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9篇
  免费   1052篇
  国内免费   213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798篇
地质学   5520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嫩江—黑河构造带地处松嫩地块与兴安地块的结合部位,一直以来是业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构造带内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达阳一带野外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一套变质变形程度与周围地质体差异很大的地层。岩石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二云母微晶片岩、黝帘白云糜棱片岩等。采用LA-ICP-MS技术获得的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中锆石U-Pb年龄为413.9Ma±2.7Ma。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及不同时代地质体特征,认为沿红山梁—哈达阳—依克特一带存在一条构造混杂堆积岩带,这套强变形岩石应为构造混杂岩带的一部分,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后期构造定位应与嫩江—黑河构造带最后于早石炭世末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92.
The Jilongshan skarn Cu–Au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Jiurui ore cluster region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 The region is characterized by NW‐, NNW‐ and EW‐trending faults and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s at the contact of lower Triassic carbonate rocks and Jurassic granodiorite porphyry intrusions. The intrusiv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iO2, K2O, and Na2O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61.66 to 67.8 wt.%, 3.29 to 5.65 wt.%, and 2.83 to 3.9 wt.%, respectively. Their A/CNK (A/CNK = n(Al2O3)/[n(CaO) + n(Na2O) + n(K2O)]) ratio, δEu, and δCe vary from 0.77 to 1.17, 0.86 to 1, and 0.88 to 0.96, respectively. The rocks show enrichment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a/Yb)N = 7.61–12.94)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and depletion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such as Zr, Ti. They also display a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signature typical of intrusives associated with skarn and porphyry Cu–Au–Mo polymetallic deposits.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LA‐ICP‐MS) zircon U–Pb age indicates that the granodiorite porphyry formed at 151.75 ± 0.70 Ma. A few inherited zircons with older ages (677 ± 10 Ma, 848 ± 11 Ma, 2645 ± 38 Ma, and 3411 ± 36 Ma)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n Archaean basement beneath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The temperature of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orphyry estimated from zircon thermometer ranges from 744.3 °C to 751.5 °C, and 634.04 °C to 823.8 °C. Molybdenite Re–Os dating shows that the Jilongshan deposit formed at 150.79 ± 0.82 Ma. The metallogeny and magmatism are correlated to mantle–crust intera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from the east.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93.
南非主要金矿集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是世界上金矿石资源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其金矿床主要产于东北部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1赋存于兰德盆地砾岩型建造中的"兰德"砾岩型金矿床,2产在绿岩带中的绿岩带型金矿床,和3主要与白云岩有关的白云岩型金矿床,以前两种类型为主。"兰德"砾岩型金矿床通常品位高,开采规模最大,目前采矿的深度最大,是南非最重要的矿床类型,其矿床成因长期以来存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分别是砂矿模式和热液模式,就目前资料来看笔者等认为其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矿化阶段;绿岩带型金矿床则以巴伯顿地区为代表,矿床具有规模大、易开采等特征,因此在南非金矿床开采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矿床主要赋存于石英脉或剪切带中,矿床成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火山成矿模式、转换滑脱构造模式和构造交叉模式。  相似文献   
494.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荣臻 《地质与勘探》2014,50(5):874-883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燕山期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内外接触带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3个隐爆角砾岩体(J-1、J-2、J-3),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显著的岩石类型分带,中心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向外角砾增大,逐渐过渡为震碎角砾岩。根据胶结物的不同和穿插关系可将其分为四期,最早期为硅质胶结,中期为绿泥石胶结,其次为矿质胶结,最后为灰黑色安山质胶结,其中第二期和第三期隐爆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通过对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Ⅱ号矿带绿泥石胶结隐爆角砾岩体深部具有寻找与矿质胶结隐爆角砾岩有关金铜矿化体的潜力,这对争光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5.
肖波 《地质与勘探》2014,50(1):182-191
[摘 要]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拥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明显具有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96.
