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9篇 |
免费 | 480篇 |
国内免费 | 5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26篇 |
大气科学 | 712篇 |
地球物理 | 451篇 |
地质学 | 330篇 |
海洋学 | 545篇 |
天文学 | 291篇 |
综合类 | 373篇 |
自然地理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210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287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159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Estimating the Kuroshio Axis South of Japan Using Combination of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Drifting Buoys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Daisuke Ambe Shiro Imawaki Hiroshi Uchida Kaoru Ichikawa 《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04,60(2):375-382
By tracking the locally strongest part of the sea-surface velocity field, which wa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data of satellite
altimeters and surface drifting buoys, we extracted the Kuroshio axis south of Japan every 10 days from October 1992 to December
2000. The obtained axes clearly express the effect of the bottom topography; three modes were observed when the Kuroshio ran
over the Izu Ridge. The axis was very stable to the south of ‘Tosa-bae,’ off the Kii Channel. Mean current speed at the Kuroshio
axis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0.65 m/s south of Kyushu to 1.45 m/s off Enshu-nada.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92.
数据融合能够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优势,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测量精度的遥感影像,对于近岸水体生态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使用的数据融合方法多是针对内陆水体或大洋水体的,其在近岸水体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因而本文开展了近岸水体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的对比研究。本文以高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2 MSI影像和中等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3 OLCI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开展了基于小波变换(WTBF)、生物光学模型(BOBF)和混合像元分解(IUBF)三种方法的数据融合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现场实测遥感反射率(Remote-sensing Reflectance,Rrs)数据与融合影像对应点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bias)和平均梯度对各种方法的融合数据质量和区域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 OLCI的Rrs数据精度高于MSI。其中MSI在443 nm、560 nm和665 nm三个波段的MRE、RMSE均高于OLCI,表明MSI的Rrs精度相对OLCI较低;目视效果和平均梯度表明MSI的清晰度高于OLCI。(2) BOBF是三种方法中... 相似文献
993.
IGS超快速星历预推GPS卫星轨道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PS卫星星历中,除了GPS广播星历能被GPS用户实时获取进行实时定位和导航外,IGS超快速星历(IGU星历)有24 h的预推轨道也能被GPS用户实时得到,可以利用IGU星历的预推轨道进行实时定位和导航。文中对IGS发布的IGS超快速星历(IGU星历)预推轨道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IGU发布的频度提高,其预推轨道精度也进一步提高,对于每天发布4次的IGU星历,预推轨道的前6 h轨道精度在X、Y、Z方向分别为3.2 cm3、.4 cm、3.2 cm。 相似文献
994.
利用TRMM卫星LIS, PR和TMI资料,对2000—2007年41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中闪电活动和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中的闪电活动整体较弱,相对而言,外雨带中的闪电活动最强,其次是眼壁,内雨带最弱,而眼壁的闪电密度最大。闪电活动沿台风径向有两个明显的高值区,主峰出现在距台风眼375 km的外雨带,次峰出现在距台风眼55 km的眼壁和内雨带相交的边界附近。台风中对流云降水面积远小于层云降水面积,其中外雨带中的对流云降水面积最大,其次是眼壁,内雨带最小;但对流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与层云相当。眼壁和内雨带中的对流云和层云的降水回波平均高度都小于外雨带。分析表明:TMI观测到的85.5 GHz极化修正亮温 (TPC85.5) 越低,闪电发生概率越大,外雨带具有最低的TPC85.5。有、无闪电发生区域的平均6 km高度雷达反射率因子和TPC85.5差异明显。台风区域内,闪电活动位置对应的平均6 km雷达回波强度普遍大于20 dBZ,而无闪电发生位置普遍低于30 dBZ。 相似文献
995.
996.
对HY-2B卫星星载GPS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分析伪随机脉冲先验值对简化动力学精密定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所有时间间隔中,先验标准差为1×10-8 m/s2时定轨精度最高,最优伪随机脉冲时间间隔为6 min。估计天线相位中心变化(PCV),分析不同分辨率(10°×10°、5°×5°)PCV模型对定轨结果的影响,并使用载波相位残差、重叠轨道比较和SLR检核对定轨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99%以上的历元能观测到4颗以上GPS卫星,数据完整率达到99.65%,L1、L2波段的多路径误差RMS均值分别为15.7 cm、9.5 cm,证明HY2国产接收机性能良好。轨道内符合精度均达到cm级;未加PCV模型时,SLR检核RMS值为27.8 mm,加入10°×10°、5°×5° PCV模型后,SLR检核RMS值分别提高0.9 mm和1.2 mm,说明轨道外符合精度也达到cm级。 相似文献
997.
为了使全球性的海洋观测数据能够及时、可靠、准确地接收,介绍了基于卫星网络海洋观测数据传输链路的组成,对卫星传输链路的3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包括:Iridium,Argos,Inmarsat和中国北斗四种卫星网络系统及比较分析,各卫星网络对应发送终端的分类分析以及陆地接收系统数据下载方式的比较分析。以Iridium网络系统为例,建设可实现全球覆盖的海洋观测数据卫星传输链路,完成现场观测数据的实时回传,为海洋观测数据卫星传输链路的建设提供示范,对比PSTN和M2M两种数据下载方式,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洋观测数据的卫星传输链路具备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以进行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998.
999.
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 h 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 h Pa高度层的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的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的辐合抬升;2)从雷达图像来看,两次雷雨发生时,本场附近均存在明显的速度辐合,雷雨回波为局地生成;3)相当黑体温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越低,对流越旺盛,所以TBB等值线图可以用来推断对流的发展趋势;4)在雷雨发生时段,基于风云2号气象卫星的雷暴云指数值介于0~0.5之间,雷暴云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较准确表征雷雨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