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56篇
地球物理   726篇
地质学   2409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基于中国沿海10个验潮站资料,利用皮尔森Ⅲ型(P-Ⅲ)模型探讨了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下21世纪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极值水位重现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将显著缩短极值水位的重现期。在RCP8.5情景下极值水位的重现期缩短最为显著。预估到2050年,在RCP8.5情景下,所研究的中国沿海地区潮位站的百年一遇极值水位将变为9~43 a一遇。到2100年,在RCP8.5情景下,百年一遇极值水位变为1~18 a一遇。当前极值水位的低概率事件将在2100年变得普遍,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千年一遇的几乎每两百年发生一次。由于极值水位的重现期会随着气候变化而缩短,未来沿海地区将会面临更严峻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972.
广东地区后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23个台站1961—2006年后汛期(7—9月)逐候的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并讨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变化,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EOF的第1特征向量表现出一致的上升趋势,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第2特征向量变化特征呈东西向反向分布。广东地区后汛期降水集中度呈逐年微弱下降趋势,并在年代际和年季尺度上存在不同的周期变化。广东地区降水集中度分布不均,在广东中部多水年的集中度大于少水年,多水年集中期要小于少水年。环流场的分析表明,集中度的高值年,1000 hPa5、00 hPa上我国北方均易受高压控制,存在高度场的正距平中心,同时高压易于南伸,与南方暖湿空气交汇,容易导致强降水。  相似文献   
973.
中国前寒武纪金矿的成矿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前寒武纪含金岩系密切相关的金矿储量占全国岩金储量的73.85%,它几乎囊括了全国的金产量.已发现的金矿资源基地,基本上沿三条近东西向的槽台边缘构造带成带分布,由于受中生代环太平洋板块的作用影响,产生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超壳型深大断裂,使中国前寒武纪金矿产生了极其明显的活化、改造和重就位作用.因此,中国东部金矿具有沿北东向深大断裂成串分布的规律.从10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前寒武纪金矿的成矿特点和找矿途径,建立了“三个系统”相统一的成矿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974.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现在的构造格局是印支运动奠定的  相似文献   
975.
文章从草地-家畜-大气系统出发, 分别选用可引发黑、白灾的主要因子 (连续无积雪日数、可能发生期、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持续日数) 和基本因子 (家畜抗灾能力指数、冬前牧草平均高度), 建立了黑、白灾监测模式; 并通过对比分析黑、白灾评判系数与家畜表现特征及放牧情况, 确定了黑、白灾等级指标.检验结果表明监测模式和等级指标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6.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冲积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地层被划分为4个年代体(Chronsome)。年代体Ⅰ包括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和中晚侏罗世圆筒山组下部,由辫状河、曲流河以及滨一浅湖沉积体系组成,局限于盆地东端;年代体Ⅱ包括中晚侏罗世三尖铺组、朱集组和圆筒山组上部,下部为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辫状河沉积,早期属于横向水流系统(南北方向),晚期是纵向水流系统(东西方向),近EW向的信阳—金寨—舒城断裂是其南部边界;年代体Ⅲ包括早白垩世早期凤凰台组、段集组、周公山组,前两组为冲积扇沉积,后者为辫状河和越岸沉积,粗碎屑明显向盆进积达数公里,南部边缘发育横向水流,而往盆地方向发育纵向水流。年代体Ⅳ为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和陈棚组,南部边界是磨子潭晓天断裂和桐柏-商城断裂,断裂以伸展走滑为主,东段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晚期为深湖浊积岩沉积。晚白垩世沉积仅发育在西段局部地区,其余处于隆升状态。平行于大别山造山带的近EW向纵向断裂控制着年代体的南部边界,NE向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控制着年代体侧向相的变化。合肥潢川盆地南缘沉积从东往西逐渐超覆,揭示大别造山带折返具有自东而西的递进特征。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对年代体的发育有明显影响,郯城—庐江断裂控制着早侏罗世沉积,表明构造活动至少始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977.
一个混沌气候时间序列含有各种各样的周期 ,其中周期 2 ,3和 5是最基本的周期 ,它们又是气候突变时间层次映射的主要角色。根据周期 2 ,3和 5的突变时间规律 ,它基本符合子波变换所导得的微分方程的解 ,由周期 1的突变时间可以预测周期 2 ,3和 5的突变时间。文中对北半球气温和中国气温的突变时间做了预测 ,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8.
