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601篇
地质学   921篇
海洋学   1021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用原子参数 模式识别方法研究AX BX2 型卤化物熔盐体系形成固溶体的规律性 ,同时预报了LiCl NiCl2 熔盐体系能形成以LiCl为基的广泛固溶体。采用热分析法和X 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测定了LiCl NiCl2熔盐体系相图 ;结果与计算预报相符。  相似文献   
72.
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的三维地震模式识别原理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间域、频率域、三维空间域介绍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主要的地震运动学、动力学属性参数,包括相对振幅、波峰相位时间、相似系数、主频带能量、三维空间时间梯度和相干系数等,提出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三维地震属性的去噪平滑、归一化、相关分析、特征变换的处理方法以及裂隙破碎带的模式识别原理与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法对于解释矿山工程的裂隙破碎带是有效的,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大庆徐家围子地区深部致密砂砾岩气层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徐家圈子地区深部致密砂砾岩储层的骨架成分除了含有石英、长石外,还含有许多酸性喷发岩,而且各种骨架成分的含量随深度变化比较大;复杂的岩性使得气的影响被岩性的影响所淹没,从而造成常规气层识别方法失效。针对这一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准确求取地层颗粒密度和泥质含量,然后对中子和密度测井值进行岩性影响校正和泥质影响校正,使得求出的中子和密度孔隙度仅受地层气的影响,最后将得到的中子和密度孔隙度进行对比,应用中子和密度孔隙度的差异识别气层。  相似文献   
74.
刘招君 《沉积学报》2003,21(1):148-154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始新统双阳组发育典型的湖泊水下扇体。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并结合粒度分析等方法 ,将其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及某干微相。影响水下扇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同生断裂的活动造就了陡坡地形 ,其幕式活动成为水下扇形成的触发机制 ;阵发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带 ,稳定型水下扇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的前端 ,气候因素也为稳定型水下扇形成创造了物源条件 ;基准面升降影响着水下扇的相序特征 ,低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推进型水下扇 ,水进体系域易形成退缩型水下扇 ;半深湖 -深湖的滞水条件是水下扇得以保存的前提。统计结果表明本区获工业油气流的井主要集中在中扇 ,其中辫状水道微相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75.
GPS精密定位中的海潮位移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利用NAO99b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中国部分IGS站的海潮位移改正,并将海潮位移改正应用到GPS数据处理当中。在GAMIT软件的解算过程中,分别按加入和不加入海潮位移改正,对GPS基线分量和测站坐标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潮位移改正无论是对GPS基线分量还是对测站坐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卫星遥感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楼琇林  黄韦艮 《遥感学报》2003,7(2):125-130
根据赤潮的卫星遥感探测机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和利用NOAA AVHRR可见光和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的BP神经网络赤潮信息提取模型。应用实例显示。基于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提取赤潮发生地点和范围等信息,赤潮探测正确率达到78.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赤潮信息是可行的。本文中建立的BP赤潮信息提取模型适当修改后可移植应用于其它传感器遥感数据进行赤潮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77.
无验潮模式下的GPS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小计  何义斌  赵建虎 《测绘科学》2003,28(2):29-30,34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模式定型于利用GPS测定水底点的平面位置,利用测深仪测定水底点的深度,附之以瞬时潮位资料,获得点位的高程。这种模式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取得完满的结果。但当验潮条件不具备时,该模式将不能获得测点的高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水下地形测量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验潮模式下的水下地形测量思想,该思想不用专门测定潮位,而直接利用GPS的RTK测量技术,辅之以姿态测量和补偿,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水底点高程。该方法被验证是正确的,希望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Quantifying Storm Tide Risk in Cairns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gave rise to an increasing level of attention to the risks posed by a range of naturalhazar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by which to reduce those risks. It waswidely recognised that in order to evaluate risk treatment strategies it was necessaryto `measure' the level of risk that already existed and the level of risk that would beencountered with the treatment strategy(s) in place.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under the AGSO (now GeoscienceAustralia) Cities Project to quantify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storm tide inundation. It includes the methodology for `measuring' the level of community exposure to storm tide hazards and the methodology for `measuring' community vulnerability. The Far North Queensland city of Cairns is used as the case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79.
小波变换在识别储层流体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小波变换的特点提出一种识别储层流体的新方法. 本文假设测井所得的信号为地层微观孔隙结构、地层流体性质及岩性和岩相等各部分的综合贡献之和,不同的储层中小波分析的能量谱特征不同,因而通过对已知储层模型进行小波能量谱分析,可得到各种储层的特征能量谱,根据这些储层特征能量谱就可以对待划分的储层段进行储层流体性质判别.  相似文献   
80.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关于它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框架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地理信息系统的本质看,它是传输地理环境信息的现代化工具,“空间认知”与“地理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与应用构成了它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