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33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涉县地磁台观测室建设严格照规范进行,于2014年中投入试运行。本文就涉县地磁台观测室建设在勘选、材料磁性检测、异常情况处理所用方法进行阐述,运行后资料质量分析表明,涉县地磁观测室建设较为成功,其建设经验可为其他地磁台站新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并且实现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赶超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必须进行国际化研发。目前,以华为、中兴和长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尝试构建国际化研发网络,先后在发达国家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然而,国际化研发作为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对共担风险和知识独占有着双重需求,加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落差、文化兼容和政策激励差异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选址同时面临外来者劣势、来源国劣势和新兴者劣势。本研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东道国因素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制度质量和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形成的集聚效应对企业的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选择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研发投入积极影响企业研发网络节点选择,但是作用不显著。此外,集聚效应在其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我国企业在东道国的集聚效应越高,市场规模与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的正向关系得到加强,而研发投入与国际化研发网络节点选择的正向关系得到减弱。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利用传感数据实现产品性能指标预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传感参数的性能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减少多元传感参数冗余、提高多元传感参数的性能指标预测准确率、缩短测试周期为目的。该方法使用特征选择算法去除冗余传感参数,使用学习算法建模,实现性能指标预测。3个真实传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特征维数,性能指标预测准确率均达到91%以上,周期最多缩短了84.19%。  相似文献   
994.
全天相机拍摄的全天空地基云图能够实时反映当地的云量信息,而云量是天文选址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全天空地基云图根据图像质量、应用背景等因素进行自动化分类,实现鲁棒性高、适应性强的自动化分类算法,为天文选址提供重要帮助。基于雪龙号全天相机数据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使用丽江观测站全天相机数据进行测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可迁移性高的全天空地基云图自动化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赵亮  王立国  刘丹凤 《遥感学报》2019,23(5):904-910
为降低高光谱遥感数据光谱空间的冗余度,提出一种快速的波段选择方法。该方法在波段子空间下进行,依次选择各子空间中方差最大的波段作为初始波段,设定目标函数,然后逐子空间替换波段使得目标性能更加优化,直至没有替换可以使得目标更优为止。在两个公开高光谱影像数据集上对比3种常用波段选择方法(ABC、AP、ABS)来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1)在印第安纳数据上,本文方法与ABC、AP、ABS所选波段子集相比平均相关性分别降低22.04%、52.61%、55.71%,最佳指数分别提高0.58%、51.73%、0.95%,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0.16%、1.39%、23.07%,在搜索效率上与同类型的ABC方法相比提高6.61%—69.02%;(2)在帕维亚大学数据上,本文方法与ABC、AP、ABS所选波段子集相比平均相关性分别降低2.38%、0.51%、32.83%,最佳指数分别提高1.34%、17.97%、12.92%,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0.31%、0.69%、8.53%,在搜索效率上与同类型的ABC方法相比提高19.13%—86.34%。本文提出的波段选择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波段子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是一种有效的波段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96.
The impact of band selection on endmember selection is seldom explored in the analysis of hyperspectral imagery. This study incorporates the N-dimensional Spectral Solid Angle (NSSA) band selection tool into the Spectral-Spatial Endmember Extraction (SSEE) tool to determine a band set that can be used to better define endmembers classes used in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The incorporation aims to define a band set that improves the spectral contrast between endmembers at each step of the spatial-spectral endmember search and ultimately captures key features for discriminating spectrally similar materials. The proposed method (NSSA-SSEE) was evaluated for lithological mapping using a hyperspectral image encompassing a range of spectrally similar mafic and ultramafic rock units. The band selected by NSSA-SSEE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known features of scene components identified by experts. Results showed an improvement in the selection of detailed endmembers, endmembers that are similar and that can be significant for mapp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NSSA into SSEE was feasible because both methods are well suited for this process. NSSA is one of the few methods of band selection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a small number of endmembers and SSEE provides such endmember sets via spatial subsetting. The automated NSSA-SSEE approach can reduce the need for field-based information to guide the feature sele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在多时相变化检测中,面向对象方法无法较好地检测影像中的细微变化,受分割效果以及面向像素方法的影响出现较高虚警率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像素的多特征变化向量分析法(CVA)与基于对象的多层次分割的联合判别方法。首先提取不同时相的光谱与纹理特征,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通过CVA得到像素级变化检测结果;然后对两幅影像进行叠合分割,利用区域合并策略进行不同尺度检测并获取各尺度检测结果;最后结合多种检测结果进行融合,获得最终变化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漏检率,同时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8.
面向对象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岩溶湿地植被遥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以无人机航摄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利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技术、随机森林算法、阈值分类方法和Boruta全相关特征变量选择算法进行岩溶湿地植被的遥感识别。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特征变量对岩溶湿地遥感识别的贡献率而言,光谱特征(DOM > DSM) > 纹理特征(DOM > DSM) > 几何特征 > 上下文变量;两个航摄影像数据集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5%以上,Kappa系数也高于0.85。本文研究结果对基于高空间分辨率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岩溶湿地植被遥感识别在特征变量选择、分割参数选择及方法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Zooplankt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505, 160 and 77 μm mesh nets around a power plant during four seasons in 2011. We measured total length of zooplankton and divided zooplankton into seven size classes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zooplankton community size-structure might be altered by thermal discharge from power plant. The total length of zooplankton varied from 93.7 to 40 074.7 μ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sozooplankton(200-2 000 μm) populations were rarely affected by thermal discharge, while macro-(2 000-10 000 μm)and megalo-zooplankton(10 000 μm) had an obvious tendency to migrate away from the outfall of power plant.Thus, zooplankton community tended to become smaller and biodiversity reduced close to power plant.Moreover, we compared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ree different mesh size nets. Species richness,abundance, evenness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of the 505 μm mesh siz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recorded from the 160 and 77 μm mesh size. Average zooplankton abundance was highest in the 77 μm mesh net((27 690.0±1 633.7) ind./m~3), followed by 160 μm mesh net((9 531.1±1 079.5) ind./m~3), and lowest in 505 μm mesh net((494.4±104.7) ind./m~3). The ANOSIM and SIMPER tests confirme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were mainly due to small zooplankton and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zooplankton.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the 77 μm mesh net to sample zooplankton in such an environment. The 77 μm mesh net had the overwhelming abundance of the copepod genus Oithona, as an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recorded for 160 μm mesh net and 100% loss through the 505 μm mesh ne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a small or even multiple sampling ne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quantify entire zooplankton community around coastal power plant.  相似文献   
1000.
非洲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2017年非洲52个国家FDI数据以及其经济、政治、资源等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非洲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非洲FDI流入量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北非呈现下降趋势,西非和中非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东非的上升趋势相对稳定且强势,南部非洲地区波动变化显著,趋势不明显;随着非洲经济发展,五大区域中北非和西非的FDI流入量最多,呈现出“两强三弱”的区域分布格局。2)非洲FDI总体差异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年际变化呈现出“减—增—减”的波动;影响FDI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内部差异,西非、南部非洲和中非区域内部的差异尤为明显,其中西非内部差异贡献最大。3)经济社会环境因素整体上对非洲FDI影响有限,但局部对西非影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非、南非的外资流入起着积极作用,而对西非起着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西非起着消极影响;聚集效应对西非、中非、北非的作用有限。政治制度因素整体上对非洲外资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局部对北非和东非作用有限。资源禀赋因素总体上是外企对非洲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局部对北非和东非影响不大。基础设施因素总体上对非洲大陆FDI的流入量影响不大,但对南部非洲地区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