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1篇
  免费   1714篇
  国内免费   1629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015篇
地球物理   3360篇
地质学   1850篇
海洋学   2892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315篇
自然地理   39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长江中下游三个大水年1991、1998和2016年,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CMAP降水资料,对比了夏季降水的季节内特征,分析了引起降水季节内变化的大气环流季节内振荡ISO演变及源地。小波分析表明,三年季节内降水周期差异明显,分别为20~30 d、20~40 d和10~20 d。随之,以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指数及热带外Rossby波活动通量,诊断了引起三年季节内活动异常的热带和中纬度ISO变率特点。结果显示影响三年季节内降水的ISO差异较大。1991年受到来自印度洋10~30 d和中纬度高层Rossby波10~30 d的ISO共同影响,造成周期为20~30 d的低频降水;1998年ISO来源路径单一,受中北太平洋30~60 d和10~30 d的ISO西传叠加作用,降水表现为20~40 d的振荡;引起2016年季节内降水异常的ISO源地较多,既有来自印度洋向东北传播30~60 d的ISO,又有来自太平洋向西北传播10~30 d的ISO,还有来自热带外10~30 d的ISO,三者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引起降水10~20 d的振荡。研究结果对认识长江中下游夏季集中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2.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云回波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雷达连续观测所获取的降水回波资料,对2000年7月29日人工增雨作业前后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西北区东部寒潮天气短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西北区东部寒潮短期预报的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对不同类型寒潮个例进行归纳总结,组合成预报规则,建立了短期寒潮预报模式,输入计算机得出有无寒潮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994.
理查逊数和晴空颠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中  张金善 《气象科学》1996,16(1):56-62
对切变气流中重力内波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判别晴空颠是否发生的临界Ri数随波长,层结稳定度和基本气流变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预报业务中用Ri〈0.25作为预报晴空的指标易出现空报。  相似文献   
995.
把斜压气流中的短波槽看成波包,并把波包作为准地转模式的初值进行研究,发现波包的结构对其演变有重要影响,初始阶段急流轴下面向西倾斜的波包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而向东倾斜的波包则是衰减的,这与WKBJ方法得出的结论[1]是一致的,但是无论西倾还是东倾的波包,除了其自身随时间的演变外,还会激发出斜压不稳定波动,而且随着扰动的发展,不稳定斜压波会逐步在扰动中占主导地位。由此可以解释某些中纬度气旋的发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96.
THE FOUNDATION AND MOVEMENT OF TROPICAL SEMI-GEOSTROPHIC ADAPT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breakdown and foundation of geostrophic bal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ovements inthe mid-and high-latitude atmosphere and oceans.In the tropical area,the value of Coriolis pa-rameter is so small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atisfy the bi-geostrophic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pressureand velocity fields.However,in the tropical area,the zonal velocity of some mo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s is large,so the Coriolis force is not small,geostrophic balance can exist in zonaldirection,i.e.semi-geostrophic balance.Furthermore,in the dominant area of Hadley circulationin the atmosphere or the area near the ocean meridional boundary,the meridional velocity is large,so geostrophic balance can also exist in meridional direction.In this paper,the process of the dis-persion of inertial gravity wave and the foundation of semi-geostrophic balance are first discussed.Second,the adjustment process between the velocity and pressure fields after adaptation is alsoviewed,and the scale criterion of the semi-geostrophic adaptation is discussed,i.e.for the motionwith meridional scale greater than the equatorial Rossby radius of deformation,the velocity andpressure fields after adaptation change to fit the initial pressure field;on the contrary,the fieldschange to fit the initial zonal velocity field,and the strength of the fields after adaptation dependson the zonal scale.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构造了一个34层球坐标原始方程波-流相互耦合谱模式,利用此模式从拉格朗日平均环流的观点研究了在常定流下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冬季,由于行星波上传到平流层而大大增强了中高纬地区向极地向下的O3输运;并且还表明,热带纬向风的QBO不仅通过影响东、西风切变而引起热带O3分布的年际变化,而且通过影响行星波的传播引起了行星波对O3输运的年际变化,这表现为当热带纬向风处于东风位相时,中高纬地区行星波对O3的输运比西风位相时强。  相似文献   
998.
