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5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3798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381篇
地质学   1293篇
海洋学   27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48篇
自然地理   1310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ABSTRACT

Using Artl@s as an example of a project that relies on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that exist, beyond those frequently discussed in general VGI systems (e.g., participants’ motivation and data quality control) in regard to sharing research data in humanities: (1) most data from the humanities is qualitative and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which are often inconsistent and unmappable; (2) data is usually interconnected with multiple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tables which creates challenges for both mapping and query functionality; (3) data is both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Consequently addresses that no longer exist have to be geolocated and visualized on historical basemaps and spaces must be represented diachronically; (4) the design of web map application needs to balance both sophisticated research requirements and a user-friendly interface; (5) finally contributors expect their data to be cited or acknowledged when used in other studies and users need metadata and citation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reuse and repurpose datasets.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how Artl@s, a project which developed a georeferenced historical database of exhibition catalogues, addresses these challenges. Artl@s provides a case study for VGI adoption by digital humanities scholars for research data sharing, as it offers features, such as flexible batch data contribution, interrelated spatial query, automatic geolocalization of historical addresses, and data citation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72.
地理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理表达是地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从地理表达机理、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对近期地理表达研究进行了总结.本质上,地理表达是一个空间认知、信息转换与信息传输的交互过程.地理表达内容涉及地理实体及其空间关系、不确定性、地理动态及地理本体等方面.地理表达形式经历了从自然语言、地图到GIS的演变...  相似文献   
73.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水量过程模拟——以黄河河源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文章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的结合点,采用数字网格技术,以流域水量变化对地表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为目的,讨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下垫面和气候变化下流域水量响应过程的一般方法,并以黄河河源区为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4.
以岩溶地貌发育的云南省师宗县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岩溶塌陷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值,并划分岩溶塌陷评估因子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岩溶塌陷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按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的区域,并通过实例验证分析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求取的可行性,实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云南省师宗县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评估.结果显示:师宗县岩溶塌陷高易发区(4≤R≤5)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中部,占总面积的39.22%;中  相似文献   
75.
本文提出一种在GIS小数据层中嵌入数字水印的算法,将要素进行增补整合,采用虚拟要素的方法形成水印载体,在不影响数据精度和要素情况下,使用最低有效位方法将二值水印图像嵌入到小数据层中,并对水印的强度进行调制.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6.
徐刚  杨立博  裴政皓  陈杰 《测绘通报》2019,(8):121-124,157
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效果卓著,但消防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发展之间并不协调。虽然现有研究已经运用GIS技术到消防安全监管当中,但依然存在信息联动性不强,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城市开发区内地理信息数据、多源多时态遥感及航空影像、巡查数据、出租房数据等进行有效整合完善,以建立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笔者利用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出租房消防安全动态监管平台。此平台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基于地理信息的决策支持,提升了出租房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对我国的出租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三维全景技术在旅游景区介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三维全景技术,尤其是对其用途方面的介绍,得出了这种技术在旅游景区介绍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进而以网页形式展示这些作用的应用形式并探讨这种应用的现实可行性,为三维全景技术在景区介绍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78.
以某大理石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矿山岩溶塌陷的机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地下水活动、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四个方面,共6个评价指标,建立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预测评估体系。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各评价因子分级标准的基础上,以 MAPGIS 空间分析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和系统运行平台,生成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79.
张腾  陈建平  张静 《江苏地质》2020,44(4):434-441
根据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一级因子,以山东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降雨、地形地势、河网密度、植被、人口和经济实力、道路交通信息等因子进行风险区划与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将上述因子进行归一化来获得标准化的多源栅格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和自然断点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得到了山东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等级评估图。对研究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得出结论,山东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在鲁中西部、鲁南及山东半岛东部沿海部分地区,此结论与历史数据基本吻合。研究结果为预防山东暴雨洪涝灾害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0.
兴国县土壤侵蚀变化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国县是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20年的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为分析该时期县域内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并掌握其目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本文选用1987、1994和2000年的TM影像,采用基于NDVI 的动态监测和影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兴国县近20年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分析,定性与定量地反映兴国县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地形因素进行交叉分析,获取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兴国县水土流失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土流失面积方面,这3年中均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中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流失强度下降幅度较大,强度明显加剧的区域较少,除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外,仅在县境边缘有零星分布。目前,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和坡度20°以下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