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1篇
  免费   1177篇
  国内免费   1478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1461篇
地球物理   2694篇
地质学   2558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95篇
自然地理   2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71.
2010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李永浮  鲁奇  周成虎 《地理研究》2006,25(1):131-140
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样本数据量小、不连续等特点,本文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和等维递补灰色预测理论,预测“十一五”期间北京流动人口的增长情况。首先,通过Logistic曲线拟合与外推,掌握流动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其次,选定不同长度的人口序列以建立多个等维递补灰色模型,检验并分析各种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与不足;最终确定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预测的高、中、低方案。实践表明,灰色等维递补预测法对“小样本”、“贫信息”的人口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2.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需要、土壤侵蚀学科自身的进步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促进,过去的1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区域尺度土壤侵蚀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开展的主要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包括国家尺度)土壤侵蚀调查、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和尺度效应、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等。将区域土壤侵蚀作为现代陆地地表过程的一部分,充分考虑全球变化的影响,集成土壤侵蚀研究成果与遥感和GIS技术,开发分布式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成为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的基本趋势。在对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近期在区域土壤侵蚀方面研究的重点问题为: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尺度效应的量化描述、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开发、区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与趋势预测、区域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和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73.
中国隧道及井巷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松  吴健生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33-103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射地震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超前探测技术在我国国内隧道及井巷工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功应用的探测实例,同时在应用中不同探测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超前探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TSP法、负视速度法、HSP法、TRT法、ISIS系统等反射波探测技术加以阐明,分析了国内超前探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现状,指出隧道及井巷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超前探测研究在正反演理论、数据采集、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前探测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实时的巷道前方地质体的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74.
地震资料预测薄层厚度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薄层厚度预测一直是公认的难题之一,其难度就在于如何准确地识别和提取薄层的地震属性.常规方法是利用时间域或频率域地震属性与薄层厚度的线性关系计算.但是理论与实际资料表明,不同的薄层和地层组合对地震波的动力学的信息影响很大,各种参数与薄层厚度成非线性关系,使用单一的信息不可能准确预测薄层厚度.本文利用三种线性预测原理(模型),经数学变换为属性参数,采用非线性BP网络预测薄层厚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5.
华东地区态矢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态矢量来源于统计物理学,是对连续场进行粗粒化描述的方法。尹祥础等把该方法移植到地震学中用以定量刻画地震活动性的演化,取得较好的结果。作者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12次地震进行了分析,总结震前态矢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震前态矢量均有显著变化,为本地区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6.
通过对常熟SQ-70石英丝倾斜仪1996~2005年NS向观测出现的几次显著突跳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地震预报实践中给出的判定意见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同时讨论了该仪器年变幅和M2波潮汐因子的变化,对今后的日常地震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7.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地震研究》2006,29(2):122-124
在滇西北地区(25°~28°N,99°~101.5°E)用不同的统计窗长和滑动步长,对当前常用的地震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6个预报指标:频度N、缺震、能量E、断层总面积ΣE、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活动度S值。这6项指标对滇西北地区及周边区域1990年发生的M≥5.0地震有较好的短期映震能力,但丽江7级地震前,6个指标只有缺震出现了明显异常,达到预报指标,其余5个指标都无异常显示。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6项指标对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6.7级以上地震没有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丽江7.0级地震最显著的特征是短期阶段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因此,仅仅依靠地震学指标实现短临预报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78.
利用最新GAMIT软件,对福建省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厦门、福州、泉州、龙岩、南平5个GPS基准站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6日的观测资料在ITRF2000全球坐标系统框架下,使用IGS精密星历数据及其核心观测站的坐标和运动速率为控制参数进行了统一解算,并利用GLOBK软件进行联合平差,得到了5个测站的观测精度。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形变南强北弱、东强西弱,且该地区随中国大陆较均匀地向SE(SEE)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279.
2005年云南会泽、文山5.3级地震短临预报及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5日、8月13日云南会泽、文山分别发生5.3级地震。震前,前兆各学科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台项达30多项,并呈现非线性上升趋势。据此,震前对这两次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震后对两次地震的震前异常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异常主要分布在距离震中20~180km范围内,集中出现在震前2个月。水温异常对发震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0.
郭增建  韩延本 《地震研究》2006,29(3):300-303
介绍了块、带、源观点的产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块、带、源观点,将青藏高原巨块划分为南块和北块,并讨论了北块边界上大震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