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空间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旅游研究往往从"供给"的角度探讨农村和农村居民,而忽视其"需求"角色.该文探讨农村居民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及其空间扩散行为.借助三角图解法从静态尺度上揭示其空间集中现象,引入统治流分析技术考察其基本空间模式,并借助方向性倾向从动态尺度上考察其空间扩散行为.结论如下:1)农村居民受旅行花费限制,出行腹地主要涵盖本省;"省内旅游"发展理应提到战略高度,虽然针对旅游"无边界行为"进行人为的"有界划分",但却符合当前国内旅行的基本特征.2)省际旅游流主要涌向京津辽、苏浙沪、粤琼和陕西四大旅游区域.3)方向性倾向揭示出农村居民旅游流空间扩散的基本特征:城市指向为第一位,滨海地区指向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22.
天津市民购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天津市民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基础 ,详细分析了天津市民购物出行的空间特征、频度特征、时间特征以及目的特征和出行方式特征 ,并分别对城市商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经营管理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3.
万绪才  赵梦娟 《地理研究》2016,35(10):1973-1982
运用针对中国重要客源国居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总体情况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从旅游供给侧及客源国居民旅游感知的视角,探讨来华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国人来华旅游意愿总体上不太强烈,在区域、华裔特征、来华次数以及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旅游资源和产品、语言沟通、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服务、交通便捷度和旅游价格等对来华旅游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旅游资源和产品影响最大,其次是语言沟通、旅游安全和旅游接待服务,交通便捷度和旅游价格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4.
通过案例分析、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以江汉平原为例,探索乡村居民休闲空间的历史变迁和结构要素特征。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乡村居民休闲空间经历4个变迁阶段。原始文明时期,乡村地域空间要素缺乏,原始部落中央广场形成休闲空间雏形,表现为空间开放特征;农耕文明时期,乡村地域空间要素基本形成,散落的乡村空间格局致使休闲空间相对分散,表现为空间区隔特征;工业文明时期,乡村地域空间要素逐渐成熟,乡村休闲空间被外来游客占据享用,表现为空间掠夺特征;生态文明时期,休闲空间要素稳定完善,人地和谐共生,人人共享休闲空间,表现为空间共融特征。  相似文献   
125.
袁媛  林静  谢磊 《热带地理》2018,38(3):440-450
为了全面地分析国外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新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2―2016年以来613篇主题为“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的文献,以揭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中国健康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近15年来国外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主题集中,主要关注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方面;2)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方面通过塑造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体育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态度以及心理状态等路径作用于居民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压力的累积、资源获取的受限等对健康产生影响;3)目前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横向研究构建健康行为、相关疾病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元量化模型来实现,纵向研究较少。最后对中国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6.
Health inequality is an increasing concern worldwide. Us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il index,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spatial panel econometric model, we examined the regional inequality,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and key factors in the 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residents from 2003 to 2013. We found that China’s residential health index (RHI) decreased from 0.404 to 0.295 in 2003–2013 at an annual rate of 2.698%. Spatially, resident health status, based on the RHI, has improved fas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an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Inequality in resident health status continued to increase between 2003 and 2013; inequality between regions decreased, but health status inequality expanded within regions. Furthermore, disparities in health status grew faster in western regions than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 health status formed a “T-shaped” pattern across China, decreasing from east to center then to the west with a symmetric decrease north and south. Using the change in Moran’s I from 2003 to 2008 and 2013, we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 health status across China has narrowed. All the hot spots and cold spots have decreased, but they are also stable. Resident health status formed a stable cold spot in the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e east coastal area formed a stable hot spot. Selected explanatory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rect impacts on resident health status in China: increasing per capita GDP, per capita spending on health, and urbanization,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all lead to better resident health status. Finally, we highlight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research on regional inequality of resident health status across multiple time, spatial, and factor domains.  相似文献   
127.
人才是乡村地域空间发展的基础,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流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论文采用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地居民回流就业意愿为结果变量,构建地方参与、地方情感、感知获益、风险承受能力、政府信任、支持度为前因变量的研究模型,探索居民回流就业的驱动机制与多元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单项因素均不构成乡村旅游地居民回流就业的必要条件;(2)满足条件的组合路径共7条,总体一致性为0.876,总体覆盖率为0.862;(3)在所有路径组合中,支持度和政府信任出现的频率最高,包含地方情感的路径覆盖率较高;(4)7条路径构成了情感主导路径、信任主导路径、支持主导路径,以及知—情—意—行综合路径4大类路径模式;(5)当同时包含情感、信任、支持和参与因素时,路径具有最高解释力;(6)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在回流就业影响路径上显示出差异。研究结论可为鼓励和吸引乡村旅游地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参与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为更广泛的乡村地区鼓励人才回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城市空间分异研究对城市规划、旅游地资源配置、公共交通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16年北京市核心六区微博签到数据,根据游客和当地居民签到行为差异,依据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签到比率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游客与当地居民进行分类,利用局部莫兰指数和基于签到POI类型的层次聚类法实现细粒度的签到聚集区类型识别,并探究两类人群签到聚集区空间分布与签到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该文分类模型各项评价指标均在0.9以上,较前人分类结果有较大提升;基于该分类模型所得游客和居民社交媒体签到特征差异显著,游客签到主要集中在故宫周边,以风景名胜、体育休闲和餐饮服务类型为主,居民签到较分散且科教文化服务、商务住宅类型突出,同时发现“菖蒲河公园”等居民签到多而游客签到少的显著差异地区。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人群异质性角度下的空间分异研究,有助于准确捕捉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活动类型、特征并探究城市内部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9.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凤龙  黄震方  方叶林 《地理研究》2013,32(8):1565-1576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增强是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发展阶段、消费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 年以前,旅游消费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人均消费水平较低;1999-2003 年,消费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3 年以后,旅游消费发展主要因出游人次增加而带来的规模扩张,人均消费增长迟缓。② 农村居民平均旅游消费倾向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消费水平以滞后性消费为主,交通、住宿、餐饮和游览等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消费结构变动程度较强,消费层次较低,消费产品结构不合理。③ 农村居民收入、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不确定性是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消费习惯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的积极效应更强;消费不确定性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旅游消费的消极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示范效应不显著,但城乡旅游交流日益密切,其示范效应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0.
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目的地社区文化记忆的代际延续与传承对居民的地方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文化记忆媒介的理论框架,依托23位本地居民的深度访谈,探究旅游影响下代际间记忆传承的时空媒介信息与延续性要素.研究发现:①在旅游开发影响下,虽然新一代与老一代居民在文化记忆空间的认知与表述上存在差异性,但记忆媒介在旅游发展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