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7篇
  免费   2469篇
  国内免费   3662篇
测绘学   290篇
大气科学   1597篇
地球物理   1906篇
地质学   9340篇
海洋学   134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06篇
自然地理   1212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719篇
  2020年   675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610篇
  2016年   698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710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681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非均质综合指数和计算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对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的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强,随着开发注水的深入进行,非均质性有减弱趋势,但减弱幅度不大;各小层及其韵律层在不同开发时期的非均质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沉积微相控制储层非均质程度;成岩作用使非均质性复杂化;注采井网不完善,加剧了非均质性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在剩余油挖潜的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物质来源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太平洋CC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多金属结核丰度、品位、多波束地形测量、深拖光学覆盖率探测、地震勘探等一系列调查资料综合研究表明:①东区和西区结核在其化学成分和形态上有差异,但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能按区域断然分开;②因子分析得出东、西两区结核4种主因子是Mn组元素Mn、Cu、Ni、Zn,Fe组元素Fe、Co、Ti、Sr,岩源组元素Si、Al、K,生物元素Ca、P;③西区结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覆海水中金属元素的化学沉淀,火山成矿作用使结核富集和丰度增加,趋势面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表明结核主要分布在海底坡度≤5°地区,该地区的结核量占总结核量的89.62%,坡度>5°地区结核量占10.38%;④东区结核丰度、覆盖率、地形三者变化一致,重大相变距离为10~15km,来自地幔成矿物质通过玄武质洋壳裂隙和断层,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球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如基底岩浆房活动可能对结核分布产生重要影响;⑤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矿带的形成应归于海底板块扩张活动的一种资源效应和经后期表生地质作用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以李家峡大坝工程为例,对高边坡岩体的各向异性和动力牧场生进行了较详细的测试研究。在对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系数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爆破对岩体的破坏影响深度,并采用不同的测试参数综合地反映了断层的动力特性,这些测试成果不仅为大坝岩体的动力稳定分析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同时对大坝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西藏纳当地区石炭系永珠组主要为浅变质的砂板岩组合,断层和褶皱非常发育的特征。依据岩石和构造特征可以把区内永珠组分成上、中、下三段。永珠组形成于拉张的被动大陆边缘向裂谷转换的次深海环境,并于中晚二叠世至晚三叠世期间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5.
姚胜  李鹏  郭雪峰  路晓君  张雪婷 《地质通报》2016,35(9):1529-1535
西藏玛圭铅锌多金属矿在冈底斯铅锌银成矿带已发现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中处于最西段。通过目前的预查工作,在矿区内共发现有14条矿体,初步预测可达到中-大型矿床规模。冈底斯中东段目前研究程度已较高,而西段与之具有相同的良好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但发现的矿床却很少。玛圭矿床的发现为该成矿带向西延伸和扩大规模提供了依据,并增加了进一步向西寻找同类型矿床的信心。  相似文献   
996.
A systematic spectroscopic study including Raman,Mid-IR,NIR,and VIS-NIR,is used to investigate four endmember lunar soils.Apollo soils(<45 μm) 14163,15271,67511,and 71501 were selected as endmembers to study,based on their soil chemistry,maturity against space weathering,and the sampling locations.These endmembers include an anorthositic highlands soil(67511),a low-Ti basaltic soil(15271) ,a high-Ti basaltic soil(71501),and a mafic,KREEPy,impact-melt-rich soil(14163) .We used a laser Raman point-counting pr...  相似文献   
997.
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含矿岩石的成因一直存在正常沉积和非正常沉积两种对立的观点。为了查明其成因,从矿区开采露头和岩芯观察描述出发,以矿区填图为基础,通过对含矿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粒度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确定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含矿岩石属于湖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并识别出非沟道体系的液化流和沟道体系的砂质碎屑流、浊流等类型,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该湖底扇平面展布为自矿区东部至西部粒度明显由粗变细,岩性由厚层—块状灰岩岩块构成的角砾岩相逐渐过渡到交错层理发育的中细粒砂岩相,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层物性特征,亦是重要的含矿岩石,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8.
论述了山东省电气石矿分布及赋存特征,矿体的产状、规模、厚度及其质量变化;研究了矿石类型、加工技术性能及开采技术条件;论述了目前该矿产勘查现状,结合矿床实例,对该类矿产的勘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古潜山的形成与发育受控于多期构造运动,在不同构造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结构形态是有规律可循的,呈现出成群、成带分布的现象。本文以黄骅坳陷潜山宏观展布特征为研究重点,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剖潜山结构特征,探讨潜山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古潜山可分为基岩褶皱形成的潜山背斜群、基底断块掀斜作用形成的大型断鼻和盆缘裙边断鼻潜山构造三大类潜山。歧口凹陷内部潜山构造带总体构成"轮毂"式格局,沧东-盐山断陷区潜山带结构整体性强,以大型背斜构造为主。基底逆掩断裂系统复杂化潜山构造带内幕结构,可分为三角逆冲构造、背驮式逆冲构造及双重构造等。三大拆离伸展构造系统控制掀斜断块潜山的分布,形成以断鼻和断垒构造为主的潜山构造群。黄骅坳陷古潜山分为四个主要演化阶段: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末为潜山内幕地层建造阶段,中生代为潜山内幕构造发育阶段,新生代古近纪为潜山宏观面貌定型阶段,新近纪为潜山深埋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Geological mapping, interpreted cross sections, structural analyses and residual thickness ma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 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 which is a NW-SE trending structu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 The NS-trending faults show an important transpressional phase during the Late Permian, as demonstrated by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variations. A major compressional thrusting and strike-slip phase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created a series of NW-SE faults that originated by the large-scale uplift event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Faults were reactivated as thrust and dextral strike-slip faults. In addition, the angular unconformity observed between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rovide evidence of this tectonic event. Lots of normal fa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records southward tilting and regional derived extensional stres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Neogene. Before that, thick Early Cenozoic strata are widely deposited. The balanced cross-section highlights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