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0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653篇
地球物理   359篇
地质学   1347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50篇
自然地理   38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71.
Mumbai’s Dharavi slum occupies a plot half the size of Central Park. It is home to one million people, with almost half of residents living in spaces under 10 m2, making it over six times as dense as daytime Manhattan. Using ethnographic fieldwork and online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slum tourism and the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western visitors. Local tour operators emphasiz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slum, with its annual turnover of $665 million generated from its hutment industries. Its poor sanitation, lack of clean water, squalid conditions and overcrowding are ignored and replaced by a vision of resourcefulness, hard work and diligence. This presentation of the slum as a hive of industry is so successful that visitors overlook, or even deny, its obvious poverty. Dharavi is instead perceived as a manufacturing hub and retail experience; and in some cases even romanticized as a model of contentment and neighbourliness, with western visitors transformed by ‘life-changing’, ‘eye-opening’ and ‘mind-blowing’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potential of slum tours as a form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s limited, as they enable wealthy middle-class westerners to feel ‘inspired’, ‘uplifted’ and ‘enriched’, but with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 for change.  相似文献   
972.
道面结冰是北京地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利用北京地区2008-2015年28个ROSA交通气象站的结冰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高速公路道面结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高速公路道面结冰空间差异显著,不同高速公路结冰特征显著不同,同一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结冰特征也明显不同,这与高速公路各路段局地气候存在差异有关。(2)道面结冰主要发生在北部和东部高速公路所在路段,以小汤山西桥站、顾家庄桥站、六道口桥站和丁各庄桥站道面结冰灾害最为严重。冬季道面结冰月变化显著,11月和3月,结冰次数较少,结冰持续时间短;12月、1月和2月结冰次数多,结冰持续时间长。(3)持续时间越长的结冰过程结冰次数越少。不同持续时间的结冰过程在各时段的结冰次数和累积结冰时长均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各时刻的演变特征基本相同,峰值均出现在22:00,且在00:00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4)大部分站点慢车道比快车道更容易结冰,少部分站点快、慢车道结冰率近似,有的站点甚至快车道结冰率远高于慢车道。快、慢车道水或覆盖物厚度与交通站点所处位置的局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5)气温、道面温度和大地温度与水或覆盖物的厚度变化呈反相位,即温度越低,水或覆盖物的厚度越大。这可为北京地区道面结冰预报预警方法的开展提供着眼点和依据。  相似文献   
973.
东昆仑地区发育一套显生宙碎屑岩地层,包括下寒武统沙松乌拉组、中—上奥陶统纳赤台群、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浩特洛哇组、下三叠统洪水川组、中三叠统希里科特组以及上三叠统八宝山组。研究区砂岩的CIA值反映沙松乌拉组砂岩源区化学风化程度较高,其余各组砂岩源区化学风化程度较低。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组砂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包含少量中性成分。La、Ce、Th、U、∑REE含量和La/Sc、Th/Sc、Sc/Cr、La/Y比值指示沙松乌拉组和纳赤台群砂岩沉积环境为大陆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浩特洛哇组砂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洪水川组砂岩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希里科特组砂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接近于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八宝山组砂岩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综合分析认为沙松乌拉组和纳赤台群砂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俯冲阶段,浩特洛哇组砂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持续扩张阶段,洪水川组砂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俯冲阶段,希里科特组砂岩形成于陆(弧)陆初始碰撞阶段,八宝山组砂岩形成于陆陆全面碰撞—碰撞后阶段。  相似文献   
974.
以六盘山及其邻近地区1970年以来的水准网监测及跨断裂水准测量资料为主,结合GPS水平运动、区域构造和历史强震活动,研究该区域现今大地垂直形变与地壳构造活动特征。分析认为:1)六盘山及其邻区较长时间尺度垂直形变速度场显示的六盘山、西秦岭以及贺兰山等山地相对上升、盆地相对下降的山、盆垂直构造活动差异,体现了该区域现代地壳垂直运动所呈现的继承性趋势特征;2)区域水准垂直形变与GPS水平运动变形综合反映,六盘山、西秦岭等山区现今地壳挤压缩短强烈地带,垂直隆升也相对显著,2者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特征;3)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在六盘山断裂两侧西强、东弱差异所反映的区域水平运动受阻状态,与六盘山断裂两侧垂直差异活动状况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六盘山构造带应变积累程度较高。这些结果对于该区域未来强震活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5.
