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海水中营养元素保存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传统的海水中无机营养盐的保存方法及90年代后针对氮、磷、硅等营养元素研究趋势而生的新方法,并对保存效果作出评价。推荐在样品中添加氯化汞以实现多种营养盐在同一水样中的稳定共存。此外针对营养元素的低浓度、多形态测定的新趋势,建议采用冷冻法保存低浓度样品,而快速冷冻(液氮保存)则可以更有效地保存形态测定的水样,最大程度地保持水样原状态。  相似文献   
132.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油田水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田水的水型、矿化度、盐类离子组分和化学系数的纵、横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油田水特征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油田水以CaCl2型为主;矿化度随埋深增大而增大,Ⅱ台阶发育高矿化度区;常规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为Na^+ +K^+、Ca^2+、Mg^2+;阴离子为C1^-、SO4^2-、HCO3^-,并以Na^++K^+和Cl^-占绝对优势,在深层高矿化度区存在阳离子交替吸附现象;由浅至深、自Ⅲ台阶到Ⅰ台阶,钠氯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和钠钙系数呈减小趋势,而变质系数和钙镁系数则逐渐增大;油田水分布特征指示着研究区深层的油气保存条件优于浅层,从西部斜坡带顶部到洼陷中心油气保存条件越来越好,Ⅱ台阶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带与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33.
舟山近海环境DNA保存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eDNA)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本文通过绝对定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舟山近海高浊度水样eDNA的保存方法进行了建立和优化。研究结果如下:(1)"酒精+低温"保存法的eDNA获得量是"酒精+常温"保存法的0.78—1.06 (7d)、0.89—1.80 (15d)、1.05—2.75 (30d)和2.69 (60d)倍;(2)酒精保存法(低温、常温)存在eDNA富集物渗漏及滤膜黏附现象;(3)短期内冷冻保存样品的eDNA获得量是酒精保存样品获得量的1.25—1.59倍(7d)和1.07—1.20倍(15d);(4)酒精保存法的eDNA降解速率慢于冷冻保存法,长期内酒精保存样品的eDNA获得量是冷冻保存样品获得量的1.99—2.10倍(30d)和2.84—7.64倍(60d);(5)二次富集(过滤)能显著提高eDNA获得量,富集组eDNA浓度是未富集组浓度的1.60—4.95倍("酒精+低温")和1.21—2.04倍("酒精+常温");(6)"酒精+低温"保存的样品在高通量测序总丰度、各鱼种分丰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等多个方面优于冷冻保存样品;(7)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eDNA降解速率慢于大生物(macro-organism),不同界(Kingdom)的eDNA最优保存方法可能并不相同。本研究首次建立了舟山近海高浊度水样eDNA最适保存方法,为相似水域的eDNA保存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4.
湿地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的生态功能,而且湿地更是重要的生命支持体系,为人类的生存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态环境。文章简单介绍了湿地的特点、现状、功能和社会效益。展望并分析了我国利用城市再生水建设人工湿地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建设湿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5.
不同保存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采自厦门港的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对象,研究多种保存条件对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5%福尔马林保存的样品没有提取到DNA之外,其余样品均能成功提取出基因组DNA;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出线粒体DNACOI基因片段。其中无水乙醇保存样品提取可靠的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为野外样品保存工作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6.
The holes of the DSDP-IPOD program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document two major anoxic events during Oxfordian to middle Albian times and secondly from late Cenomanian to Santonian times. The black shales formed during these two anoxic events differ in their rhythmicity and origin.During Lower Cretaceous time, the anoxic conditions resulted from the confined, euxinic nature of the basins. The rhythmicity of these black shales probably does not result from a global phenomenon (climatic or tectono-eustatic), but from local condi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slender dimensions of the young ocean basin(s). The diversity and the diachroneity of the deposits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precisely reflect the dynamics of the oceanic spreading.During Upper Cretaceous time, the anoxic conditions fluctuated in relation to a mid-water oxygen-minimum zone. The rhythmicity of black shale deposition seems to result from a global phenomenon, because of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the event.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the cyclic fluctuations of anoxia were due to cyclic variations in the depth of the mid-water oxygen-minimum zone. There is no simple process to explain such rhythmicity. It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interplay of the three main variables which characterize the oceans at the time of the Cenomanian-Turonian boundary: the increased rate of sea floor spreading, high sea-levels and low water-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37.
基于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受孔隙尺寸控制的矿物沉淀和胶结非均质特征的发现与思考,结合当今国内外有关多孔介质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化学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的调研,对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1)地质环境中“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广泛存在,表现为储集层孔隙的胶结非均质性及其最终形成的“大孔充填而小孔保存”特征。现今研究主要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观察、流体—孔隙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矿物沉淀实验3个方面开展。(2)受孔隙尺寸控制的非均质沉淀特征可以利用与表面化学相关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解释,即微孔隙中更大的界面张力和矿物晶体曲率导致矿物的有效溶解度更高,因而更容易保持过饱和状态而不发生沉淀。(3)“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可使油气储集层发生微孔的选择性保存,在不同尺度孔隙共生的情况下,较大孔隙更倾向于被胶结充填而小孔则更易于被保存,不同的胶结模式对岩石整体渗透率的影响略有不同;该现象在地热储集层开发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中也值得重视。最后,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非均质胶结特征和孔隙分布,分析总结成岩流体性质、来源及胶结模式差异对孔隙结构演化和优质储集层分布的影响。“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的发现和重视对于理解流体—岩石复杂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8.
139.
流域地貌演化的不同阶段沟壑密度与切割深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丽萍  马志正 《地理研究》1998,17(3):273-278
主要探讨了在流域地貌演化的不同阶段,沟壑密度与切割深度的复杂关系,建立了沟壑密度随切割深度变化的理论极值模型及相应阶段的函数,补充了各演化阶段地貌形态要素的定量、定性描述;反之,可用沟壑密度与切割深度的关系推断流域地貌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ethodology for a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change in rapidly growing cities of the less developed world beyond typical macrolevel approaches. This research is an attempt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raditional landscape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I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pilot project in Zamalek, Egypt, highlighting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the two techniques. Rarely used to study the less developed world, these techniques are utilized to assess change within a portion of Cairo's urban landscape. Large-scale historic maps and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combined with field attribute collection, are the major data sources in this applied landscape analysis. A motivating factor in the desire to examine landscape change at such a large scale is the need to create monitoring systems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in cities of the less developed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