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4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917篇
测绘学   1671篇
大气科学   516篇
地球物理   875篇
地质学   2199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205篇
综合类   781篇
自然地理   389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熙  葛晓立 《地质通报》2005,24(8):710-714
通过苏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实施,对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城市土壤的主要污染区域分布于东南居民生活区、西部工业区、东部木材加工厂集中区及公路干线一带;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根据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分区特点和分布面积大小,确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采样密度和测试项目是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2.
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I):数值结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级数解答,定量分析了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衬砌刚度等因素对沿线地表位移放大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射频率较低时,地下隧道的存在对地表位移幅值影响不大;而当入射频率较高时,地表位移幅值可以达到无隧道情况的4.5倍以上;衬砌情况下地表位移幅值可以高出非衬砌情况的87.8%。建议在地铁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地下隧道的建设对隧道沿线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2牟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4.
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们活动导致的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热岛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为了精确细致地描述其时空分布,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城市热岛现象,主要归纳为:气象站法、定点观测法、运动样带法、遥感测定法以及模拟预测等.最后,认为各种测定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多种测定方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5.
盾构法施工的要点是需要在井下布设高精度的控制支导线,当我们根据盾构推进进度对导线接测时,由于观测条件、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基本相同,但观测、的成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成果的正确与否,此时,采用测量平差中的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空间投影一空间斜墨卡托(SOM)投影进行卫星遥感图像精纠正与定位,解决缺少控制点地区卫星遥感图像精纠正与定位问题,并根据正反算公式讨论了卫星遥感图像纠正的空间投影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67.
球状地球体可控深度电法的效应系数可近似地全面表达可控深度电法和各种效应。通过点源二度体的电算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水平柱状体和地下存在电阻率垂直界面的条件下,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The damping‐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unbounded visco‐elastic media is evaluated numerically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utational parameters—domain size, amount of artificial damping, and mesh density—on the accuracy of results. An analytical estimate of this influence is presented, and specific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results are answered using the analytical estimate and numerical results for two classical problems: the rigid strip and rigid disc footings on a visco‐elastic half‐space with constant hysteretic material damping. As the domain size is increased, the results become more accurate only at lower frequencies, but are essentially unaffected at higher frequencies. Choosing the domain size to ensure that the static stiffness is computed accurately leads to an unnecessarily large domain for analysis at higher frequencies. The results improve by increasing artificial damping but at a slower rate as the total (material plus artificial) damping ratio ζt gets closer to 0.866. However, the results do not deteriorate significantly for the larger amounts of artificial damping, suggesting that ζt≈0.6 is appropriate; a larger value is not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accuracy of results. Presented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earlier suggestion that similar accuracy can be achieved by a large bounded domain with small damping or by a small domain with larger damping.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9.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ground‐shaking mapping techniques to a near‐field earthquake, a peak ground velocity map of the 1995 Hyogo‐ken Nanbu, Japan earthquake computed from seismic zoning methods that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observed intensity map. When computing the ground‐shaking map, the site amplification at each site is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shear‐wave velocity of the ground estimat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This map shows a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intensity map. However, the computations provide smaller values for certain disastrous areas of the earthquake, where the effects on ground motion of a deep, 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 have been reported. The effect of such structures on site response is examined implementing 2D FEM analyses, thereby being also incorporated into the method. Results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 show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intensity map.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
通过分析埕岛东斜坡地区东三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以及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研究 ,总结出东三段砂岩体的成岩成藏模式。东三段上部砂体成藏于馆陶组沉积期 ,对应于早成岩 B期阶段 ,油气过早进入砂岩体 ,充填了孔隙 ,抑制了成岩作用的进行 ,使原生孔隙得以良好的保存。目前该砂体位于晚成岩 A期阶段 ,伴随形成了次生孔隙 ,并正处于第二次成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