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21.
源自东风波动的0915号台风"巨爵"在自东向西靠近广东沿海时出现了近海急剧加强的异常现象。利用热带气旋定位资料、NCEP全球同化分析资料、卫星云图以及海上平台自动站探测资料等对"巨爵"近海加强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巨爵"形成源自于西太副高南侧的东风波动,副高演变及引起的"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的形势与"巨爵"环流增强发展密切相关;弱的垂直风切变、高空明显的辐散出流以及台风中心正涡度增大并向对流层中上层拓展有利于"巨爵"强度增强;低层弱冷空气南下,一方面从增加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来加强台风环流和暖心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触发外围对流云团发展并往台风中心输送进而对"巨爵"近海加强产生重要的触发作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气流、105°~110°E附近越赤道气流和西太副高西侧东南气流3支气流汇合为"巨爵"近海加强提供了充沛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322.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倪晋仁  李英奎 《地理学报》2001,56(5):611-621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的权重,并采用相关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定量反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类比快速生物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观测一期望比值(O/E比)计算等具体过程实现区域水土流失的动态评估,这一方法在安塞纸坊沟流域的应用表明,评估得到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历史开放过程较为吻合,说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不侧重于研究具体评价模型在不同区域和空间尺度应用时的精确性问题,而是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相对于某参照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快速评估,以便提高不同区域数据及结构的重用性和可比性,节省评估和费用。  相似文献   
323.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储层超压特征与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峰  解习农  张成 《地球科学》2008,33(3):337-341
对储层超压的分析, 有助于理解渤中坳陷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机理.利用RFT实测储层压力资料分析了渤中坳陷储层超压的特征和成因.渤中坳陷存在3套储层超压系统: 浅层明化镇组-馆陶组储层超压系统、中层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储层超压系统、基底(中生界及以下地层) 储层超压系统.渤中坳陷的储层超压可能主要是由3种机制综合引起的, 即不均衡压实作用、超压传递作用和裂解气的生成作用.少量保存的传递超压是深部超压流体注入的“化石”, 它是超压背景下油气快速充注成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4.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山前磨拉石年代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山脉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隆升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0.9~0.8MaB.P.)。这是一次由于印度板块脉冲式陆内俯冲(A型)引起的“挤压隆升”,而不是重力均衡引起的“伸展隆升”。它对中亚及我国西部广袤区域盆-岭地貌的形成、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变形和大范围的干旱与沙漠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0.9~0.8MaB.P.期间发生在印度洋洋中脊三联点附近(67°E,20°S)的“亚澳”陨击事件,很可能是引起印度洋快速扩张、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强烈俯冲(A型),并引起了青藏高原0.9~0.8MaB.P.快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其影响不止于印度洋周边,而且还涉及西南太平洋。0.9MaB.P.前后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中更新世革命”(MPR)、“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以及0.78MaB.P.布容期与松山期地磁极性倒转(BM界限)的发生都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25.
The Cretaceous Abukuma metamorphic terrane consists of the oceanic Gosaisyo Series overthrust onto the terrigenous Takanuki Series. Although the dominant mineralogy defines one of the classic areas of andalusite–sillimanite type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there are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ing an earlier higher-pressure (up to c . 12  kbar) history of the Takanuki Series and the nearby Gosaisyo Series. These are: (1) the occurrence of rare although widespread relic kyanite in sillimanite+K-feldspar zone-grade pelitic rocks; (2) the high grossular content of garnet interiors (up to c . 30  mol %) overgrown by Ca-poor rims ( c . 2  mol % grossular) in pelitic rocks containing Al2SiO5 minerals (sillimanite±relic kyanite±retrograde andalusite), plagioclase and quartz; (3) the occurrence of rutile as inclusions in garnet in pelitic rocks; and (4) the occurrence of relic corundum+almandine association in silica-poor and Al–Fe-rich rocks. Garnet in the Takanuki Series pelitic rocks commonly shows textural sector zoning and preserves growth zoning despite the high metamorphic grade, suggesting rapid changes in P–T  conditions and a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radiometric dating,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Abukuma sillimanite+K-feldspar zone-grade rocks underwent a clockwise P–T  path with very fast (>4  mm  y−1) average burial and exhum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326.
利用台风路径资料及GPM多星集合降水反演产品(IMERG),分析了“利奇马”台风快速增强(RI)事件的平均降水率、降水(>0 mm·h^-1)和短时强降水(>20 mm·h^-1)的覆盖率随时间的演变。进一步,将RI事件分为RI启动前0~24 h、RI启动期、RI持续期、RI结束前0~24 h,和RI结束后0~24 h等阶段,分析平均降水率、降水和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RI事件中,平均降水率和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台风中心西北方位,但其面积和位置随阶段转换而变化;(2)在RI启动前0~24 h,降水覆盖率的高值区由台风内核逐渐扩大至台风外围,而平均降水率和短时强降水覆盖率在RI启动后才明显增强;(3)在RI启动前0~12 h到RI结束前0~24 h的4个阶段,平均降水率和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的高值区都出现在台风移动方向的正前方。  相似文献   
327.
司银奎  申世伟 《山东地质》2011,(10):47-48,51
试样经烘干处理后,利用酸溶法或碱融法制备稳定的分析溶液,然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于波长232.0nm处,随同标准曲线测量镍含量,此方法简单、快捷,所选分析线干扰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准确度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28.
统计宿迁市2017—2021年秋冬季PM2.5数据以及同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PM2.5日变化特征,根据15:00—23:00的浓度变化将其分为快速积累、慢速积累、消散三大过程,从积累速率的角度分析了宿迁市PM2.5的积累特征,并将其应用于重污染天气过程下的环流形势与积累速率相关性的探讨。结果表明,发生快速积累过程的平均积累速率为7.14μg·m-3·h-1 ;慢速积累过程平均积累速率为3.27μg·m-3·h-1 ;发生消散过程的PM2.5平均消散速率为5.42μg·m-3·h-1 。PM2.5慢速积累过程中气温高,风速大,湿度小,逆温强度弱,快速积累则与之相反。慢速积累过程的PM2.5潜在源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及北部的山东、河北地区,快速积累过程的PM2.5主要潜在源区则位于西部的安徽、湖北地区。快速积累过程以高空槽后配地面高压前部型为主,慢速积累过程以纬向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为主。  相似文献   
329.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ERA-Interim逐6h再分析数据(水平分辨率0.25°×0.25°)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小时台风业务数据,分析了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的路径和强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330.
针对在短时间内GPS观测方程的法方程容易形成病态的实际,探讨用附加约束条件来消除其病态性的方法,然后用LAMBDA方法确定其整周模糊度。实际实验证明,对于单频GPS接收机,利用几个历元数据,使用该技术即可正确确定整周模糊度,从而实现cm级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