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71.
从1982年10月19日卢龙6.2级地震余震近场数字地震资料的391条记录中, 挑选出可用于精确定位的171条地震事件记录,采用Hypoinverse定位方法对45个事件进行了重定位. 精确定位的震中分布显示出一卧倒的反ldquo;Frdquo;形活动地震构造的形态, 两条NNE向断裂被一条WNW向断裂所截断,两组断裂呈脆性断裂常见的共轭状态产出, NNE向的断层正在相互贯通,卢龙附近的滦河河谷发育成了四面断裂包围的断陷盆地雏形. 卢龙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走滑兼张性的断裂组合, 这样的构造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整体活动习性相符, 也反映了张渤带作为一个二级地块的分界截断NNE向的一系列断层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2.
2014年5月云南盈江M_S5.6、M_S6.1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云南省盈江县先后发生MS5.6、MS6.1地震,为确定它们的发震构造及其所反映的区域活动构造格局,笔者围绕该区开展了地震烈度调查、活动构造遥感解译、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野外调查、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资料分析等工作。调查与分析表明,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均位于盈江县勐弄乡麻栗坡村附近,但发震断层明显不同。前者为NE走向左旋走滑的昔马—盘龙山断裂,后者为近SN向右旋走滑的苏典断裂。历史地震资料显示,盈江地区的地震活动多以5~6级的中-强震为主,并具有明显的群发性和沿SN向断层迁移的特征。在实皆断裂及滇西内弧带的共同作用下,腾冲地块内以大盈江断裂为界,北部主要发育近SN向右旋走滑断裂,南部则以NE向左旋走滑断裂为主,其中近SN向断层晚第四纪活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373.
灵丘盆地位于山西地堑系的东北部,曾于1626年发生7级地震.文中通过解译SPOT5影像、分析SRTM3数据和野外调查,对该盆地进行宏观的构造地貌分析和对比,结合探槽以及地质剖面确定主要活动断层的几何分布和最新活动特征,进而探讨灵丘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大部分段落最新活动时代限于晚更新世晚期.NE向的水涧-落水河断裂灵丘县城以西段造成同级地貌面高差约6m,其中最新活动在地表残留高约1m的断层陡坎,县城及以东段无明显地貌表现;NW向的华山河断裂具有枢纽断层特征,在盆地北部断裂向西倾并造成华山河Ⅰ级阶地两侧约10m的高差,在盆地南部断裂向东倾,剖面和相关地貌揭示该断裂在南段为一条高角度的活动正走滑断裂;据此认为,1626年灵丘地震为水涧-落水河断裂西段和NW向的华山河断裂共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4.
地震发生前后孕震区的应力状态和介质属性会发生变化,监测地球内部介质变化,为研究地震的发生过程并发现地震前的异常变化提供了可能.由于难以直接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地震波分析来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的变化,而地震波速变化能直接反映地下介质的应力状态和物质组成等物性参数.远震P波接收函数是,用远震P波波形的垂直分量,对径向...  相似文献   
375.
A three-dimensional local-scale P-velocity model down to 25 km depth around the main shock epicenter region was constructed using 83821 event-to-receiver seismic rays from 5856 aftershocks recorded by a newly deployed temporary seismic network.Checkerboard tests show that our tomographic model has lateral and vertical resolution of~2 km.The high-resolution P-velocity model revealed interesting structures in the seismogenic layer:(1) The Guanxian-Anxian fault, Yingxiu-Beichuan fault and Wenchuan-Maoxian 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