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69篇 |
免费 | 1142篇 |
国内免费 | 15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1篇 |
大气科学 | 2115篇 |
地球物理 | 1487篇 |
地质学 | 1329篇 |
海洋学 | 1234篇 |
天文学 | 65篇 |
综合类 | 416篇 |
自然地理 | 14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301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358篇 |
2018年 | 295篇 |
2017年 | 326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334篇 |
2014年 | 403篇 |
2013年 | 424篇 |
2012年 | 390篇 |
2011年 | 381篇 |
2010年 | 296篇 |
2009年 | 347篇 |
2008年 | 311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87篇 |
2005年 | 341篇 |
2004年 | 302篇 |
2003年 | 253篇 |
2002年 | 216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53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基于小时分辨率降水过程辨识和评估方法,利用1980—2019年逐小时降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七个城市群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降水过程的年变化和月变化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快速发展期(2000—2019年),七个城市群降水过程次数呈增多趋势,尤其是2010年之后明显增加;冬季降水过程次数出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趋势;年平均降水时数增长,但过程平均时数缩短;降水过程持续时间3、4月增加,5、6、7月有减少趋势,8、9月为增加趋势;极端+特强+强降水过程逐年累计次数呈增加趋势;极端和特强降水过程次数8、9月份有明显增加趋势,强降水过程3—6月为增加趋势,冬季较强和中等强度降水过程增多。
相似文献62.
辽西地区中生代义县旋回火山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西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其中以义县旋回火山岩最为发育。本文在对辽西地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有同源性质,由壳幔混溶物质作用于统一的火山活动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63.
A ground geomagnetic survey conducted in peninsular India has demarkated the dip equator for the epoch 1991.0. A well-defined
southward migration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s evident. The secular trend in the vertical compon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migration in the India zone are shown to be consistent. The migratory movement of the dip equator in different longitude sectors
is compared to highlight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secular trends.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大气对污染物承载能力的变化,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利用1961—2016年呼包鄂地区8个国家气象站降水量、风速、云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大气环境容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大气环境容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呼包鄂地区大气环境容量1月的最小、4月的最大,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冬季的,年平均大气环境容量为62.4 t/d/km^2;月、季、年平均大气环境容量呈波动减小趋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减小趋势更为显著;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城区向郊区逐渐增大,城郊差异冬季最为明显,夏季差异最小;大气环境容量与降水相关性差,与风速和日最大混合层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与风速相关性更显著,与小风日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研究台风过境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系统认识强天气过程下海洋响应问题的重要内容,对于防灾减灾、远洋运输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混合坐标海洋环流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HYCOM)数据,结合Aqua卫星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数据,研究了慢速移动的台风“巴蓬”(1929号)过境对南海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以及水体垂向温盐结构和流场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台风“巴蓬”过境期间,波高由3 m增加至9 m,海表流速由0.3 m/s增加至0.7 m/s,台风周围最大流速甚至超过1.8 m/s;台风过境后,海表温度由原25.8 ℃下降至24.9 ℃。在台风影响下,水体垂向混合增加,混合层深度增加近15 m,从23 m到38 m。混合层内上部温度降低、盐度略微增加,下部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上层水体流速增加,方向偏转近90°,流速变化幅度由表及底逐渐减小。台风过境后3天内,由于温度降低、光照减弱,并且垂向混合增强补充的营养盐仍未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因此,叶绿素浓度并未快速升高,而是呈现短期内浓度微增的现象。 相似文献
66.
50a来洮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洮河流域 40多年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降水与径流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下降的线性斜率分别为 - 0 .86~ - 1.34mm·a-1和 - 1.5 7~ - 3.36m3·s-1·a-1;而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上升的线性斜率为 0 0 2℃·a-1.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已经导致甘南草原荒漠化 ,使许多湿地和湖泊干涸 ;径流的减少和温度增加在近2 0a来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 相似文献
67.
68.
中尺度WRF数值模式系统本地化业务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中尺度WRF数值模式及WRF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本地的积云过程、微物理过程和辐射过程的方案组合;选择了NCEP/GFS作为模式的背景场;统计计算了以云南为中心的区域背景误差协方差并替换了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原有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同时,考虑模式底层高度与地面观测站高度的差异,进行了地面资料地形订正.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建立了本地化的中尺度WRF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刻画本地下垫面的动力和热力状况,预报能力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9.
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层序结构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体积和地形进行了分析,认为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变化与总可容空间的比值(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有密切关系。沙三段沉积期,东营凹陷三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东濮凹陷四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相近。东营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大、地形陡,层序的发育主要受三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大,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大,分布相对集中。而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小,地形较缓,层序的发育主要受四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小,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小,分布广,不稳定。 相似文献
70.
A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internal wave modes and their weak nonlinear resonant interaction
in a nonlinearly stratified fluid. An asymptotical solution of the modes and a dispersion relation of internal waves in a
stratified fluid with density profile
similar to that in our experiment were obtained theoretically. The resonant-interaction mechanism to 2nd order approximation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onant interaction of the 3rd and 4th mode internal waves excited by the unstable 1st mode wave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data obtained by conductivity probes. The resonant-interaction condition, i.e.,
,k
1+k
3+k
4=0, is exam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onant instability increases with pycnocline thickness and wave maker driving frequency.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