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028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和沙漠化土地绿化的区域性气候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必将导致较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LULC)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类LULC变化是退耕还林(草)和沙漠化土地绿化工程。利用最新的全球地表特征资料数据库(GLCCD)识别以上两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规模与范围,并以此更新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区域气候模式的下边界条件,利用修正了的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上述大规模LULC变化可能对中国区域性气候造成的影响。使用的卫星资源数据库是由美国地质测绘局(USGS)和Nebraska-Lincoln大学牵头,根据NOAA卫星的AVHRR资料、USGS掌握的高分辨率数字化地图,以及生态区划和植被分布等资料组建的。  相似文献   
42.
在圆形截面均匀配筋偏心受压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基本计算公式的基础之上 ,结合基坑工程中圆截面灌注桩的受力特点 ,推导了灌注桩均匀配筋计算的有关公式 ,并以此为基础 ,利用可视化编程软件Delphi 6 .0编写了相应的配筋计算程序。通过实际例证 ,表明该程序计算快捷且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3.
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谦 《气象科技》2004,32(4):233-236
利用DEM高程资料实现遥感影像的三维显示可大大提高遥感监测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商用软件成本高操作繁琐普及困难。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和Delphi编程语言,开发了一套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有关DEM数据的裁剪与拼接、图像配准、地表模拟、透视变换、消隐处理、光照和阴影效果以及颜色变换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4.
航空物探平剖图自动绘制的可视化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浩军 《物探与化探》2004,28(2):147-149
简要介绍了航空物探平面剖面图的自动绘制方法,给出了绘制中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彩色渐变填充着色、彩色渐变渲染着色等几种可视化处理方法,并提出了着色中渐变度、透明度概念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5.
何磊  陈圣波 《世界地质》2004,23(2):163-168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水资源网络化管理系统既是一个基于3S技术和网络技术集成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也是一个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它的三维环境可视化功能可显示河流地形和走向,公共信息交互式操作能方便用户查询各种空间信息和数据,网络化管理职能为水资源管理部门对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预测和决策提供了参考。本文对这项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和运行步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地形可视化的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发新 《四川测绘》2004,27(2):58-61
地形可视化由于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用途,因此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在简要论述科学可视化、地形可视化定义及其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当前地形可视化的表达手段、可视化建模与技术、可视化生成工具、实时地形生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可视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landform mapping, particularly with the growing availability of national and global dataset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that can visualize a DEM. We then compare five techniques to ascertain which performs the most complete and unbiased visualization. We assess th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by comparing landforms mapped from them against a detailed morphological map (derived from mapping of multi‐azimuth relief‐shaded DEMs cross‐checked with stereo aerial photographs). Results show that no single visualization method provides complete and unbiased mapping. The relief‐shaded visualizations are particularly prone to azimuth biasing, although they can highlight subtle landforms. We recommend curvature visualization for initial mapping as this provides a non‐illuminated (and therefore unbiased) image. Initial mapping can then be supplemented with data from relief‐shaded visualization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8.
A procedure is proposed for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macroseismic planes relative to earthquakes that, being characterized by a reduced number of points of observed intensity due to a lack of information, or having the epicenter very close to the coastline,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incomplete distribution of observed intensity levels. The design of a plurality of virtual areas, through which a distribution of intensity consistent with an anisotropic model of attenuation is depicted, allows a reliable determination of macroseismic parameters of the same seismic event.  相似文献   
49.
A modelling of the observed macroseismic intensity of historical and instrumental earthquakes in southern Spain is proposed,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the macroseismic parameters for seismic hazard evaluation in a region in which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events shows different levels of difficulty referable to the complex faults system of the area in study. The adopted procedure allows an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of epicenters and principal attenuation directions of earthquakes with a double level of verifi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maximum shaking area and structural lineaments of the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analyses, carried out on a suitable number of events, highlight, therefore, some elements for a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ismic zon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seismic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and corresponding structur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50.
虚拟现实和G IS系统集成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角度论述虚拟现实(V irtua l R ea lity,VR)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集成的必要性,通过对集成方法的归纳,提出4种集成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结构体系和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VR与G IS系统集成的4个阶段,分析当前系统集成现状,指出其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VR和G IS系统集成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数据、虚拟景观技术、VRG IS网络化等,给出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