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48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720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SO-S卫星HXI量能器探测单元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是中国科学院第2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同时观测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并对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硬X射线成像仪(HXI)是ASOS卫星的3大载荷之一,它通过对太阳活动发射的硬X射线进行傅里叶调制成像,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太阳能谱成像观测.量能器单机是HXI的关键单机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精准测量通过每对光栅后太阳硬X射线的能量和通量.主要介绍了量能器单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关键指标要求、标定设备及标定方案,最后给出了标定结果,从而验证了量能器单机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2.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天宫2号实验室上搭载的一个γ射线偏振仪,于2016年9月15日搭载在天宫2号进入低轨运行,主要用于探测在50-500 keV能区的硬X射线辐射的线偏振.POLAR由25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有64个塑料闪烁体棒,总计有1600个塑料闪烁体棒,具有较大的有效探测面积和视场.在轨运行期间探测到多个小耀斑,它们的硬X射线光子能量通常小于50 keV,无法直接使用在轨和地面的高能定标结果来进行能谱分析.结合拉马第太阳高能光谱成像探测器(RHESSI)对耀斑SOL2016112907能谱的观测和蒙特卡洛模拟,对耀斑期间被激活的闪烁体棒进行能量低于50 keV的低能相对定标.虽然定标得到的能量阈值(~10 keV)和转换因子相对稳定,但是和高能定标给出的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并且不同闪烁体棒显示出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93.
天文辐射是地表实际入射太阳辐射的基础背景,也是辐射计算、太阳能资源评估和农业生产潜力估算等方面的重要天文参量。本文基于分辨率为30 m的福建省数字高程模型,使用MATLAB软件提供的并行计算框架模拟了起伏地形下福建省天文辐射空间分布,定量地分析了坡度坡向对天文辐射分布的影响规律,同时探讨数字高程模型对天文辐射产生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福建省年天文辐射量大部分处于10 000~13 000 MJ/m2,呈现东南沿海向中西部递减的分布特征;不同季节的天文辐射分布受纬度和坡度坡向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季节分布的不对称性;不同坡度和坡向对天文辐射的影响与福建省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特征相吻合,天文辐射量随坡度增大而减小,东、东南和南坡向是天文辐射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总体上呈现山脊多、山谷少、阳坡多、阴坡少的地域差异性;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尺度效应在起伏较大的福建中西部丘陵地貌表现更加明显,该区域的天文辐射对分辨率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如何规模化、定量化评估城市建筑物尺度光伏发电潜力,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建筑物能源自给自足目标的问题,该文通过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批量获取建筑物屋顶相关信息,借助三维立体模型确定太阳能板的安装区域,进行区域建筑物表面光伏发电潜力评估。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13栋建筑物屋顶为例,基于ArcGISPro提供的太阳辐射分析工具获取实验区域2016年逐月太阳辐射数据。实验结果显示,该区域年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160.7kW·h/m2,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基于建筑物表面的光伏发电容量在建筑物能源供给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文章对实验区域建筑物光伏发电潜力月度容量进行分析,得出一年中的高峰时段为5—7月,而冬季的11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低谷期。文章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批量获取建筑物屋顶定量信息,对区域建筑物尺度光伏发电潜力评估做了初步的尝试及若干思考,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引导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5.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Solar Proton Events (SPEs). Their speeds and source region location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occurrence of SPEs. In this paper, all the halo CMEs observed in recent five years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st halo CMEs with small angular distances are more likely to produce SPEs, especially, those halo CMEs with a speed greater than 1200 km s?1 and an angular distance less than 60°. Three fast halo CMEs with no SPEs caused are elaborate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jection direction of the CME's main body and the variation of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lso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occurrence of SPEs. Consequently, in the practical daily space environment forecasts, an accurate forecast for SPEs must take various factors into account, such as the eruption speed, source region location, the main-body ejection direction of CMEs, and the interplanetary environment, etc.  相似文献   
996.
通过GPS/BDS双系统联合定轨给出北斗系统新老卫星的轨道精度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姿态控制模式对卫星精密定轨的影响及其原因;针对光压模型的不足,讨论两种改进的定轨策略对北斗系统精密定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太阳矢量与卫星轨道面的夹角小于4°时,采用动偏-零偏转换模式的IGSO/MEO卫星会有明显的轨道精度下降,而IGSO-6卫星的轨道精度变化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精度衰减;ECOM光压模型较适用于IGSO-6卫星,但不适用于其他卫星;两种改进的定轨策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北斗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的精度,可为北斗系统精密定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丽佳  林巧美 《气象科技》2008,36(4):491-494
利用1971~2000年广东省汕头站日射观测资料,计算了粤东地区太阳总辐射,从太阳总辐射、气温、天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指出粤东地区具有太阳总辐射量大、气候环境温度高,天空状况良好等自然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热状况优越,太阳能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98.
For a number of active regions with a different character of development, a study is made of the dependence of the degree of subflare-microwave burst connection on subfla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active region. The earlier conclusion is confirmed that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depends weakly on time charactersistics of subflares, their area, and position in a sunspot group, but depends strongly on brightnes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gree of subflare-burst connection is a rather sensitive indicator of the state of the active region. In disturbed periods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in the active region of flares of importance 1B and higher,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is very high. Also, it begins to increase approximately 24 hours before the onset of a disturbed period and remains high still on the next day after its end.  相似文献   
999.
Wir untersuchten die Struktur des Magnetfeldes in der relativ kleinen und einfachen solaren aktiven Region SD 135/1984 in der frühen, relativ ruhigen Phase am 24. Juni. Für diese Arbeit nutzten wir die Daten des Vektormagnetografen des SibIZMIR und Resultate von Modellrechnungen in der stromfreien Näherung. Wir haben das gemessene Magnetfeld mit dem Transversal-Feld der Modellrechnung verglichen. Wir konnten keinen signifikanten Nonpotential-Effekt größer als im Niveau der Sensitivität des Transversal-Magnetfeldes BT 200 G finden. Wir schluß-folgern daher, daß die globale Magnetfeldstruktur in der untersuchten solaren aktiven Region nahezu eine Potentialstruktur besaß. Die Effekte der Entwicklung der aktiven Region auf die Magnetfeldstruktur scheinen vernachlässigbar zu sein.  相似文献   
1000.
Unter Ausnutzung von Potsdamer Vektormagnetogrammen und einem Kraftfrei-Modell haben wir die Magnetfeldstruktur der aktiven Region BBR 18474 des 15.Juli und 16. Juli 1982 untersucht. Durch den Vergleich der Azimute des Stromfrei-Modell-Magnetfeldes in dem Zentralteil dieser aktiven Region mit den aus den Beobachtungen bestimmten Azimutwerten finden wir eine gute qualitative Übereinstimmung. Zusätzliche frühere Resultate haben gezeigt, daß die Erscheinung der stark gescherten Magnetfeldstruktur in der Nähe der Neutrallinie im Zentralteil dieser aktiven Region ein Pseudoeffekt sein kann, der durch ein subphotosphärisches Stromsystem erzeugt wi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