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782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770篇
地球物理   524篇
地质学   1710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首次对特色生物资源的内涵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与示范”项目的设计思路、研究内容及实施路线,对项目实施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该项目为我国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2.
攀西地区具有发展各类果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根据攀西特色水果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条件,在大区域背景下,分析了攀西地区特色水果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明确了攀西地区特色水果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早熟枇杷、石榴和晚熟芒果及深加工,以品质的优良、上市时间的优势占领高端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攀西地区特色水果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一种改进的MODIS影像BRDF辐射校正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时二向性造成的辐射失真,在核驱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向性反射分布模型,并通过时MODIS影像的试验,得到了减弱辐射差异的较好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4.
在信息传播媒体的竞争日益严酷的时代,面对天气预报节目只依靠简单的画面加解说,拉洋片式传统方法这样一种一成不变的局面,策划创意制作出《天气资讯》节目,打破天气预报节目以往的节目形式和播出形式,以极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5.
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自然降水特征及火箭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1~2000年20年中15种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下河北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并对火箭人工增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西来槽类、高空低涡类、冷锋、切变线和副高后部等天气系统是影响河北地区的主要降水系统,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占到了90%以上;不同的天气系统在不同季节对降水的贡献有所不同,其中西来槽类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居首位,开展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机会最多;夏季降水系统最强,云水资源最为丰富,人工增雨潜力很大,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最佳季节,春秋两季增雨潜力明显比夏季小,冬季最小;倒槽、副高后部、台风低压、高空低涡类和气旋类等系统最强,日降雨量和单位面积降雨量明显比其它系统大,尤其对蓄水型火箭增雨作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6.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闽东北地区夏季对流云的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多单体合并对流云在生命史、回波高度、强度、尺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单体对流云,其液态水总量也更大,自然降水条件和人工影响潜力都优于单体对流云,是夏季降水和人工催化的重要云系。分析得到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对流云结构和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两个个例的天气形势分析,指出冷空气对对流发展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77.
The paper offers an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an unsaturated soil with reference to its retention curve, which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nd capillarity through matric suction. The analysis combines a particulate approach focused on the physics at the pore scale, including microstructural aspects, with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where the void space and grain size are considered as random variables. In the end, the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an unsaturated granular medium along a drying path can be derived analytically based on the sole inform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analysis hinges on the tessellation of a wet granular system into an assemblage of tetrahedral unit cells revealing a pore network upon which capillary physics are computed with respect to pore throat invasion by a non-wetting fluid with evolving pendular capillary bridges. The crux of the paper is to pass from particle siz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to a matching void space distribution to eventually reveal key information such as void cell and solid volume statistics. Making reasonable statistically based assumptions to render calculations tractable, the water retention curve can be readily constructed. Model predictions compare quite favourably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vailable for actual soils, especially in the high saturation range. Having a sound scientific basis, the model can be made amenable to address a variety of soils with a wider range of particle sizes.  相似文献   
78.
基于地性线分级的DEM信息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基于DEM提取的地性线进行信息量的定量分析,探讨地性线的信息量与分辨率、地形单元的关系。这个过程中首先利用河网的自相似理论研究与当前DEM所代表的地貌详细程度相适宜的地性线提取的阈值区间,并讨论此阈值下地性线的分级,以此为基础通过以该分级为权重进行DEM地形信息量的计算。实践证明,这种顾及地性线等级的DEM信息量计算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地性线的分布规律和不同等级的要素造成的信息量度量差异。  相似文献   
79.
重庆市是滑坡灾害高发的城市,滑坡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历年滑坡统计资料,基于GIS平台,分析重庆市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自1980年起,重庆发生滑坡的次数明显增加,且集中发生在5~9月,尤其是7月。80%以上的滑坡为降雨引发,其次是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诱发滑坡灾害增长速度最快。重庆滑坡密度大的地区为市区以及万州区、忠县等三峡库区核心地带,滑坡高发地区有东北向西南方向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粗差,未剔除的粗差将会导致参数估计有偏。因此,粗差探测与剔除是GNSS坐标序列分析中一项重要的数据预处理工作。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特点,提出了一种将L1范数(L1-norm)估计与四分位距统计量IQR(interquartile range)组合的移动开窗粗差探测算法,称之为L1_Mod IQR。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利用L1范数估计得到较"真实"的残差,然后再对残差采用IQR统计量进行粗差探测。将L1_Mod IQR法与"3σ"法、基于最小二乘的τ检验法等粗差探测算法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L1_Mod IQR算法对中国区域10个IGS站的高程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IGS站高程序列的粗差剔除率最小为0.1%,最大为2.6%。并且以WUHN站为例与SOPAC提供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OPAC提供的"Clean"数据仍含有大量的粗差,而L1_Mod IQR算法能够有效地剔除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