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5篇 |
免费 | 1023篇 |
国内免费 | 6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篇 |
大气科学 | 1313篇 |
地球物理 | 709篇 |
地质学 | 1454篇 |
海洋学 | 622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78篇 |
自然地理 | 2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59篇 |
2009年 | 220篇 |
2008年 | 221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212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223.
用二维非静力完全弹性的中-γ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移动性热岛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试验中,热岛移速取为4m·s^-1,热岛强度取△θg=60K和30K两种。△θg=60K时,在热岛后方出现了强烈的垂直运动并形成了水平尺度为3-5km的局地环流,最大上升速度100cm·s^-1,出现在低层300-400m高度;△θg=30K时,移动热岛的边界效应比前大为减弱,且不再出现闭合的局地环流。 相似文献
224.
几种网络体系结构中数据包的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SUNA,并将它的数据包与其它两种层次型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数据包进行了组成和效率上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在这方面,SUNA的数据处理效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25.
大庆长垣南部包括葡北、敖包塔和葡两3个局部构造.黑帝庙油层的形成与3种不同演化历史断层有关:反转期断裂(Ⅲ犁)、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均活动的断裂(Ⅰ-Ⅱ-Ⅲ型)和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断裂(Ⅱ-Ⅲ型);其中连通气源岩且活动期与大量生排气期相匹配的Ⅰ-Ⅱ-Ⅲ型和Ⅱ-Ⅲ型断裂是生物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Ⅰ-Ⅱ-Ⅲ型断裂是深部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这些断层均是“似花状”断层组合的边界断层,对倾边界断层控制背斜和鼻状构造形成.数值模拟表明:对倾的气源断层与地层产状的配置关系共同控制天然气运移方向和聚集的部位,由于葡萄花和敖包塔构造西缓东陡,因此天然气主要富集在背斜东翼和背斜之间的断块上. 相似文献
226.
徐建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本研究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 Zhang et Xia)和龙须菜(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两个不同物种为材料,探索了果孢子的融合方法和条件。由成熟囊果的藻体经阴干刺激后,放散出大量果孢子。两个物种的果孢子在大小和颜色上都有差异。对这两个物种的果孢子用PEG—高Ca~(++)高pH法诱导融合,首次获得成功,融合细胞能再生成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227.
The Holocence paleolimnology of Lake Sämbosjön is described using geochemical and diatom analys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major changes in trophic state and productivity, and to interpret the major causative processes.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dicates a relatively high productivity in early Holocene, and the diatom analysis indicates a relatively high trophic state and pH. A succeeding decrease in productivity and trophic state and lowering in pH is recorded from about 8000 BP. If lake development had been primarily edaphically conditioned, viz. determined by nutrient supply from catchment soils, such a progressive oligotrophication would represent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emperate lakes. Between about 6000 BP and 4000 BP Lake Sämbosjön wa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stable productivity and pH. From about 4000 BP the analyses reveal an increase again in trophic state, productivity, and in pH. This eutrophication, which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late Holocene, was caused by an exceptionally strong human influence on the catchment of Lake Sämbosjön. The increased supply of nutrients from cleared and deforested catchment soils changed the trophic state and provided the basis for increased lake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228.
229.
真空预压加固区硬壳层的水分运移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非饱和土体的渗流理论,建立水分运移模型,研究真空预压在稳态下的水分运移机制,给出了孔隙水压力分布的控制方程及其解析解。根据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解析解的结果,并对不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态下真空预压水分运移模型计算的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扩散通量Q和降饱和系数?对上层非饱和区域的形成位置、强度及厚度的影响较大。扩散通量Q越大,土体表层的基质吸力越大,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就越大;降饱和系数?在0.3~1.0 kPa-1内对非饱和土体部分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30.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冻融状况及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利用位于典型多年冻土区的唐古拉综合观测场2007年9月1日—2008年9月1日实测活动层剖面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对多年冻土区活动层的冻结融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冻融过程中的活动层土壤液态水含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活动层内部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其运移特点对活动层冻结融化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活动层融化过程从表层开始向下层土壤发展,冻结过程则会出现双向冻结现象. 一个完整的年冻融循环中活动层冻结过程耗时要远远小于融化过程. 活动层土壤经过一个冻融循环,土壤水分整体呈现下移的趋势,土壤水分逐步运移至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积累. 同时,土壤水分含量和运移特征会对活动层冻融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