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80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四川西部呷村银多金融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目的是揭示呷村银多金融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石与容矿围岩的关系,通过对矿石、矿石矿物及容矿围岩的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产提出矿石铅为一个二元混合铅,主要由火山岩提供,部分来自火山岩的下部地层;矿床中的大多数硫由火山热液提供的,部分来自海水。  相似文献   
132.
鲢、鳙放养使微型生态系统的水柱氮、磷浓度和磷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至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的水柱颗粒磷、总磷和氨氮浓度都比对照组高,而正磷酸盐浓度和沉积物磷的量均低于对照组。这种变化以鳙单养系统为最大,其次是鲢、鳙混养系统,鲢单养系统的变化最小。微型生态系统中正磷酸盐浓度同浮游动、植物密度和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氨氮浓度同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则多半与正磷酸盐相反。实验观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浓度之间存在营养级联假说所预见的下行影响,实验结束时二者之间却有上行影响的趋向。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认为,微型生态系统营养物(尤其是磷)水平的变动,主要是鲢、鳙的摄食改变了系统的群属结构和代谢强度的结果,同时反映了实验鱼对系统中营养物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黄镜友 《湖南地质》1995,14(2):84-87
湖南新发现的10处理矿都是硫化物型矿床,可分为银多金属,银铅锌和银锑矿床。其中小七宝山,南风坳矿区已勘探,吊马垅矿区完成了详查,选矿效果都比较好,本文简要介绍了10个新银矿床特征,指出了我省银矿找矿方向,说明湖南银矿的找矿前景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4.
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宽 《吉林地质》1994,13(3):9-16
本文对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冷水蚀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上述四个方面为该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的富集沉淀、导矿和储矿等提供了必备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35.
金银铂及首饰物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用透空照射、数学校正法并与比重法联用,可无损检测金、银、铂及饰物的成色,判别包、镀金饰品,较好地校正了饰物的形状、面积和光洁度的影响,不受宝石镶嵌物的限制,能够提供金、银、铂及饰物的成色和杂质元素的配比数据。用该法测定24K及14K值饰品的RSD(n=9)分别为0.01%和0.82%,测定范围在1%~100%之间。  相似文献   
136.
研究了多种负载泡塑对Au、Ag、Ti、Cd的富集行为。提出了在HCI-KI-抗坏血酸介质中用甲基异丁基酮(MIBK)负载泡塑同时萃取,然后用2%硫脲-1%HCl解脱的富集方法,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连续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Au、Ag、Tl和Cd,方法的测定下限(μg/g)分别为:0.2g、0.05、0.20和0.04。  相似文献   
137.
The Tieluping silver deposit, which is sited along NE-trending faults within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the Xionger Terrane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part of an important, recently discovered Mesozoic orogenic-type Ag-Pb belt. Ore formation includes three stages: an early barren quartz-pyrite stage (E), an intermediate polymetallic sulfide ore stage (M), and a late barren carbonate stage (L). Carbo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systematics indicate that the E-stage fluids are deeply sourced; the L-stage fluids are shallow-sourced meteoric water; whereas the M-stage fluids are a mix of deep-sourced and shallow-sourced fluids.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data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must have originated from a source with elevated radiogenic lead and low 34S values, that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exposed geologic units in the Xionger Terrane,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mantle. This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 carbonate-shale-chert sequences of the Guandaokou and Luanchuan Groups south of the Machaoying fault might be the favorable sources, although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isotopic compositions. A tectonic model that combines collisional orogeny, metallogeny and hydrothermal fluid flow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the Tieluping silver deposit. During the Mesozo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South China Block (Early-Mid Triassic Indosinian Orogeny), crustal slabs containing the carbonate-shale-chert sequences of the Guandaokou and Luanchuan Groups, locally rich in organic matter (carbonaceous shale), were thrust northwards beneath the Xionger Terrane along the Machaoying fault. Metamorphic devolatilisation of this underthrust slab probably provided the ore-forming fluids to develop the Ag-Pb ore belt, which includes the Tieluping silver deposit. Fluids and magmas were emplaced during extensional stages related to the Jurassic-Cretaceous Yanshanian Orogeny.Editorial Handling: B. Lehmann  相似文献   
138.
广东省银矿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银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以及矿床形成的“层”、“体”、“位”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银矿床形成过程中,构造位及矿源体对银矿床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统计资料表明,产于不同规模的断裂破碎带中的银矿床(点)占矿床(点)总数的65.7%,而与火成岩体有关的银矿床(点)占总数的84.8%;银矿床的最佳成矿地质条件为有利的“层”、“体”、“位”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139.
王建辉 《矿产与地质》2006,20(6):618-622
大宁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侵入时代为晚志留世(K—A r法407、445M a)。通过对岩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硫、铅、氧等同位素研究,认为银、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深源岩浆,大量的暗色包体是主要的成矿物质之一,在深大断裂的切割影响下,经多次构造活动,使得不同阶段的成矿物质富集并叠加而形成矿体。最利于A u、A g成矿的部位是花岗闪长岩与石英二长闪长岩的接触界线附近以及花岗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交汇处。  相似文献   
140.
田薇 《矿产与地质》2006,20(3):237-242
伊犁晚古生代裂谷陆相火山岩型铜银矿产于碱性火山岩中,在区域上表现出层控特点,即沿着上、下二叠统过渡界面分布,且多产于火山旋回顶部层位,明显受火山穹隆、火山洼地和火山机构及其派生构造的控制。具有准斑岩型、火山沉积型、火山热液型配套的矿床类型。多以火山构造为成矿基础而构成铜银成矿集中区。其中,托斯巴火山穹隆区、阿克吐别克火山向斜区和特提达坂火山穹隆区的多矿点火山构造类型区具有最佳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