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不同高度建筑物上发生的下行地闪回击特征差异,对2009—2012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试验中获取的能确认接地点高度的58次下行负极性地闪的综合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地点高度小于等于200m和接地点高度大于200m两类地闪的回击次数和回击间隔时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接地点高度大于200m的地闪的首次回击电流幅值、继后回击电流幅值、首次回击光强脉冲的10%~90%波前时间及10%波前~50%波后半宽时间、继后回击光强脉冲的10%~90%波前时间及10%波前~50%波后半宽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分别为接地点高度小于等于200 m地闪的1.8(2.1),1.5(1.4),7.4(7.4),3.1(3.4),4.6(4.3) 和2.4(3.6) 倍。  相似文献   
32.
陈甦  孙毅  沈剑林  岳红  张毅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07,28(11):2465-2470
根据某高层建筑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的桩与承台荷载分担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桩基础桩与承台荷载分担、桩顶反力分布、桩间土反力分布等特性。桩与承台可以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桩与承台底地基土分别承担总荷载的80 %与20 %左右;承台底地基土与桩的荷载分担比值,在工程初期变化起伏较大,随着主体完工后逐渐趋于稳定;中桩桩顶反力值小于边桩和角桩桩顶反力值;桩顶反力与承台底土反力沿承台两边基本呈马鞍形分布,实测结果为高层建筑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的设计计算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桥梁高墩合理计算模型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弹塑性梁柱单元和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分别建立桥梁墩柱的两种计算模型,深入讨论了桥梁墩柱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形成、塑性区扩展以及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结构需求,针对弹塑性梁柱单元模型中不同单元划分数量对墩柱地震需求的影响也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阶振型对桥梁高墩地震响应贡献较大,其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地震需求的变化规律与中、低墩明显不同。桥梁高墩在墩身中部及墩底同时形成塑性铰,且塑性区随地震激励的增强而扩展。单元划分数量对桥梁墩柱的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地震需求均有较大影响,最后讨论了两种计算模型在墩柱地震需求计算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4.
高层建筑与相邻多层建筑间的动力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与相邻多层建筑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应用波动理论,采用二维显式有限元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如高导建筑对相邻多层建筑影响较大;竖向反应影响比水平方面影响大;这种影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少等。  相似文献   
35.
Owing to 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earthquakes and complex crustal structure,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are uncertain when seismic waves arrive at a structure.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structures and terrains,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s. For the tall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CFRD), it is not only built in the complex terrain such as river valley, but also its height has reached 300 m level,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eismic safety of the anti-seepage system mainly comprising concrete face slabs, especially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the weak area in seism.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uniform vibration analysis method, we implemented an efficient dynamic interaction analysis between a tall CFRD and its foundation using a non-uniform wave input method with a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and equivalent nodal loads. This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e concrete face slabs for different seismic wave types and incident dire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m-foundation interactions behave differently at different wave incident angles, and that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becomes more evident in valley topography. Seismic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dramatically influenced stress in the face slab, and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and distribution law will vary under oblique wave incide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ident direction on slab stress was particularly apparent when SH-waves arrived from the left bank. Specifically,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in the face slab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ing incident angle. Interestingly, the locations of the extreme stress values changed mainly along the axis of the dam, and did not exhibit large changes in height. The seismic safety of CFRDs is therefore lower at higher incident angles from an anti-seepage perspectiv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both the seismic wave type and incident direction during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s of tall CFRDs.  相似文献   
36.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来提高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首先,给出了高层钢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其次,建立了高层钢结构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倒塌失效模式的极限状态判别准则;然后,通过模态pushover分析,研究了高层钢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规律;最后,重点研究了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的提高方法,提出了均匀损伤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消除结构的薄弱层,来达到提高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的目的。通过对两栋20层的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极限时程分析和极限pushover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均匀损伤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工作可为高层钢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基于黏滞液体阻尼器的铁路钢桁梁桥减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高墩大跨度铁路简支钢桁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了黏滞液体阻尼器对结构纵向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黏滞液体阻尼器的相关参数及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理选择黏滞液体阻尼器的布置位置、个数及阻尼参数,高墩大跨铁路简支钢桁梁桥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8.
对典型矩形高层建筑进行风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各风向角下的等效静风荷载和风振响应,同时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计算方法对该建筑正交角度下的风荷载进行计算,结合风洞试验风荷载与规范计算结果,研究典型矩形高层建筑等效静风荷载和加速度响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基底风致响应最不利角度并非完全出现在正交角度,风洞试验楼层风荷载整体趋势与规范计算结果相同,数值上存在差异,宜以风洞试验结果为准,该结构的顶层加速度响应小于高规限值,舒适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9.
高层钢结构地震反应形状记忆合金拉索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的超弹性性能试验确定了SMA材料的各项参数和常温状态下的本构模型。对采用SMA拉索实施振动控制的20层钢结构的Benchmark模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实施SMA拉索控制后,层间相对位移可降低70%左右,且SMA材料很好的耗能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地震能量向上部楼层的传递,对上部结构具有一定的隔振作用;顶层相对位移的控制效果达到51%;顶层加速度可降低43%;地震波强度和拉索初应变对拉索的被动控制效果影响较大。最后给出了拉索的安装位置与拉索的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建议了合理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40.
带裙房高层建筑地震反应控制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9月在香港理工大学成功地进行了带裙房高层建筑地震反应控制试验研究。设计和制作的结构模型是带3层裙房的12层高楼剪切模型,在裙房顶层与主楼之间安装单MR阻尼器形成MR阻尼器耦联结构模型。MR阻尼器采用美国LORD公司摩擦型MR阻尼器,并且选用其配套产品计算机电流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控制系统采用德国dSPACE公司实时控制系统。对独立主楼、独立裙房和原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辨识;对结构模型进行了El Centro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以作者提出的MR阻尼器半主动逻辑控制算法,对MR阻尼器耦联的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MR阻尼器耦联主楼与裙房,采用半主动逻辑控制方法进行控制,能有效抑制主楼的鞭梢效应并使主楼和裙房的地震反应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