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41.
InSAR基本原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国祥 《四川测绘》2004,27(4):187-190
作为InSAR系列讲座的第三篇,本文首先介绍干涉相位信号及InSAR测高与探测形变的基本原理。最后比较并讨论其在地表高程和形变测量中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842.
断裂带附近往往是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微小变形是指示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以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为研究区,选用多期ALOS/PAL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时序干涉(InSAR)观测,获得了毫米级的地表变形量,结合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区域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别、变形特征和空间发育规律:(1)断裂沿线主要发育了蠕变滑坡、蠕变泥石流物源和冰碛物流动3种类型蠕变斜坡地质灾害;(2)蠕滑滑坡具有"错乱的等高线状台阶",凸凹不平的主滑方向地形剖面,舌状地貌,无基岩裸露滑床等特征;(3)鲜水河断裂北段古滑坡、历史地震滑坡和震裂斜坡发育,与断裂带直接相交的,大部分存在蠕滑变形,未相交的往往无蠕滑变形,体现了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4)发育"土石林型"和"坡面松散堆积物型"两种泥石流,识别特征是物源区有分散的缓慢变形体,流域范围内变形体的数量和速率是重要标志;(5)鲜水河断裂带附近4200m高程以上区域广泛存在现代冰碛物沿冰川槽谷滑动变形,其分布范围广、单体规模大、运动速率高,是现今研究区最主要的地表剥蚀形式之一。研究结果也表明,InSAR技术结合地质条件能有效地识别蠕变斜坡地质灾害,适于山区地质灾害众多、调查不便的工作环境,是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3.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提取同震形变场h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并对干涉测量精度进行了简单讨论.以西藏玛尼地区为例,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长200 km、宽115 km.干涉条纹以北东东向发震断层——玛尔盖茶卡断层为中心分布,且基本与发震断层平行;通过对干涉形变图进行分析,发震断层可分为3段,其中西段长约23 km,中段长约60 km,东段长约26 km,整个发震断层共长110 km;震中附近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162.4 cm,断层西侧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103.6 cm,震中最大地面水平位错为7.96 m.   相似文献   
844.
利用Sentinel-1A升轨和降轨数据,基于D-InSAR技术,获取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同震形变场,并结合其他研究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参数和已有研究成果,反演得到伽师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特征和滑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同震形变在地表有明显差异;升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向北侧抬升55 mm,南侧下降42 mm;降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面北侧抬升63 mm,南侧下降23 mm。通过反演得到发震断层走向为275°,倾角为20°,地震滑动主要分布在地下5 km处,最大滑动量约为0.32 m,平均滑动角为89.3°,累积地震矩为1.46×1018 N·m,合矩震级MW6.1,发震构造为具有少量走滑性质的逆冲断裂。从发震构造特征、同震滑动分布推测,伽师地震发震构造是柯坪塔格褶皱带滑脱面以上沉积盖层内的逆冲断裂,支持了柯坪推覆体的薄皮构造模型观点。  相似文献   
845.
利用覆盖九寨沟MS7.0地震的Sentinel-1升、降轨和Radarsat-2升轨数据,分别提取了3个轨道沿雷达视线向形变,运用多平台联合观测方法解算了九寨沟地震沿地表真实的垂直向、SN向和EW向形变信息。结果表明,3个轨道InSAR数据均监测到了LOS向同震形变,范围约55km×45km,呈“果仁状”,靠近卫星飞行方向最大形变量为12.9cm (降轨),远离卫星飞行方向最大形变量为19.5cm (升轨)。三维形变结果显示,垂直向上位移达23.4cm,垂直向下位移达17.6cm;北向位移达141.8cm,南向位移达100.2cm;东向位移达22.0cm,西向位移达10.7cm。树正断裂两端地块呈非对称水平相对运动,上盘单侧向东形变较剧烈,符合左旋走滑型地震事件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846.
黄敬军  姜素  花修权 《江苏地质》2018,42(1):145-150
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线"(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的划定在我国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关键期,对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严守生态底线等至关重要。以徐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提出城市"三线"的调整建议,不仅可为构筑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优美的城市空间格局提供地质依据,亦可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工作转型和战略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847.
在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中主要采用永久位移预测模型进行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永久位移预测模型以Newmark滑块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实测地震时程记录统计拟合得出.针对Newmark理论中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保持不变和已有位移预测模型的计算位移小于实测位移的问题,利用动态临界加速度理论,分别构建含有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