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5篇
  免费   1090篇
  国内免费   1948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6380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0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Based on the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in the Jiudian gold deposit of Pingdu,Shandong Province,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ndicators of occurrence of deep-seated ore bodies in the Jiudian gold deposit have been summarized.Extent occurrence of wide,intensive,varied alteration zones around th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and continual presence of diorite porphyrite and lamprophyry indicate the probable occurrence of deep-seated ore bodies at depth of gold lodes.As,Sb and Hg belong to the head halo elements, and their anomalies could reveal the probable occurrence of the deep-seated ore bodies below.  相似文献   
42.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以东天山为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通过在东天山15万km2的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共圈出大于1000km2以上的地球化学块体18处,其中铜-铅-锌-银地球化学块体5处,铜地球化学块体3处,铜-镍地球化学块体1处,金的地球化学块体4处,铀的地球化学块体3处,铂-钯地球化学块体1处,钨地球化学块体1处。有6处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集区相对应,新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12处,其中有3处发现了新的矿床。根据这些块体与矿集区的对比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已知矿集区都位于地球化学块体的范围之内,地球化学块体为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矿集区的存在一定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但反过来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不一定有矿集区的存在,地球化学块体是客观存在的,而矿集区是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矿床并勘探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作矿集区,因此,地球化学块体内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矿集区,这为利用地球化学块体预测新的矿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王江霞 《地质与勘探》2014,50(3):464-474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和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目前新的成矿预测理论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理论和方法技术,结合GIS技术分别对冀东地区主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矿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与该区成矿相关的地质信息、物探信息、化探信息等多元化信息归纳,总结出该区找矿概念模型。继而在证据权重法的基础上采用网格单元法,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实现了对冀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资源的综合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44.
松江河金矿位于夹皮沟—海沟成矿带的东南段,矿床受一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SN向断裂中。按矿石自然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型。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和细脉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松江河金矿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8℃~355℃,盐度范围为2.23%~11.60%NaCl,密度范围为0.59~0.99 g/cm3,成矿压力为64~92 MPa,成矿深度为6.45~7.88 km。主成矿阶段含CO2三相包裹体与气液两相包裹体共存,且两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差别较大,CO2/H2O比值降低,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残余流体盐度升高。成矿流体的气相成分为CO2与CH4,显示出幔源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松江河金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45.
福建温泉的特点及其热源,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永金  陈明光 《福建地质》1999,18(3):149-155
主要介绍了福建温泉的水温,水量,水质,水热异常区大小,空间分布以及产出的地质,地貌的特点,对福建温泉的主要热源观点进行讨论,并对福建温泉的热源,成因和温泉的构造意义提出了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46.
以玲珑金矿田阜山金矿区为实测地区,研究了胶东构造岩浆岩浆活化区玲珑-焦家式金矿的矿源岩系,对2km^2内矿源岩的构造变形岩相形变进行1/2000填图。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化趋势度(MTD)的概念并完成阜山金矿区矿化趋势度的分布图。矿化趋势度的概念及其填图研究方法对于探讨将成矿模型转化为找矿模型、逐步建立更具体量化的找矿预测实测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中国冰冻日数的气候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王遵娅 《大气科学》2011,35(3):411-421
利用1954~2009年中国台站雨凇和雾凇日数统计分析了中国冰冻日数的气候及变化特征.中国的冰冻主要出现在新疆、西北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华北、淮河流域及江南一带,年均冰冻日数一般有1~5天,5天以上的重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陕西南部、东北中部、华北东部、秦岭、云南东北部、贵州等地.雨凇大都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雾...  相似文献   
48.
综合物探方法在新疆某铜矿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张晓帆  陈川 《新疆地质》2013,(1):113-116
介绍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富蕴县某矿区寻找隐伏矿体的应用.在地质勘查基础上,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法,大功率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等物探手段进行隐伏矿体预测,在工作区内发现与成矿有关的地球物理异常,经钻探验证效果较好,说明该综合物探评价体系在此铜矿区应用很成功,显示其快速、高效和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与古油藏均产于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或侧翼.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和矿石抽提物色质谱分析均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官能团, 暗示金矿成矿过程与古油藏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均来源于盆地裂陷期和凹陷早期的沉积地层, 流体来源于沉积地层中封存的建造水, 形成年龄 > 172 Ma.在随后约40 Ma(172~130 Ma)的时间里, 流体向盆地中生物礁及其他构造部位运移聚集.由于盆地中烃源岩逐渐成熟, 这一过程是油气运移成藏的过程, 也是有机流体萃取成矿物质, 最终演变为有机成矿流体并聚集的过程.燕山运动是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130~46 Ma), 同时也是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原因.正是古油藏的破坏打破了流体的动态平衡, 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右江盆地的金矿和古油气藏是同一种流体体系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0.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为华北克拉通西北缘新发现的金矿床,包括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矿化类型,后者可进一步细分为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2个亚类。矿区所有矿体均赋存在古元古界贺兰山群变质杂岩和混合花岗岩内,受主干断裂F_1及其上盘次级断裂体系控制。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流体包裹体以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而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则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流体均为中低温(160~210℃)、中低盐度(6%~12%NaCl_(eq))的H_2O-NaCl流体。对矿区内3种矿化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和硫化物分别开展的H-O和S-Pb同位素研究显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δD_(H2O)组成相近,分别为-75.2‰~-89.3‰和-87.0‰~-93.8‰,而低缓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则具有较高的δD_(H2O)值(-45.7‰~-67.7‰);流体包裹体δ~(18)O_(H2O)值则由破碎带蚀变岩型(3.7‰~4.4‰)→低缓石英脉型(1.9‰~3.3‰)→陡窄石英脉型(0.5‰~0.9‰)依次降低。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δ~(34)S组成均为正值,分别为1.3‰~6.9‰和2.2‰~5.8‰,而低缓石英脉型则具有较低的δ~(34)S值(-5.1‰~-2.6‰)。低缓石英脉型金矿具有明显不同的δD_(H2O)和δ~(34)S组成,可能与含矿断裂性质及其距离导矿构造F_1断裂较远等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成矿流体氧逸度升高有关。3种矿化类型对应的矿石均表现出明显富集Th放射成因Pb的特点,~(206)Pb/~(204)Pb(16.467~17.994)和~(207)Pb/~(204)Pb(15.382~15.582)组成相对均一,而~(208)Pb/~(204)Pb变化较大(37.413~42.345)。总体上,石英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均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的混合流体,其大气降水比例自破碎带蚀变岩型→低缓石英脉型→陡窄石英脉型依次升高;矿石S-Pb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为深部岩浆和具有高Th/U比的基底围岩双重来源。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笔者将牛头沟金矿床成矿过程概括为晚古生代裂陷盆地形成阶段、中晚侏罗世区域挤压推覆阶段和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阶段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