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5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621篇
测绘学   703篇
大气科学   567篇
地球物理   1509篇
地质学   1065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414篇
综合类   425篇
自然地理   7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由于气溶胶对光波的散射作用,通过成像系统获得的图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化。利用图像的退化模型可以获取与天气现象相关的参量,从而达到识别天气的目的。对不同天气条件下得到的同一场景图进行研究,运用多垂线检测法,检测出不同天气条件下直线模糊边缘上的灰度值,采用signloid函数拟合出刃边函数,进而求出线扩散函数。通过分析线扩散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其与天气现象之间的紧密联系。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于晴天、薄雾、雨、霾、沙尘暴等天气现象具有一定的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小波变换的稳定性函数来研究尺度进制的算法。用母波的频谱函数来构造出尺度进制为任意进制时的稳定性函数,根据稳定性函数计算小波框架的边界、紧致度和收敛因子,最后由框架参数值进一步计算得到尺度进制范围。结果表明,此范围有效地缓解了小波变换的稳定性和冗余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93.
云南省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研究命题,探讨边疆高原山地省份的主体功能区划实践的难题与解决方法,以期为主体功能区划提供理论指导与管理决策参考。研究发现:对于“然环境空间分异显著、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明显、交通主导经济格局和面临民族与边疆地缘政治复杂情境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过程以县域为分析评价单元,以主导因素综合指数法...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县域规划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落实的基本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理念促进了县域规划思路的转型、创新,实现了县域规划由经济导向型、上级指令型、政府主导型、部门分割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管治型向多目标综合协调型、刚性与弹性兼容并蓄型、双向互动互求协商型、主体功能定位导向型和空间协调管治型的转变。进而依据主体功能定位不同,从空间模式、产业导向、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生态支撑和规划考核等方面重构了县域规划内容体系,并以新沂市为例对限制型开发县域规划相关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最后依据主体功能区的分类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县域规划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95.
Analysis of teleseismic records obtained in two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of three components located on the Andean region of Colombia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The two stations are located at the Western Cordillera (WC), station BOL, and at the Central Cordillera (CC), station PBLA. The analysis of seismograms was performed by inversion of the receiver functions (RF)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receivers. The receiver function is a spectral ratio obtained from teleseismic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which allow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receiver by removing source effects in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the seismic traces. Data stacking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signal to noise ratio and then the data was inverted by using two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a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SA). The present work calculates the receiver functions using teleseismic earthquakes at epicentral distances (Δ) ranging between 30° and 90° and recorded at the two stations within the years 2007 and 2009.Delay times between P and PS waves converted at the Moho boundary we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The receiver functions at the stations were generated from seismic events within a broad range of back azimuth. Data from gravity and magnetism were also used during the geophysical survey. The depth of the Moho boundary was found to be at 40 km in the WC beneath station BOL and at 43 km in the CC beneath station PBLA. The upper crust, with a thickness of 5 km, is characterized by a shear wave velocity of about 3.0 km s−1; the shallower layers, at approximately 1.0 km, have shear wave velocities between 2.2 and 2.6 km s−1, which corresponds to sediments overlying the upper crust. These observation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a thickness of the crust at the root of the mountain range to be between 32 and 50 km. The calculated receiver fun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artificial ones generated from the inversion of 48000 models of horizontal layers for each station using a GA and an SA that allowed a satisfactory coverage of all the sample space in order to avoid non-unique solutions. Beneath station BOL a moderate low-velocity zone (LVZ) was found, which was caused by accretionary processes of the ophiolite complex in the WC.  相似文献   
996.
马龙  刘廷玺  冀鸿兰  高瑞忠 《水文》2013,33(1):63-67
利用由科尔沁沙地榆树区域综合年表而重建的181a降水序列,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预测模型对科尔沁沙地降水进行了5a情景的预测,克服了以往序列短的不足.模型建模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在3%、5%、10%以内的年数分别占建模年数的36.46%、64.64%、93.37%,建模期模拟精度较高.2007~2010年实测检验期,模拟与实测值保持了方向一致性,各年份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1.40%、6.73%、22.06%、5.49%,大部分年份预测较理想.经预测,2011~2015年期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为降水正常年份,2013年为降水偏干年份.与实际情况对比,2011年与预测一致,2012年稍有差别.总体上,2011~2015年降水变化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997.
多元均生函数模型及其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原均生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改进,首次引入预报因子变量,建立一个多元的均生函数模型。它适应于气温、降水、热带气旋个数等多种要素预报。新建的多元均生函数模型包含了原模型的优点。而且比原有均生函数模型具有更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三维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荣花  蒙嘉川  裴海瑛 《气象》2007,33(4):40-46
为探讨夏季不同大气环流背景下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结构特征及其对降水的贡献,利用2005年6-7月降水量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特征指数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2005年夏季两次区域性暴雨的副高三维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夏季不同的大气环流背景下,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结构性质分别表现为热力性高压脊和动力性高压脊特征,从而导致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供应条件和产生强烈上升运动的大尺度背景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9.
将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引入到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研究中,建立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满意度测评质量功能展开模型,通过两个阶段的质量屋结构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逐步展开为观测员所关注的具体细节,该模型不但可以帮助自动站设计人员、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人员及测报员直观了解自动气象站运行现状,而且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指明了需要改进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胡娅敏  杜尧东  罗晓玲 《气象》2013,39(8):1031-1041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对华南地区1961—2009年"龙舟水"进行了降水分型,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经验模态分解(EMD)、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等分析方法对各降水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华南"龙舟水"具有东南沿海型、北部型和西南沿海3种优势降水型,并存在着6~8 a的周期振荡。近49年东南沿海型(北部型和西南沿海型)呈现一致的下降(上升)趋势,华南"龙舟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呈现北部型,但近几年东南沿海型和西南沿海型对应显著正距平。东南沿海型和北部型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各有一次突变,而西南沿海型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最后,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季风槽、低层切变线、垂直速度和整层水汽输送等方面对比了"龙舟水"期间3种不同降水型所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