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33篇 |
免费 | 2407篇 |
国内免费 | 8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2篇 |
大气科学 | 143篇 |
地球物理 | 7928篇 |
地质学 | 3157篇 |
海洋学 | 595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522篇 |
自然地理 | 13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305篇 |
2021年 | 372篇 |
2020年 | 461篇 |
2019年 | 507篇 |
2018年 | 410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446篇 |
2014年 | 523篇 |
2013年 | 594篇 |
2012年 | 622篇 |
2011年 | 626篇 |
2010年 | 511篇 |
2009年 | 579篇 |
2008年 | 574篇 |
2007年 | 732篇 |
2006年 | 751篇 |
2005年 | 625篇 |
2004年 | 605篇 |
2003年 | 528篇 |
2002年 | 449篇 |
2001年 | 325篇 |
2000年 | 369篇 |
1999年 | 316篇 |
1998年 | 306篇 |
1997年 | 254篇 |
1996年 | 287篇 |
1995年 | 220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87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8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南海神狐水合物钻探区不同形态流体地震反射特征与水合物产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含气流体运移的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尤其是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普遍存在流体渗漏的现象,暗示了水合物赋存的良好前景。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内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显示,区域内发育大量流体运移通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地震反射模糊带,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花冠状和穹顶状两大类模糊反射带。模糊反射带的存在意味着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含气流体运移条件,能够为甲烷气体的垂向运移提供通道。神狐海域水合物的钻探结果表明,水合物的分布与模糊反射带的分布范围具有良好的空间匹配关系,其中,花冠状地震反射模糊带侧翼部与中尺度正断层相连,促进了含气流体的侧向运移,顶部与可能的微裂隙相通,气体可向上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形成了水合物藏;而穹顶状地震反射模糊带顶部则通过疑似流体通道与海底沟通,这种结构极易形成气体逃逸而无法形成水合物。因此,不同形态特征的模糊反射带可能对水合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4.
95.
根据Snell定律提出了透射射线的非线性效应的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地震射线的轨迹在1个界面上为1条直线时在另1个界面上可为1条曲线;并进一步通过射线追踪实验证明:当地下介质为非水平层状介质时,即使对应于地面同一条直线段上的接收点,来自地下同一个界面上的反射点的轨迹仍可为一条曲线。 相似文献
96.
Solomon Assefa Clive Mc Cann Jeremy Sothcott 《Marine Georesources & Geotechnology》2013,31(2):119-140
Abstract There are few published seismic (P- and S-waves) properties for seafloor bedrocks. At low pressures (1 to 10 MPa), velocities and attenuations are determined mainly by open microcracks. At higher pressures, the microcracks close, and the velocities and attenuations depend primarily on the matrix porosity. We have investigated bo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oustic, petr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s at 40 MPa pressure and the effect of microcracks on the acoustic properties at 10 MPa pressure.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former; the latter will be discussed separately. P- and S-wave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suite of seabed sedimentary and igneous rocks at effective pressures from 10 to 40 MPa at ultrasonic frequencies. The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 of the rocks ranged from 0% to 32% and 0 to 110 mDarcy, respectivel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ck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sandstones have a substantial clay content (kaolinite, illite, and chlorite) and fractures. Most of the igneous rocks are chloritized. The seismic properties of the rocks are markedly lower than those of similar continental rocks because of the microporosity formed by the alteration of feldspars, micas, and mafic minerals to clays (e.g., chloritization of pyroxen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of the elastic moduli.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values of velocities and quality factors used for ocean acoustic propagation models are lower than normally assumed. 相似文献
97.
98.
地震技术是研究隐蔽油气藏的关键技术。岩石物理是地震信号与储层性质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岩石和流体性质的地震响应。流体替代分析是岩石物理分析的重要部分,它是流体识别和储层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在AVO分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流体替代的理论基础是Gassmann方程。在岩石物理技术指导下,对某工区探井进行了流体替代分析,并根据替代后的结果分析了波阻抗随深度、岩性和含油气性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替代结果进行了AVO正演研究,比较分析了储层中流体分别为盐水、气和油时的响应特征,并据此根据实际的部分叠加道集进行了烃类异常识别。 相似文献
99.
根据变速介质中地震波传播所满足的变系数波动方程,推导出波速线性变化介质中一维波动方程的解析解,讨论了波速不均匀性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地震波振幅衰减大小与介质速度梯度有关;频率转折点两侧地震波传播性质;频率与地震波波速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古冲沟冲积扇体地震反射资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古冲沟冲积扇体的反射特征、内部结构、剖面特征和分布特征等问题,研究结果为识别和确认古冲沟冲积扇体油气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