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1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0篇 |
大气科学 | 73篇 |
地球物理 | 154篇 |
地质学 | 128篇 |
海洋学 | 13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51篇 |
自然地理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引发广西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雨团和致灾区最大中尺度雨团值分别>100 mm·h-1和>70 mm·h-1,集中降雨时段为02—06时。灾害开始于后半夜,发生在最大过程雨量和地质条件脆弱区,不同的地质状况对应不同的灾害;灾害性天气具有区域小、降雨时段集中、过程雨量大、强度强及引发灾害重等特征。(2) 暴雨发生在欧亚地区500 hPa呈两脊一槽型、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贯穿广西上空及季风云系活跃的背景下。高空为槽或低涡、地面为干线或锋面,属低涡暴雨型。(3) 高空要素变化为雨前降压升温、后降温。不稳定能量及层结、低层辐合、中低层涡旋、整层大气的上升运动、高温高湿及水汽强烈辐合是物理量特征。(4) 云图上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对强降雨有指示意义,暴雨发生在云团合并发展阶段;TBB值<200 K可以作为强降雨的指标。低质心强雷达回波产生的列车效应或回波停滞和地形作用是造成强降雨的重要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基于2012—2019年兰州地区14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兰州地区近8 a降水精细化特征。结论如下:(1)2012—2019年,兰州地区年均降水量总体呈"北少南多、外多内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18年降水异常偏多46%,而2015、2017年降水异常偏少,尤其2015年偏少30%。(2)兰州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受环流形势影响,7—8月南部降水明显多于北部,其余月份南北降水差异不明显。(3)兰州地区降水量和降水范围分别表现为"朝少夕多"、"夜大日小"的日变化特征;受海拔高度影响,城区降水量总体比山区小,且因热岛效应,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前后,多为对流性降水,而山区降水日分布较为均匀,整体日波动较小。(4)安宁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但短时强降水频发的站点出现在皋兰县六合站和永登县徐家磨村站,永登县是兰州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需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66.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2011年特种监测网的观测数据,将IGS站的选取分10种方案进行试验,计算结果从基线长度变化、测站坐标、NRMS、基线重复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该特种监测网时的几点建议:建议选取IGS站为GPS网提供参考框架;IGS站选取的数量不一定最多,但空间上应尽量均匀分布;选取7个IGS站时得到较高精度的结果。在日后处理此类型的特种监测网时对IGS站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68.
In this pap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hydrological data from the hydrogeological test holes and the long-term observation holes based on the hydrogeological data between the Jinggangshan Road Station and the Jianianhua Station on the Qingdao Subway Line R3.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When the drills are near the seashore (less than 50 m) and the backfilled formation has a larg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the backfilled components being coarse particles), the Quaternary pore wa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awater and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When the drills are far from the seashore (more than 50 m) or the backfilled formation has a small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When the drills are near the seashore (less than 50 m) with developed bedrock fissure, the bedrock fissure wa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awater and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When the drills are far from the seashore (more than 50 m), or when the bedrock fissure is undeveloped,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re exists an aquifer (mainly marine muddy silt clay layers and partially silt clay layers) between the Quaternary pore water and the bedrock fissure water, which blocks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two. Consequently,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69.
利用完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CEEMD)对我国沿海地区6个GNSS基准站(2010—2018)的高程时序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CEEMD在高程时间序列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准确分解出各GNSS站高程时序中存在的周、月、季节、年等变化周期项,其中周年运动是主要贡献项,各站高程时间序列的短周期变化与潮汐变化周期具有密切关联性;沿海GNSS站的地面沉降既具有区域的一致性,又存在区域间差异性,其中D区DBJO、DZJJ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区NZUH、NWZU站呈下降趋势,B区的BZMW呈上升趋势,而同海区的BLHT站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0.
本文描述了空间域中的一种定位方法。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发震时刻分离求解;2.震中位置的确定是采用Romney提出的曾融生改进的台偶到时差来建立最小平方条件方程,几乎不受结构的影响;3.震源深度和发震时刻的确定是采用慢度定深度、到时曲线时间截距定发震时刻的方法来实现的。本文用四川境内的5个工业爆破资料,作了方法试验并修定了近年发生的50个天然地震。修定后的震中位置更加靠近断裂带,走时残差减小了,震源深度呈现出沿龙门山断裂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加深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