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8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测绘学   812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578篇
地质学   1660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331篇
自然地理   110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空间经济学理论,应用GIS技术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2003—2013年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格局,探究影响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形成了"伊宁—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核心环线辐射和以阿勒泰、喀什为两翼的"轴-点双核极化"空间格局;同时,沿极化点-轴方向向周边迅速递减。热点集聚增长迅速,冷点长期增长乏力,但变化范围都不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基础设施呈正相关演变,同时受地域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制约。  相似文献   
992.
空间界面理论已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但其理论架构还不完善。现有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空间界面确实存在"这一经验判断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其存在性还缺乏理论验证。在提炼空间界面唯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空间界面的数理模型,并以城乡界面为例,以空间为内生变量,空间中的元素如经济、社会、文化等为外生变量,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以河南省108个县域为空间单元,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建构了城市系统和乡村系统的函数,并进行了数理推导与求解。研究表明,城市函数与乡村函数存在着交集,且其交集为无穷多个点组成的域面,即存在一个城市与乡村系统空间及其要素相互交织而成的独立系统,进而从理论上证明"城乡界面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93.
Cellular automata (CA) models have been widely employed to simulate urban growth and land use change. In order to represent urban space more realistically, new approaches to CA models have explored the use of vector data instead of traditional regular grids. However, the use of irregular CA-based models brings new challen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The most strongly affected factor when using an irregular space is neighbourhood. Although neighbourhood definition in an irregular environment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question of how to model the neighbourhood effect remains largely unexplored. In order to shed light on this ques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use of spatial metrics to characterise and measure the neighbourhood effect in irregular CA-based models. These metrics,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raster environments, namely the enrichment factor and the neighbourhood index, were adapted and applied in the irregular space employed by the model.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se metrics, distance-decay functions were calculated to reproduce the push-and-pull effect between the simulated land uses. The outcomes of a total of 55 simulations (5 sets of different distance functions and 11 different neighbourhood definition distances)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calibration period.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mproves the outcomes of the urban growth simulation model tested and could be applied to other irregular CA-based models.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素。最后,从居民、开发商、地方政府、企业、母城及周边区域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区居住空间的形成机制。当前,国内开发区大多面临从“产业功能地域”向综合型的“城市化功能地域”转型,但开发区既是“产业集聚区”又被作为“卧城”的复杂状况,也带来其居住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城市居住空间理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武汉市道路结构与商业集聚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宇瑶  焦利民  许刚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1):1349-1358
城市道路结构是影响城市商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对于商业布局和道路规划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例,运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道路结构指标,采用GIS核密度法计算2014年商业兴趣点(C-POI)密度以分析商业集聚的空间结构,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道路结构变量与商业集聚程度的关联关系。结果显示:①道路结构指标中,与商业集聚关联最强的是道路全局集成度。在各商业类型中,与道路结构相关程度最大的是金融保险服务集聚。②道路连接值和全局集成度值分别与商业POI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呈现“高—高”集聚的空间关联模式;总深度值与商业POI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呈现“高—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模式;商业POI密度随控制值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商业集聚分布呈现为“核心—过渡区—边缘区”的多核心多层次结构,“高—高”集聚与“高—低”集聚模式集中分布于“核心”及其附近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997.
LUTI模型的概念结构、实现方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方曲 《地理科学》2017,37(1):46-54
回顾了LUTI模型概念、起源和发展过程,对模型的一般架构和实现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LUTI模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作为模拟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常用的数学模型,LUTI模型是基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规律,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角度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根据LUTI模型,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是土地利用系统和交通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其中交通模型根据城市活动空间分布及交通设施评价城市交通状况,而土地利用模型根据交通可达性和其他影响因素预测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活动空间分布在交通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后,将改变城市房租、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而再次导致城市活动空间分布随之变化,如此不断相互作用、趋于平衡。LUTI在国外被广泛用于城市空间政策检验、辅助决策。就LUTI模型的发展而言,已有研究更多地侧重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对模型的理论结构关注较少,导致模型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应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要求LUTI模型理论上的进一步突破。将LUTI的工作原理植入城市研究的背景中,旨在让读者对LUTI模型原理、结构、实现技术及面临的问题有深入了解,推进LUTI模型在中国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南通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功能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诚 《地理科学》2017,37(1):138-147
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岸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与滩涂开发类型对应关系透视为基础,结合南通海岸带滩涂条件、开发类型演变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农业和港口–工业–城镇多元化的滩涂综合利用模式,集成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多部门规划冲突与协调等方法,探讨了南通海岸带滩涂地区生态与旅游、农业和港工城等功能区的空间配置路径。南通海岸带地区三类空间适宜比例分别23.5%,32.7%和43.8%,可以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制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一种从数字航空立体像对半自动提取建筑物的方法。操作员通过人机界面选择房屋的种类并输入初始位置,然后经过边缘检测、直线段提取和据此房屋几何模型的线段自动编组等处理得到各房屋角点的初始位置,最后,为了获得房屋的精确定位和符合物方严格几何约束的结果,基于物方空间几何约束的最小二乘匹配平差模型用于求取房屋直线边缘和物方几何模型的最优匹配,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建筑物的提取精度并可为半自动建筑物提取提供一个灵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00.
GIS概念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GIS概念数据模型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早期和近期几种GIS数据模型的特点,并对GIS表达的地理空间进行重新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GIS数据模型设计的几个要点,并给出了一个简要的整体GIS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