中亚各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邓铭江  龙爱华 《冰川冻土》2011,33(6):1376-1390
咸海流域是中亚社会发展进程中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区域,已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严重影响到中亚国家间的关系. 在解决咸海问题上,中亚各国虽然都表现出了极度忧虑和希望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的诚意,签订了一系列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协议,付诸了较多的行动;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多方介入,大力援助、积极斡旋,但仍未从根本上缓解咸海危机. 深入分析介绍了咸海流域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中亚各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上的冲突以及开展的一系列合作,探讨了咸海危机的潜在水冲突,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流域一体化管理,化解咸海危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76.
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Travel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6 种国内外权威核心刊物,从载文作者、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区域4 个方面,对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1980-1989 年、1990-1999 年和2000-2009 年3 个阶段,比较国内外旅游研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领域演变存在差异性,即国外研究领域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为“四降四升”,国内则表现为“三降四升”的特征;而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的演变特征存在相似性:国内外旅游研究区域均表现为“沙漏型”演变规律,即从全球性的研究缩减到对单个区域的案例研究再扩展到跨区域性/全球性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采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呈下降趋势,而采用数理统计和构造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呈上升趋势。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挑战4 个方面展望国内旅游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7.
陈东  樊杰 《地理学报》2011,66(6):723-731
一国经济发展初期,区际资本流动通常是导致区域发展差距形成、扩大的重要原因--资本往往从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流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从而产生“好者更好、差者更差”的马太效应。银行间信贷资本流动是区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方法对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阶段(1978-2003 年) 银行间信贷资本的区际流动方向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成因。计量结果发现,存在区际间信贷资本流动的年份,资本并未从发展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流向发展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而呈现相反的流动。这表明银行间信贷资本的区际流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而不是扩大了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对信贷的管制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分别导致了1994年以前以及1994 年以后的银行间信贷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978.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重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气候变暖的归因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对过去千年的气候变化历史进行精确重建。简要回顾过去千年气候重建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古气候空间重建方法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将目前古气候空间重建方法划分为3类,即综合-比例法(Composite Plus Scale, CPS)、气候场重建法(Climate Field Reconstruction, CFR)以及状态空间模型(State-space Model)法,同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79.
郑衡泌  陈文龙 《地理研究》2010,29(4):757-766
民间信仰区域分异,前人的研究多数定位于有方言差异的大尺度区域。但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人们对神祇的信仰和供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对泉州市东海镇三个不同村落(蟳埔、宝山和法石)的民间神祇信仰情况进行微观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影响神祇在区域内生态位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神祇功能与这个区域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神祇的功能与区域内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是影响民间信仰神祇区域分异的重要因素。区域间产业类型的分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因此,特定功能神祇的区域分异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由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计算出的民间信仰神祇生态位数据与神祇在三个村落的分布及影响的实际情况比较契合,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民间信仰神祇的区域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0.
采用实地调查、统计年鉴资料和区域差异分析等方法,对区域GDP总量、财政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三次产业结构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区域发展失衡、经济水平悬殊、产业结构不协调、环境压力加大;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空间双转移形式,带来工业产值增长的经济效应,扩大人口就业的社会效应,减轻环境压力的生态效应,达到经济要素结合的空间效应,但仍存在以行政力量和政区为主导与框架、市场调控乏力,转移空间狭小、劳动者素质偏低等问题。就此提出建立合理的产业地域分工体系、提升和协调四大经济区水平与区域关系,扩大双转移范围,发挥华侨、港澳作用,加强劳力培训等改进与完善双转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