在对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纬向谐波分析的基础上, 对比和讨论了2007/2008年冬季强极涡期间和2008/2009冬季弱极涡期间平流层和对流层不同波数的行星波的变化特征, 特别关注强极涡或弱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 沿60°N和30°N行星波1波和2波振幅和位相的差异, 以及相应的500 hPa位势场的差异, 进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平流层极涡异常会对东亚有不同的影响, 特别讨论为什么同一种极涡异常, 对我国南北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会不同。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发生异常时, 平流层行星波活动有明显的异常。随着极涡异常的下传, 对流层行星波的振幅和位相也有明显的变化, 而且, 对于不同的纬度带, 其变化又有不同, 表现为: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行星波1波和2波的扰动都向南伸, 而2009年1月的弱极涡(SSW)期间和之后, 1波和2波的扰动都偏北; 在对流层, 强极涡和弱极涡发生之后不但行星波1波和2波的振幅有所差异, 其位相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 其位相的差异还随纬度而变化。就同一年(或者说对于同是强极涡或者同是弱极涡)而言, 无论是1波还是2波, 在60°N和30°N附近的扰动相比, 几乎反位相。这样就使得它们的500 hPa 位势场也有明显不同:在东半球, 主要表现为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和位置不同。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东移, 不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包括我国北方)的输送, 使这些地区的温度偏高;而2009年1月弱极涡之后, 东亚大槽西退, 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输送, 导致这些地区较冷。对于同一种极涡异常(如2008强极涡或者2009弱极涡)由于南方和北方行星波扰动的位相不同, 对南方和北方冷暖空气的输送也就不一样。所以同一种极涡异常对(我国)南北地区的温度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及WAVEWATCH III模式预报资等料对2012年11月28日大连翻船事故的大风大浪实况、事故成因及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此次翻船事故高空的强冷空气促使冷涡加强,西部大陆高压和蒙古气旋不断加强东移,东南部海上高压稳定少动,蒙古气旋底前部与海上高压顶后部梯度加大,梯度密集区正好位于渤海海峡,造成黄海和渤海偏西大风;低层辐散和中层辐合的垂直结构加强了低层以下的上下扰动,构成南北垂直环流,中层以下动力强迫下沉气流将北侧中层的动量下传至辽东半岛南部地面及黄海、渤海海面,使其不断获得动能,有利于偏西大风的加强;西南向岸大风有利于浪高增长,偏西大风及与其同时增长的大浪是大连地区此次翻船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银峰  张其林  纪彤彤  姜苏 《气象科学》2015,35(4):480-487
全球雷电活动在地球-电离层空腔中产生的极低频(ELF)信号干涉叠加,在一系列固定频率上产生舒曼共振(SR)。利用2012年5月以色列Mitzpe-Roman(MR)站ELF水平磁场资料,采用频谱变换、时间平均、分析了实测SR日变化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同时基于全球ELF传播模式,利用OTD/LIS雷电卫星资料模拟了5~30 Hz磁场功率谱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时域背景信号幅值的均值和偏差满足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标准差;水平磁场前三阶SR谐振频率非常稳定,月平均下的谐振频率日变化相对8、14、20 Hz理论值的偏移量分别不超过0.3 Hz、0.55 Hz和0.6 Hz。东南亚和美洲地区雷电活动主要响应于南北磁场分量第一阶SR的07—09时和19—22时时段内。而东西磁场分量前三阶SR在12—15时时段内都对非洲地区雷电活动有指示作用。磁场功率谱日变化模拟结果与实测基本一致,表明利用单站正交磁天线的不同阶SR信号能够指示全球不同"热斑"区域的雷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