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本文通过沧州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资源量、开采现状的阐述,提出了科学的、合理的开发措施。农业直适合开采浅层地下水,少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工业及城乡居民饮用宜开采深层地下水,而且深层地下水做为饮用水及工业用水是有保障的,无论对水资源的保护还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有深远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2.
节能降耗,任重道远——漫长的循环经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高能耗、高物耗、污染重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工业领域,能源消费超常规增长,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而生态农业建设虽然部分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但其只是在低层次上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废弃物利用率较低,有机农业发展缓慢。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实现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难以持续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加强对太阳能的利用,重视多晶硅规模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发展风力发电,培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利用秸秆发电,发展可部分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生物质能源;推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节水与集雨;加强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通过人工方法修复天然的生态系统。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在我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3.
新一代遥感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大型业务发展需要,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已成为一种共识。根据国际正常运行时间协会(UI)的划分,数据中心从基础级、冗余部件级发展到可并行维护级和容错级,其可用性和可靠性得到明显提高。针对大容量遥感资料对于数据传输和处理高时效、系统计算负载和存储容量高增长的要求,在研究新一代数据中心(NDC:NewDataCenter)六大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自动化动态资源部署、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统一的基础设施管理、完善的资源和数据保护、信息技术架构的可扩展性、节能技术和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应用与实践,促进了新一代遥感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文章结合新型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地面系统的建设实践,阐述了新一代遥感数据处理中心建设中若干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4.
在对长期积累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本文从机组运行方式、设备配置、技术改造等角度,论述了降低汽机发电热耗,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厂用电率的一些常规方法,并就各种具体技术、方法对提高机组经济水平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通过综合应用当前比较成熟的多项技术,开展扎实有效的节能工作,国产机组的平均经济水平应该能够达到:200MW机组的供电煤耗为353g/kwh,电泵运行厂用电率为7.5%;300MW机组的供电煤耗为340g/kwh,在汽泵运行工况下,厂用电率在5%以下;600MW机组的供电煤耗达到310g/kwh的水平。  相似文献   
85.
农田水分生产率估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闫娜娜  吴炳方  杜鑫 《遥感学报》2011,15(2):298-312
水分生产率是评价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和节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遥感数据定量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的蒸散量和干物质量,采用经验的收获指数计算了海河流域2003-2008多年平均水分生产率.通过在水资源三级分区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遥感估算的水分生产率可以反映单方水产出的空间差异,海河流域平原平均水分生产率为0.99kg/m3,变化范围为0.02-2.13kg/m3,总体水平较低,南北差异较大。通过ET,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关系的分析表明水分生产率与产量线性相关(R=0.97),提高产量将一直是流域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重要研究方向。水分生产率与产量随ET变化均为先线性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在两季作物区当年耗水量在335-575mm范围变化时,水分是影响产量和水分产出效益的关键因子,要着重提高中低产区域的水分生产率; 当耗水量超过575mm,水分不是唯一的限制因子,以提高作物的收获指数为重点。  相似文献   
86.
In China, the land resource per person is poor withregard to the huge number of population. According tothe recent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and Bureau, theaverage land per person is 0. 11 ha, much less than0. 25 ha, the average land per person in the world(FAN, 1997). On the other hand, a large scale ofrural land is to be transmitted into urban land upon thefast proceeding of urbanization. At present, the urbanpopulation occupies about 30% of the total in China. Ifthe percent become 50% (th…  相似文献   
87.
乔光建  冯智学 《水文》2012,32(3):71-74,65
前南峪生态示范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深山区的前南峪东沟,面积为376hm2,该区大气降水是唯一的供水来源。为保证水源供给,在前南峪生态示范区建成水窖、塘坝、扬水站等水源配套工程,采用微喷、滴灌、管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防汛抗旱体系。形成了"拦、蓄、缓、排"综合防护工程和"材林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的生态治理模式,使前南峪生态示范区内的耕地灌溉率达到91.7%。雨水资源利用与水土保持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8.
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远来  熊佳 《水科学进展》2009,20(4):590-598
回顾了灌溉水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现有灌溉水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不足,总结了其适用条件。结果表明,目前还没有一套在任何条件均适用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评价的量化指标,原因在于:一是不同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术语内涵不明确,导致在不同条件下很多指标被混用;二是部分指标即使理论框架比较清晰,但在实际运用时,许多计算要素难以确定或是无法确定,不利于在灌区水管理中推广。指出对现有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评价,规范不同指标的使用范围,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规律、影响因素,探讨节水潜力评价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上海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幅减少了建筑能耗,使老建筑焕发了青春。同时又美化了城市景观。通过对既有建筑的关键部位进行的节能设计和综合改造,实现了降低50%能耗的节能目标,增加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年限,是既有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可能被产出增长带来的新增用水抵消,甚至出现用水有增无减的现象,表现为灌溉用水的反弹效应。目前有关灌溉技术节水效果的研究已有丰富成果,但关于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梳理。从灌溉用水反弹效应概念内涵、灌溉用水特性与节水的尺度效应、灌溉用水反弹机制以及反弹程度4个角度综述相关文献。灌溉过程中的水量转化、水分消耗及用水效率评价非常复杂,对灌溉用水反弹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①灌溉用水反弹的定义,如区分水文反弹和经济反弹,区分用水反弹和耗水反弹,区分一般反弹效应和回火效应(大于100%的反弹);②灌溉用水反弹的作用机理和控制路径;③设计合理的方法实证计算反弹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