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8篇 |
免费 | 394篇 |
国内免费 | 5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6篇 |
大气科学 | 610篇 |
地球物理 | 359篇 |
地质学 | 1137篇 |
海洋学 | 132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272篇 |
自然地理 | 18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37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202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以 2010 年中国非竞争型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 30 个省区市的出口增加值进行核算,从全国和区域尺度分析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省域出口增加值对全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划分出资源消耗型、技术引领型、服务业促进型和出口起步型 4 类区域,前 3 类区域通过出口增加值分别提升了全国 GDP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比例;从出口增加值对本地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欠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普遍有利于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提升了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地区 GDP 中的比例,但阻碍了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出口增加值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最后提出促进和改善出口增加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河南省区域城乡关联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至今为止的城乡关联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建立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年的河南省各地区城乡关联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河南省的城乡关联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城乡关联程度可以分成4种类型,强关联型、较强关联型、一般关联型和较弱关联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地区的城乡关联演进机制表现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经济空间结构形态.基于分析的结论,对不同水平的地区提出不同的城乡关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4.
近10年来,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试验,特别是对福安市幅等4幅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与总结,取得了重要进展,将火山岩区"火山地层-岩相(岩性)"双重填图法发展完善成为"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位一体的填图方法。将该填图方法作一简单的总结,以求共同提高新一轮区调填图的质量。 相似文献
95.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构造带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性较为强烈,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总体看来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为了使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获得定量化认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减灾防灾,本文在分析中国现今活动的主要构造体系与内动力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待评区的划分;其次进行定量化评价指标的选定、取值、权重分配及评价标准的确定;最后运用模糊数学进行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 相似文献
96.
97.
北京市蔬菜和菜地土壤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通过对北京市蔬菜和菜地土壤砷含量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了蔬菜和土壤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并筛选出抗砷污染能力强的蔬菜品种。根据蔬菜的消费量并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栽培基地 (采集蔬菜及土壤样品) 和蔬菜批发市场 (蔬菜样品) 共采集93种蔬菜400多份蔬菜样品和39个土壤样品系统地分析其砷含量。研究发现:北京市菜地土壤砷含量范围和平均含量分别为4.44~25.3和9.40 mg/kg,明显超过北京市土壤砷背景值;北京市蔬菜砷含量最高达0.479 mg/kg,平均含量为0.028 mg/kg,均未超过《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GB4810-94) 的限量值,但其中有2个蔬菜样品 (萝卜和大蒜) 砷含量超过WHO/FAO制订的限量标准。北京市蔬菜砷含量在东偏北方向 (偏转11o-30o) 存在明显的"U"型趋势分布。裸露地蔬菜砷含量显著高于设施蔬菜。油菜、萝卜、小白菜、大葱、芥菜、黄瓜、大白菜和甘蓝抗砷污染能力较弱,而辣椒、云架豆、冬瓜、茄子、菠菜、西红柿、芹菜等抗砷污染能力则较强。北京市居民从蔬菜中摄入砷平均值为0.016 mg/(人·d),蔬菜砷对北京市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8.
通过相同月份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各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找出区域性暴雨的成因,为以后做好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由年最大值抽样(AMS)和年超大值抽样(AES)的基本理论及重现期(RP)的定义可知,AMS并不符合以“事件”为基础的重现期的定义.以美国西南半干旱区1438个雨量站和太湖流域96个雨量站的降雨资料为例,通过经验频率与超过概率的比较,发现AMS估算的暴雨频率设计值偏小,尤其是对常遇频率降雨设计值的影响更加显著.美国的降雨量资料站点多、系列长,实际资料验证与理论分析一致.通过对太湖流域AMS资料的分布形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的站点不多,资料长度不够,且大部分站点在雨量大值区数据稀少,使得频率直方图不连续,是造成我国太湖流域的资料验证效果不理想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0.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events in China has been mainly studied by using the data of dust storm, wind-blown sand and floating dust from 338 observation stations through China from 1954 to 2000.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In China, there are two high frequent areas of dust events, one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Minfeng and Hotan in the South Xinjiang Basin, the other is situated in the area of Minqin and Jilantai in the Hexi Region. Furtherm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dust events are different. The dust storms mainly occur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covering the deserts and the areas undergoing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Wind-blown sand and floating-dust not only occur in the areas where dust storms occur, but also extend to the neighboring areas. The range of wind-blown sand extends northeastward and southeastward, but floating-dust mainly extends southeastward to the low-latitude region such as the East China Plain and the area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ompared with wind-blown sand, the floating-dust seldom occurs in the high latitude areas such as North Xinjiang and Northeast China. (2) The affected areas of dust storm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sub-regions, that is, North Xinjiang Region, South Xinjiang Region, Hexi Region, Qaidam Basin Region, Hetao Region, Northeastern China Region and Qinghai-Xizang (Tibet) Region. The area of the most frequent occurrence of dust storms and floating-dust is in South Xinjiang Region, and of wind-blown sand in the Hexi Region. In general, the frequency of dust events in all the seven regions shows a decreasing tendency from 1954 to 2000, bu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dust ev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maximum interannual change and variance of dust events during this time happened in South Xinjiang Region and Hexi Region. The dust events generally occur most frequently in April in most parts of China. The spring occurred days of dust events occupied 60-70% of the whole year in Hetao Region and Northeastern China Region. However, in South Xinjiang Region and North Xinjiang Region, which was less affected by monsoon climate, dust events may occur at any time of the year, less than 50% of the events in this region occur during spring. In the remaining three regions 50-60% of the dust events occur in spring of a yea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