The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NQOB) has been defined as a subduction-collision zone between the Alxa Block and the Qilian Block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To constrain the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QOB, analyses of zircon U-Pb-Hf isotopes, whole-rock major, trace element and Sr-Nd-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newly discovered Early Devonian lamprophyres and diorites dikes from the Longshoushan area in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Alxa Block were conducted. Zircon U-Pb dating yields emplacement ages of 400 ± 4 Ma and 403 ± 6 Ma for two lamprophyre dikes and 391 ± 3 Ma for two diorite dikes. The lamprophyres dikes are shoshonitic-high-K (calc-alkaline) in nature,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SiO2 contents of 53.6–56.3 wt %, (87Sr/86Sr)i ratios of 0.7064 to 0.7072, εNd(t) values of 0.1–1.0, and zircon εHf(t) values of −8.0 to −2.9. The diorite dikes are high-K (calc-alkaline),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MgO contents of 6.32–6.98 wt %, (87Sr/86Sr)i ratios of 0.7089–0.7137, εNd(t) values of −3.8 to −3.5, and zircon εHf(t) values of −9.9–0.4. Both the lamprophyre and diorite dikes show parallel enrichments in LREEs and LILEs and depletions in HREEs and HFSEs and have similar ratios of (206Pb/204Pb)i (17.587–18.133), (207Pb/204Pb)i (15.518–15.584) and (208Pb/204Pb)i (37.676–38.058).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suggest that the lamprophyre and diorite dikes were derived from low-degrees melts of amphibole- and phlogopite-bearing lherzolite and phlogopite-bearing lherzolite, respectively, in the spinel-garnet transition facies. Their parental magmas both experienced extensiv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a deep magma chamber and negligible crustal contamination during their ascent. Regarding the Palaeozoic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we propose that the Early Devonian lamprophyres and diorites possibly are related to North Qilian orogen unrooting and collapse and marking the end of the North Qilian orogenic events.  相似文献   
979.
首次对延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田内产出的燕山晚期花岗杂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的3组锆石谐和年龄数据,分别为98.4~109.0Ma〔加权平均值为(104.6±2.5)Ma,n=10,MSWD=0.71,置信度0.70〕、98.3~108.3Ma〔加权平均值为(106.7±1.6)Ma,n=12〕和104.4~118.8Ma〔加权平均值为(111.7±2.8)Ma,n=12〕,指示它们的岩浆侵位时限在112~104Ma之间,相对侵位时序为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到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考虑到它们在成矿元素和地质上与矿化的密切程度以及控(容)矿断裂的张扭性特征,进而确定大规模的金铜矿化应发生在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之后,闪长玢岩之前,或在104.6~102.1Ma之间,成矿环境应处于早白垩世晚期伊泽奈崎板块向古亚洲大陆边缘俯冲消亡、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燕山造山期末的走滑、伸展构造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980.
周健  李迪  林春明  张妮  于洪洲  张关龙  张奎华 《地质学报》2018,92(12):2453-2468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一段35件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和4件碎屑岩的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对苏北戴南组地层的物源及苏北盆地基底构造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恢复了沉积盆地与源区之间的耦合关系。全岩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苏北盆地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别—苏鲁造山带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浅变质酸性火成岩,具体母岩可能为高钾I型花岗片麻岩。376组协和年龄数据主要集中在2450~2600Ma、1700~2000Ma、750~850Ma、100~300Ma四个区间,其中2450~2600Ma这个年龄峰与全球新太古代晚期古陆核生长事件基本一致;1700~1900Ma这组年龄指示下扬子陆块东北部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和岩浆事件,说明下扬子地块存在古元古代统一变质基底;750~850Ma这组年龄为指示扬子与华夏板块最终聚合的年龄;在100~300Ma这个年龄段中,250~300 Ma年龄锆石指示扬子地块发生裂解导致玄武岩喷发及后期伴生酸性岩浆侵入;200~250Ma为三叠纪华南陆块俯冲进入华北陆块之下形成大陆碰撞型造山带构造事件在本区的记录;100~200Ma 对应于侏罗纪-白垩纪(燕山期),指示苏北盆地及周围有晚白垩纪侵入岩物源的存在,大别山-苏鲁造山带侵入岩的侵位时间可能要推迟到晚白垩世。本次测试最小年龄为94±2Ma,早于仪征运动的时间(83.5Ma),说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戴南组沉积物多为再旋回沉积物,沉积物来自扬子地块基底的古老岩石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基底,并受张八岭隆起区南段的中生代火成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