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43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556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川口油田长6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川口油田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储层物性演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岩石学、铸体薄片、电镜扫描等研究方法说明川口油田长6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及溶蚀作用等,成岩阶段属晚成岩A期。其中,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软碎屑的塑性变形、颗粒间由点接触向凹凸接触演变;胶结作用表现为浊沸石、绿泥石、粘土矿物、碳酸盐胶结;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的溶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62.
鲕粒,豆粒磷块岩的显微结构和生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东旭 《岩石学报》1989,5(4):66-75
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和早寒武世渔户村组、辛集组磷矿中有各种鮞粒、豆粒磷块岩。豆粒、鮞粒内核的成分和结构复杂,有来自陆地的各种岩石砂屑、细砾,也有盆内沉积物破碎成的各种内碎屑。鮞粒、豆粒的壳层是同心纹层状磷灰石,它是内核在富磷海水扰动中逐层淀积而成。大部分豆粒、鮞粒在滨海高能浅水中与陆源砂、砾和岔内碎屑沉积在一起,少量鮞粒则沉积在滨外深水低能环境巾。豆粒、鮞粒和碎屑等沉积后又被不同物质胶结。  相似文献   
63.
针对纹理影像先估计出其马尔可夫随机场参数,后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模糊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类,从而为解决划分上的不确定性现象找出描述方法,获得客观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64.
根据航磁、重力和地震数据以及地质和辅助地球物理资料,对约旦东北部前寒武纪岩石的轮廓和变化及其上覆的沉积岩石的厚度进行了研究.识别出5个具有特定磁性特征的磁场区,每个磁场区都有其特征的样式和突变的边界,每个磁场区的物质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构造边界均与断层相对应.计算表明基底表面有很大起伏,磁化的前寒武纪岩石深度变化范围为-5000m至-10000m,可以识别出由基底下陷相对应的5个盆地或拗陷带,同时可见3个起伏较大的构造隆起.探测结果表明,古生代建造中发育的主要断裂呈N-S与NNE向,而在新生代建造中发育的断裂则呈NE-SW,NW-SE和E-W向.研究区构造发展的第一构造阶段与E-W向张力有关,第二构造阶段的产物明显受到第三构造阶段发生的构造变形的改造,并与阿拉伯板块的逆时针旋转有关.磁场区之间的移位、错断、拖曳和并置被认为剪切断层所造成.剪切形式表明位移是左行的,即北侧的块体向北西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5.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堆晶角闪辉长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玉文  邓晋福 《现代地质》1995,9(2):212-219
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发现苏尼特左旗附近较广泛地分布有一种主要由角闪石和外长石组成的堆晶岩,其化学成分属基性岩范畴,可定名为堆晶角闪辉长岩。这类岩体具清楚的层状构造、堆晶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均表明,该类岩石是由富水的拉斑玄武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是造山带火成岩组合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形成于造山构造岩浆旋回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6.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urban climate, predict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r attempt to ameliorate some of the negative hydroclimatic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urban surfa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which uses GIS to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y of the urban surface, which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 site objectively, model fluxes, or ensure spatial consistency between measured and modelled data, all of which can vary through time. The methodology is illustrated with respect to Chicago, Illinois. Surface data collected at three spatial scal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georeferenced database which was linked to an objective, dynamic accessing system.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cover, derived hydroclimatic attributes, and modelled fluxe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re used to illustrat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67.
宇宙尘似文象结构的图像分析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增慧  李先宜 《矿物学报》1989,9(3):241-244
宇宙尘较广泛地分布于各地质时代和各种岩石中,它形成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因此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构造。本文对产于不同时代、不同岩性岩石中具有似文象结构的宇宙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方面研究Si、Al等元素的赋存状态,另一方面研究这些元素与似文象结构的关系,进一步为它们的成因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8.
In the 1990s of the 20th century, we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stress field in fissure tectonics of scientific deep bore cores for the Deep Observation and Sampling of the Earths Continental Crust (DOSECC for short). Spherical and enriched ul-tra-micro granular textures (nm size), which enriches Nb element (Wang & Sun, 1990; Sun & Wang, 1993)[1,2], were foun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of ul-tra-micro slipping lamellae of ductile and brittle oc-curring in Late Mesozoic granites us…  相似文献   
69.
三维GIS中建筑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随着GIS向三维领域的不断发展,三维GIS中实体目标的数据获取和建模显得越来越重要。以三维GIS中的建筑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建筑物的各类数据的获取方法和模型建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基于数字地图资料的数据获取和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0.
The automation of palynolog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ing of pollen grains and spores) will be a small step for image recognition, but a giant stride for palynology. Here we show the first successful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with 100% accuracy, of a realistic number of taxa. The technique used involves a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applied to surface texture data from light microscope images. A further significance of the technique is that it could be adapt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objects, both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