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5篇
  免费   850篇
  国内免费   751篇
测绘学   381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305篇
地质学   3073篇
海洋学   35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13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戴军 《地质与资源》2011,20(3):183-187
辽西朝阳大平房-四官营子盆地是中生代白垩纪沉积盆地,盆地主要分布有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其次为义县组和阜新组.九佛堂组地层是辽宁西部地区寻找油页岩矿床的主要目标层位.该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页岩矿点,资源丰富.经综合分析研究,预测了油页岩成矿远景区,为油气勘查提供了前期资料.  相似文献   
992.
重庆酉阳伏羲洞不仅发育有洁白无瑕似千秋田的“边石坝”、酷似人脚的“仙人脚”、神似清朝将领佩戴的“将军帽”等独特的景观,而且洞穴规模宏伟、形态险峻秀美,洞宽多在10~20m,高多在20~35m,其中的“伏羲大厅”直径达130m,高达85m;龙宫石瀑布高43m,宽93m;擎天石柱高26m,直径3.5m;地下河川流不息,池水觥筹交错。为了充分发挥伏羲洞景观资源优势,促进酉阳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酉阳伏羲洞景观资源特色、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神秘”特色、强化科普性与趣味性,以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生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开发规划理念。与此同时,还认为灯光配套对突出伏羲洞“神秘”特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布光上,对峡谷洞壁形态可采用白、蓝、浅绿、青等不同色调来分层次展示;对地下河宜用淡绿色光表现;对流石、钟乳石等景观可采用冷、暖光相结合;对于伏羲大厅鳞次栉比的岩层纹理可采用白光处理。   相似文献   
993.
Quantitatively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adjusting cropping systems on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limatic resources under climate change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assessing food security i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se effects, we used daily climate variables obtained from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from 1981 to 2100 under the A1B scenario and crop observations from 53 agro-meteor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s from 1981 to 2010 in Northeast China. Three one-grade zones of cropping systems were divided by heat, water, topography and crop-type, including the semi-arid areas of the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III), the one crop area of warm–cool plants in semi-humid plain or hilly regions of the northeast (IV), and the two crop area in irrigated farmland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VI). An agro-ecological zone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ies. The effects of adjusting cropping systems on climat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the A1B scenario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om 1981 to 2100 in the III, IV and VI areas, the planting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in Northeast China obviously shifted toward the north and the east based on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heat and precipitation resources. However, due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th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spring maize was reduced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adjusting the cropping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climate resource utilization. Replacing the one crop in one year model (spring maize) by the two crops in one year model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otal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average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During the periods of 2011–2040, 2041–2070 and 2071–2100, the average total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ie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increased by 9.36%, 11.88% and 12.13% compared to that of spring maize,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compared with spring maize, the average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of thermal resource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by 9.2%, 12.1% and 12.0%,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s in the average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of precipitation resource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were 1.78 kg hm−2 mm−1, 2.07 kg hm−2 mm−1 and 1.92 kg hm−2 mm−1 during 2011–2040, 2041–2070 and 2071–2100, respectively.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adjusting cropping systems can dominantly contribute to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of agricultural climatic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94.
张掖市农耕期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雪莲  王涓力 《冰川冻土》2015,37(5):1406-1411
利用张掖市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实测气温资料,运用5 d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农耕期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0℃积温的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规律及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农耕期初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推迟,终日则相反,农耕期日数自西北部向东南缩短,积温南北差异显著;近50 a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趋势明显;20世纪70-80年代前期各地表现出农耕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持续日数较短,≥0℃积温偏少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终日延迟程度大于初日提前程度,积温增加显著,尤其2001-2010年增幅为50 a最大;山前绿洲及荒漠绿洲农耕期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分别在1995/1997年、1982/1990年、1996/1999年发生了突变;农耕期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生育进程的加快及产量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为能科学、快速量化地圈定出大洋海山钴结壳优质矿区,笔者基于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的矿区选取模型,利用我国西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调查的公开的拖网采样资料,综合钴结壳的分布规律和证据权法所得海山钴结壳资源预测后验概率图,将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戈沃罗夫盖特平顶海山圈定为钴结壳资源前景较好的远景区,并采用人机交互式的矿区圈定方法圈定出符合国际海底管理局规章要求的7个群组共100个钴结壳矿块。据此估算出戈沃罗夫盖特平顶海山湿结壳资源量为69 487.6×104 t;圈定的100个矿块主要分布在2 000~3 000 m斜坡上,湿结壳资源量为14 092×104 t,干结壳资源量为9 789.35×104 t;锰金属量为1 961.3×104 t,铜金属量为10.17×104 t,钴金属量为54.06×104 t,镍金属量为34.87×104 t。这些数据表明,戈沃罗夫盖特平顶海山规模较大,钴结壳资源前景潜力大,可作为钴结壳深入调查和矿区申请备选海山。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徐州市境内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寻求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以现有资料为基础,对多源数据进行规范整理,统一空间坐标参数,利用MapGIS和Access软件,初步建立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相结合的徐州市基础矿产地质数据库。结合项目的需要,依据规范建设专题数据库,为开展区内现代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初,起点较晚,在实际勘探和研究中也遇到较多难题及困惑。因此与全球同类型矿床的对比研究亟需展开,亦要求首先了解世界各国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和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和最新勘探形势的调研整理,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球主要产铀国砂岩型铀矿资源量的变化,系统全面地编制了全新的全球和各国(或各大洲)已发现砂岩型铀矿床及其容矿层位分布图,总体可较精细地反映迄今全球各国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分布面貌的现状,同时提炼了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总结出全球已发现砂岩型铀矿时空分布具有五大特征:(1)全球分布广泛但不均衡,跨欧亚存在东西向巨型铀矿带;(2)规模因地而异、(超)大型矿床较多;(3)平面分布与气候环境耦合明显;(4)容矿层时代跨度长、成矿时间相对较晚;(5)主要赋存于含油气或聚煤能源盆地中。本文提供了一份可以快速了解和全面把握全球砂岩型铀资源分布及其重要地质特征的材料,为科研人员提供可对比研究的国外矿床实例,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走向哪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水资源管理制度超模博弈分析——以钱塘江与黑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惠雄  徐菲菲  王晓鹏 《冰川冻土》2017,39(5):1089-1097
运用超模博弈理论,以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的角度来解释流域各区段水资源管理政策执行面临的外部环境约束与激励,并通过模型描述了水资源管理域与外部关联域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发现:超模结构在当前钱塘江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博弈中发挥着重要影响。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收益函数对水功能区治理变量和经济域治理变量有递增差异。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收益函数对分水治理变量和社会域治理变量有递增差异。由于这种关联作用对各区段主体策略集的限制,流域间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渐异质化,各流域管理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偏重于扁平化、职能化管理,黑河流域为科层结构下水资源的层级分配。并依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周斌 《水科学进展》2017,28(3):472-47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该专项立足中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提升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通过全链条创新和全景式布局,凝练了现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重点研究任务。深入分析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科学目标、主要任务和立项情况,剖析了2016年和2017年项目立项和申报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讨论了下一步支持的重点任务方向,对于加强重点专项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管理,保障总体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推动水利大数据的发展及其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对水利大数据相关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在回顾水利大数据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界定了水利大数据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了水利大数据的研究框架,并对水利大数据的存储与共享方法、分析平台、挖掘算法、数据可视化和应用等进行了探讨。结合水利大数据研究发展和应用需求,从数据集成方法、分析挖掘算法、数据安全和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等方面对水利大数据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