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195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赵国春 《岩石学报》1992,8(2):136-144,T001
太平寨紫苏花岗岩套是由围岩即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紫苏斜长片麻岩深熔形成。变质流体相中水的局部富集是导致形成紫苏花岗岩套的深熔作用的重要因素。紫苏花岗岩套岩石中残晶斜长石和结晶斜长石化学成分对比表明深熔过程是在非平衡或亚稳状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312.
313.
海南岛第四纪玄武岩风化壳中次生矿物转变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X射线分析法,从分析风化壳中的次生矿物入手,研究了海南岛北部不同地质年龄的第四纪玄武岩风化壳中次生矿物增长数量与风化时间的关系。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4.1898 207.30t,其中Y为次生矿物的含量(g/cm~2),t为风化时间(Ma)。相关系数γ=0.9977。每0.01Ma次生矿物平均增长2.2164g/cm~2。  相似文献   
314.
鞍本地区鞍山群变质矿物及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鞍本地区鞍山群变质岩出露区可分为鞍山、辽阳、本溪三个小区。所有的变质岩均属角闪岩相,从西向东,变质程度递增。三个小区最先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分别是铁铝榴石、十字石和夕线石。退化变质作用由西向东递减,在东-西鞍山矿区已退变为绿片岩相,在绿泥片岩中普通角闪石仅作为残留矿物出现在绿泥石的核心。鞍山小岭子矿区有紫苏辉石、红柱石和尖晶石组合,它们是燕山期花岗岩围岩中的接触变质矿物。  相似文献   
315.
作者选择了s7个分布于不同海岸相带及近海河流环境表层碎屑沉积物中的错石、电 气石、长石、石英四种矿物,用扫描电境放大300至iooo。倍观察分析其表面结构特征。观察分析发现,不同环境下的矿物表面结构特征有一定区别.这些区别主要由不同环境因素造成。河流环境的矿物表面结构简单,由物理作用造成;海岸环境的不同相带,矿物表面结构特征比较复杂,但程度有所不同。其特征主要取决于物理作用和所迭加的化学溶蚀作用。热带、亚热带海水对矿物的化学溶蚀和改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16.
李希 《地质与勘探》2016,52(3):489-496
国内外已广泛使用高光谱方法提取和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技术。本文利用这个技术,在地面光谱测试、数据处理和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和识别出斑岩钼矿区的蚀变矿物,通过分析与钼矿化蚀变的相关性,从12种主要蚀变矿物中优选出5种在矿区具有代表性的蚀变矿物:绢云母、蒙脱石、伊利石化绢云母、高岭石(结晶差)和铁镁绿泥石。结合其空间分布和分带特征,分析了与钼矿化的关系,进而划分出内、中和外三个蚀变带,预测了矿区的找矿方向,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317.
晶质铀矿的含量、形貌、成分、铀矿物类型、与铀矿物共存的矿物组合等特征可以作为产铀与不产铀岩体的判别标志,为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长江岩体和九峰岩体是粤北地区典型的产铀与不产铀花岗岩体,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测试了九峰岩体的铀矿物并与长江岩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九峰岩体的铀矿物主要为晶质铀矿,其化学年龄可分为两组,分别为~160 Ma、~105 Ma,与长江岩体的两组晶质铀矿年龄基本一致;其中第一组年龄代表岩体的成岩年龄,第二组年龄与粤北地区~105 Ma的基性岩脉侵入时代相对应;但九峰岩体缺少长江岩体中~74 Ma的成矿年龄。相比于长江岩体,九峰岩体的铀矿物受到后期热液事件的影响较小,U没有发生明显的活化、转移,因而未能富集成矿,没有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318.
峰高与峰面积统计量表示岩心黏土矿物相对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照鹏  褚忠信  李应坤 《海洋科学》2016,40(12):107-113
目前黏土矿物分析主要依据XRD衍射峰的峰高或峰面积统计量,为了分析两种统计量计算黏土矿物相对含量的差异。对取自黄海的YSZD02岩心短柱开展了黏土矿物XRD测试,分别利用峰高和峰面积表示4种主要黏土矿物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的相对百分含量,探究两种统计量表示黏土矿物相对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算法都能显示黏土矿物的相对组成特征,对YSZD02岩心而言,其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高岭石,再次为绿泥石,最次为蒙皂石。两种算法得到的4种矿物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岭石0.94,绿泥石0.93,蒙皂石0.82,伊利石0.73,呈正相关。峰面积法求4种矿物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变化的离散程度比峰高法大。用峰高、峰面积法表示黏土矿物相对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两种方法相对差异由小到大依次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蒙皂石。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算法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更新,相较于峰高法较难解决的误差问题,未来峰面积法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研发更精确的计算机分析软件、统一研究方法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峰高与峰面积统计量的理解,为其他分析方法的比较与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19.
李世超  李永飞  王兴安  朱凯 《岩石学报》2016,32(9):2793-2806
布敦化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地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该岩体由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斑状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组成。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显示布敦化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为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表现出高硅(73.73%~78.33%)、富碱(Na2O+K2O=7.07%~9.06%)、低钙(Ca O=0.01%~0.87%)、贫镁(Mg O=0.12%~0.52%)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M型四分组效应配分型式。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敦化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Hf(t)值为7.0~12.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812~473Ma。结合邻区晚三叠世地质资料可知,布敦化岩体是在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产生的,是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布敦化地区的四分组效应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总量高、岩浆侵位后经历了强烈的分异演化,暗示布敦化地区可能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20.
Well-exposed eolian units of the Jurassic system on the Colorado Plateau including the Wingate Sandstone, show prominent color variations throughout southeastern Utah due to diagenetic changes that include precipitation and/or removal of iron oxide, clay, and carbonate cement. Spatially variable characteristic diagenetic changes suggest fluid-rock interactions through the sandstone. Distinctive spectral signatures of diagenetic minerals can be used to map diagenetic mineral variability and possibly fluid-flow pathway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 diagenetic minerals, and map their spatial variability from regional to outcrop scale in Wingate Sandstone exposures of Lisbon Valley, Utah. Laboratory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facilitated identification of diagnostic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n diagenetic minerals and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s between altered and unaltered Wingate Sandstone. Comparison of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with satellite, airborne, and ground-based imaging spectroscopy data provided a method for mapping and evaluating spatial variations of diagenetic minerals. The Feature-oriented Principal Component Selection method was used on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data so as to map common mineral groups throughout the broader Wingate Sandstone exposure in the area. The Minimum Noise Fraction and Spectral Angle Mapper methods were applied on airborne HyMap and ground-based hyperspectral imaging data to identify and map mineralogical changes. The satellite and airborne data showed that out of 25.55 km2 total exposure of Wingate Sandstone in Lisbon Valley, unaltered sandstone cover 12.55 km2, and altered sandstone cover 8.90 km2 in the northwest flank and 5.09 km2 in the southern flank of the anticline. The ground-based hyperspectral data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map mineral assemblages with two-dimensional lateral continuity on near-vertical rock fa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9.71% of the scanned outcrop is bleached and 20.60% is unbleached while 6.33% remain unclassified, and 33.36% is masked-out as vegetation. The bleached and unbleached areas are alternating throughout the vertical face of the outcrop. The relative hematite abundance observed in the unbleached areas are somewhat symmetrical. This indicates fairly similar reaction intensities along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tion fronts observed in the vertical section. The distribution geometry and relative abundances of diagenetic minerals not only suggest multiple paths of fluid-flow in Wingate Sandstone but also provides some insight about relative direction of past fluid-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