内蒙古喀喇沁旗安家营子金矿红化蚀变的特征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家营子金矿普遍出现红化蚀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钾长石化,并将其看做一种找矿标志,但是效果甚微。经野外地质及室内镜下观察结合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主量元素分析确定红化并非钾长石化,而是由绢云母、钠长石、绿帘石和铁的氧化物以及少量钾长石的矿物组合分布在斜长石内部造成的。其过程可能是早期含Na流体通过斜长石内部的显微孔隙,交代形成钠长石,释放出Al和Ca,然后结合流体中的其他成分形成绢云母和绿帘石。随着绢云母的大量生成,a K+/a H+变大,再生成钾长石,便形成了钠长石、绢云母、绿帘石和钾长石的组合。而变红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钠长石化过程,花岗岩中斜长石或云母中的铁被释放出来,或者流体中带来的Fe,以氧化物的形式充填在显微孔隙中,形成了肉眼所见到的红色。在蚀变较弱的区域,红化蚀变只出现在核部,边部几乎没有蚀变,形成明显的净边结构。这是由于斜长石的核部存在大量的显微孔隙造成的。斜长石在形成过程中核部结晶速率非常快,所以容易捕获周围的熔体或流体形成显微孔隙,而边部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几乎没有孔隙出现,这些孔隙的分布控制了后来的红化蚀变的分布。所以,红化蚀变并非简单的钾长石化,而是斜长石和流体发生的一系列生成钠长石、绢云母、绿帘石和钾长石的相对复杂的蚀变。而这种蚀变在花岗岩地区分布较为普遍,并不一定与成矿作用有关,且其分布范围有限,同流体的物质交换较少,对找矿和成矿作用的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497.
朱小辉  陈丹玲  刘良  赵姣  张乐 《岩石学报》2014,30(3):822-834
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在柴北缘西段绿梁山大平沟地区出露一套弧后盆地型蛇绿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变质橄榄岩、变火山岩、变辉长岩及斜长花岗岩。其中变火山岩具有LREE亏损,类似N-MORB的稀土配分模式,同时又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应形成在弧后盆地环境。斜长花岗岩为低钾准铝质花岗岩,具有LREE略微富集,HREE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显示强烈Eu正异常,其εHf(t)值介于13.7~15.3之间,为变辉长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熔融温压条件可能为P=0.8~0.9GPa和T=~800℃。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变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535±2Ma,斜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493±3Ma,指示本地区弧后盆地拉张时限至少介于493~535Ma之间,而柴北缘地区古大洋俯冲消减作用应早于535Ma。  相似文献   
498.
甘肃北山红石山蛇绿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红石山蛇绿岩位于中蒙边境附近,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蛇绿混杂岩带最西段。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石山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皆显示类似MORB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低Na2O+K2O(2.99%)和P2O5(0.08%),中等含量TiO2(1.46%);L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具平坦型和轻稀土略微富集的特征。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显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的特征,HFSE变化相对较为稳定。红石山蛇绿岩中的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346.6±2.8Ma,代表该蛇绿岩形成时代,即为早石炭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红石山蛇绿岩可能为石炭纪大陆裂谷向大洋转化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初始小洋盆,其向西可与新疆境内的巴音沟蛇绿岩对比,二者同属“红海型”洋盆初始洋壳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499.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制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泥河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矿床具有典型玢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是研究玢岩型铁矿成因的良好对象。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泥河铁矿主成矿期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及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工作。主成矿期磁铁矿、黄铁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LREE富集、HREE曲线平直、Eu轻微负异常的特征,与赋矿砖桥组熔岩、闪长玢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一致,结合矿石矿物与围岩的铅同位素特征,推测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可能有少量壳源物质的加入。黄铁矿与硬石膏的硫同位素表现出双峰式分布的特征,说明岩浆活动与三叠纪膏盐层均对硫有所贡献。三叠纪膏盐层在泥河铁矿的成矿过程中,不仅仅是重要的矿化剂,同样是铁质沉淀的氧化剂。综合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泥河铁矿是由次火山岩体演化产生的含矿高温热液在闪长玢岩穹窿顶部,通过交代充填作用形成的玢岩型铁硫矿床。  相似文献   
500.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构造事件,现今保留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哈图沟、清水泉—塔妥和沟里等地区构造变形十分强烈,且发育有呈NWW-SEE展布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研及显微构造研究,对东昆中构造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费氏台和EBSD技术对其进行石英C轴组构分析后认为该剪切带为一压-扭性构造界面,且早期为左旋逆冲,晚期为右旋走滑,变形温度为400~550℃。对剪切带内的石英亚颗粒及动态重结晶粒度测量计算出研究区内韧性剪切带古应力值约为153.791 MPa。哈图沟牦牛山组变形砾岩(4个测点)有限应变测量结果显示,越靠近东昆中断裂带砾石Flinn指数、应变程度、罗德系数(绝对值)越大,且Flinn指数均大于1,属拉伸变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东昆仑东段东昆中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海西—印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