、油酸(18:1n-9,9.64%-18.81%)、花生烯酸(20:4n-6,arachidonic acid,ARA,4.8%-10.83%)、二十碳五烯酸(20:5n-3,eicosapntemacniocacid,EPA,4.64%-11.98%)及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2.23%-9.3%)占主要比例.在卵巢发育不同阶段,卵巢中的12:0、14:0、16:0、18:0、20:0及总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ion fatty acid,∑SFA)的含量逐渐上升,成熟期达到最高,产卵后下降;肝胰腺16:0和饱和脂肪酸(∑SFA)呈波动上升趋势;肌肉中的14:0、16:0、18:0、20:0及∑SFA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在接近成熟期(Ⅳ-Ⅴ)降到最低,产卵后回升到最高.在肝胰腺、卵巢、肌肉组织发育过程中,16:1、18:1n-7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 unsaturation fatty acid,∑MUFA)的含量均呈现波浪式上升,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2n-6、ARA及n-6 FA含量起伏波动,先升后降,成熟前期(Ⅲ-Ⅳ)达到最大值,在成熟期达到最小值.卵巢中EPA、n-3 FA呈现出下降趋势,成熟期(Ⅴ)接近最低,EPA、DHA及总的n-3 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ion fatty acid,∑PUFA)含量在卵黄囊发生期(Ⅲ)波动上升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下降,Ⅵ期(产卵后)最低或回落到未成熟期水平.DHA/EPA、∑n-3/n-6及∑PUFA/SFA的比值波动变化,在卵黄囊发生期(Ⅲ)或成熟期(Ⅳ-Ⅴ)上升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下降,Ⅵ期(产卵后)最低或恢复到未成熟期(Ⅰ)水平.在自然海区性成熟的斑节对虾亲体组织中,∑SFA:∑MUFA:∑PUFA比例近似为35%:30%:35%:n-3与n-6、∑PUFA与∑SFA及DHA与EPA达到近似的平衡状态.研究结果为斑节对虾亲虾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Anders Malmer 《水文研究》2004,18(5):853-864
In 1998 a wild fire struck a paired catchment research area under long‐term monitoring of hydrological and nutrient budgets. Streamwater quality as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was monitored during 1·5–2·5 years after the fire in streams from seven different catchments. As the catchments, due to earlier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had different vegetations, varying effects related to different fire intensities were observed. The highest, mean stormflow,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resulted from intensive fire in secondary vegetation that had experienced severe soil disturbance in previous treatments (crawler tractor timber extraction 10 years earlier). Stormflow concentrations were typically still about 400 mg l?1 in 1999 (10–21 months after the fire), which was about the maximum recorded concentration in streams during initial soil disturbance in 1988. Forest fire in natural forest resulted in less than half as high stormflow concentrations. For dissolved elements in streamwater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fuel load (and fire intensity) and concentration and longevity of effects. Stream baseflow dissolv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in the months following the fire. Mean baseflow K concentrations were 8–15 mg l?1 in streams draining catchments with intensive fire in secondary vegetation with large amounts of fuel. After controlled fire for forest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in 1988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s were 3–5 mg l?1, and after forest fire in natural forest in this study about 2 mg l?1. This study shows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from controlled fire for land management, forest fire in natural forests and wild fires in manmade vegetations. These differences relate to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to fire for the involved ecosystems.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wild fires and repeated wild fires during or after droughts, in successions caused by human influence, may lead to larger losses of ecosystem nutrient capital from sites compared with forest fires in natural forests. As fire in the humid tropics becomes more common, in an increasingly spatially fragmented landscape,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se differenc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9.
对虾冷藏过程中肌肉蛋白特性的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化学、物理学两方面,比较养殖对虾和海捕对虾在冷冻贮藏过程中肌动球蛋白的特性变化,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蛋白特性的影响,及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冷藏后AM溶解度下降,ATPase活性下降,总SH和未遮盖SH数均减少,疏水性增大,而ATP感度呈下降趋势。所有指标变化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变性加剧,变性程度为-10℃>-18℃>-30℃。各项指标均显示养殖对虾蛋白质的耐冻性比海捕对虾弱。  相似文献   
50.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剑  谢国文 《山地学报》2004,22(4):508-512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避暑胜地,也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植物多样性的宝库。本文在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布、类型及其配置。本区分布有野生观赏植物528种,隶属于115科290属,其中乔木类138种,灌木类140种,藤木类52种,草本类198种。并根据开发与保护现状对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