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3篇 |
免费 | 1272篇 |
国内免费 | 8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篇 |
大气科学 | 1633篇 |
地球物理 | 900篇 |
地质学 | 1802篇 |
海洋学 | 792篇 |
天文学 | 27篇 |
综合类 | 217篇 |
自然地理 | 3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235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329篇 |
2006年 | 263篇 |
2005年 | 257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通过某高层住宅地基处理的设计实例,分析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的特性,指出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使用时须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242.
对一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无填充墙情况下进行了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重点利用Hilbert-Huang变换与随机减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了其模态参数,并与随机子空间识别法、有理分式多项式法识别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识别结果表明在环境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远小于多遇和罕遇地震工况下设计计算的基本周期;等效黏滞阻尼比很小,近乎于基础固定模型.对隔震层阻尼特性的分析表明,环境激励下可以将基础隔震结构视为经典的比例阻尼系统.进一步以识别的模态参数为基准,采用优化的方法数值反演了环境激励下该结构隔震层的实际水平等效刚度,结果表明其值为多遇地震下计算刚度取值的10.75倍. 相似文献
243.
采用无限元作为岩体地下洞室静动力分析的边界条件,建立了岩体地下洞室的静动力有限元一无限元(FE-IE)计算模型,分析了柔性垫层对水电站厂房这类大型岩体洞室结构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垫层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岩体洞室结构的地震响应,但是设置一定厚度的柔性垫层后不仅能充分发挥岩体洞室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且还能明显地减小混... 相似文献
244.
245.
福建省构造运动,构造层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构造运动及构造层特征是查明地壳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从福建省目前建立的地层序列分析,自古元古代以来,省内初步可划分出15次构造运动,并分别归属迪口,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6个构造旋回,文中对地震旦纪地层次建立构造地层单位,并阐述了各构造运动,构造旋回,构造阶段和构造层,亚构造层的基本特征,较系统地反映了福建省地壳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46.
华南扬子地块是我国古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热水沉积特性最早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赋存多个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相关的大型、超大型重晶石矿床与N i-Mo-U-V多金属富集层。进一步研究分布在华南扬子地块黑色岩系中的金属、非金属矿床成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认识华南乃至全球晚震旦—早寒武世生物与环境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华南下寒武统镍-钼富集层矿石进行电子探针研究,识别出黄铜矿、黝铜矿等铜的独立矿物;闪锌矿等锌的独立矿物;方铅矿、白铅矿等铅的独立矿物。研究表明,在镍-钼矿石中这些矿物的发现为镍-钼矿层是热水沉积作用产物提供了直接的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247.
248.
火山玻璃风化层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1000年和4000年前两次大喷发产生的火山玻璃风化层特征.TEM分析显示,4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3.7 mm,1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为1.0 mm.EDX分析显示,两次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化学组成与火山玻璃相比富Al、Fe,而si减少.火山玻璃风化层富Al发生在Al的浓度较高的中到弱酸溶液中(pH=5~6),火山玻璃表面形成含有少量的非晶质的Al、Si、Fe物质,这些非品质的次生物质是火山玻璃风化早期阶段形成的.天池火山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的差异可能与火山喷发年代和喷发后的环境有关,研究天池火山不同期次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9.
250.
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车坳陷西段地区发育有巨厚膏盐层,喜马拉雅山末期构造运动使天山造山带大幅度向南挤压,造成大量盐体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被逆冲推覆至地表,地层并发生强烈的褶皱和逆冲推覆,所以在计算该区域地层向南推覆的总距离时,不仅要考虑平衡剖面技术所恢复出地层横剖面上的缩短量,另外还要考虑由于膏盐层塑性流动所造成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本文综合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求取了该研究区域的地层缩短量(24.5km)及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3.969~14.727km),从而计算出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为18.5~39.227k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