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716篇
地质学   442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肖勇杰  陈福全  林良庆 《岩土力学》2015,36(11):3268-3274
随着全套管振动取土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发展,灌注桩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关于灌注桩套管高频振动贯入机制,特别是套管贯入引起的挤土效应研究还不全面。全面介绍了套管高频振动贯入全过程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的建立过程后,对地表隆起、土体侧移及超孔隙水压力等挤土效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向的挤土位移随套管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竖向挤土位移随着套管贯入深度的增加,浅层土表现为隆起量增大,而深层土表现为下沉量增大;最大挤土位移与套管贯入深度存在滞后效应;浅层土体的隆起为水平向应力加载引起竖向应力增加所致,且隆起分界面深度随着动力荷载幅值增大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超孔隙水压力随套管贯入深度增加而增大,随径向距离增大呈指数型衰减。  相似文献   
612.
黄强  黄宏伟  张锋  叶斌  张冬梅 《岩土力学》2015,36(Z1):563-567
我国沿海地区大量的地铁隧道都修建在饱和软土地层,饱和软土地层中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以上海2号线某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运动模型本构模型和水土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了饱和软土中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地表振动加速度以及振动位移响应规律,采用加速度振级对地表的振动强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单次列车通过时引起的隧道下卧土层超孔隙水压力(EPWP)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饱和土的振动响应比干土要小得多,地表水平向与竖向的振动规律明显的不同,超孔隙水压力沿隧道下方沿向是不断减少的,在距离隧道中心的纵断面上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饱和土中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响应规律,可为地铁沿线建筑物减隔振设计及沉降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13.
614.
徐满清 《岩土力学》2010,31(12):3997-4005
利用Muki和Sternberg的虚拟桩法,研究了饱和土体地基中排桩对移动荷载引起振动的被动隔振效果。隔振桩作为一维杆,饱和土体满足Biot理论。利用已有的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饱和土体的自由波场解及饱和土体内部受竖向圆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解,建立了频域内土-桩的第2类Fredholm积分方程。通过Fourier逆变换得到时间域内评价隔振效果的振幅比。与已知文献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数值结果表明,荷载速度对排桩的隔振效果有一定影响,即在相同隔振系统情况下,单排桩对低速荷载引起振动的隔振效果比高速移动荷载效果好。同时,较高速时的最佳桩长比低速时要短。  相似文献   
615.
分层土中群桩水平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建立了主动桩和被动桩的简化解析运动方程,考虑地基土的分层特性、桩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提出了计算分层地基中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方法,并与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更接近。在低频段,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较一致,但随着桩身剪切模量的减小,两者差异增大。差异主要是由考虑桩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引起的,且前者影响较大,在低频段差异亦十分明显,而后者影响较小,在群桩阻抗峰值区域和高频段差异明显,需考虑桩身转动惯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6.
轨道交通振动下南京片状细砂的有效应力路径及破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雪珠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10,31(3):719-726
以南京片状结构细砂为研究对象,采用英国WFI动静多功能三轴仪,研究了饱和南京片状结构细砂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静偏应力水平、循环应力比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把振动孔压的发展与应力路径相联系,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不同阶段南京片状结构细砂所处的初始压密状态、压缩状态和膨胀状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根据静偏应力与循环偏应力的大小,视有无偏应力反向,南京片状结构细砂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循环活动性和塑性应变累积破坏,并对其循环活动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17.
煤层气井有杆排采系统悬点动载荷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杆泵排采设备悬点动载荷是正确设计和选择抽油机和抽油杆以及确定电动机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杆柱和液柱受力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惯性载荷的数学模型,基于弹性体振动理论,建立了振动载荷的计算模型,并给出悬点动载荷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层气井悬点载荷的计算需同时考虑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且开采初期,动载荷所占比重较大;随着开采的进行,动载荷所占比重迅速减小,稳定生产时,影响已较小;杆管总变形量明显小于油田,且动变形量相对较小。该算法首次较为精确地计算出煤层气井有杆排采系统的悬点载荷并给出示功图,为有杆排采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18.
GPS作为一种新的结构振动监测工具正受到广泛关注.目前GPS的采样率可达100 Hz,可以满足结构振动监测对采样率的要求,但GPS观测量受多种误差源的影响,其测定结构振幅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将小波分析方法用于隔离观测噪声,并综合利用两种单历元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结构振动监测单历元算法.若干试验验证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19.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及现场测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了预应力组合网架的自振频率与振型,分析总结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诸如索预应力、跨高比、边界条件、板和梁肋偏心、附加质量以及节点刚度的影响,并回归得出预应力组合网架基本周期简化计算公式。同时使用“脉动法”对天津一中新建活动中心楼层预应力组合网架进行了现场动力测试,结果表明预应力组合网架动力计算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合理、计算分析结果可信,最后使用自由振动法及半功率点法得出了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的阻尼比,此值可作为钢与混凝土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的参考阻尼比。  相似文献   
6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yielding isolated structures. To establish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seismically isolated structures, this study first investigates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isolated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steady‐state harmonic motion and nonlinear transient ground excitation. The response of both viscously damped and hysteretically damped isolation systems is investigated in three phases. Initially, basic insights are gained through simple nonlinear two degrees of freedom (2‐DOF) models subjected to harmonic motion of varying frequencies. Next, the transient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nonlinear 2‐DOF model is investigated for a wide range of isolation system and superstructure propertie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both approaches indicate that the yielding behavior of a structure on an isol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mparable fixed‐base structure. Finally, the response of the nonlinear 2‐DOF system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15‐story, three‐dimensional mode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se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som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seismically isolated structures are presented.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