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5篇
  免费   873篇
  国内免费   934篇
测绘学   500篇
大气科学   980篇
地球物理   1729篇
地质学   2752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576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127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991.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管红  朱筱敏 《沉积学报》2008,26(5):730-736
通过对地震、岩心、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将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特征将每个层序进一步划分为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等三个体系域。层序格架和展布受凹陷结构和断裂活动影响,高柳断层以北地区东营组沉积厚度薄,且后期剥蚀严重。南部滩海地区的各层序完整,厚度相对稳定。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南堡凹陷东营组的沉积体系,东北部陡坡带以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为主,西北部和南部缓坡带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层序界面、准层序(组)叠加样式以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均受到构造活动的控制,强构造活动期形成退积式叠加模式,而弱构造活动期对应进积式叠加模式。对层序发育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层序1低位域的扇三角洲砂体和层序2中的浊积砂体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扬  汤青 《地理研究》2018,37(8):1655-1670
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本质所在,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不仅能促进人地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化,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复杂资源环境问题。在梳理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内涵及研究脉络基础上,从哲学和环境史、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人地关系综合表征方法等四方面评述了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① 伴随着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涵的不断演变,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方法也不断发展,丰富了人地关系的理论内涵和方法体系。②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不同研究方法各具特点,并且各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总体上是往综合集成方向发展,如生态足迹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是人地关系综合集成研究的有益探索。③ 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发展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耦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加强新技术手段和新研究方法的运用,完善资源环境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综合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93.
风沙灾害是气象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影响范围大、季节性强、灾害损失大等特点,已成为中国北方沙区的生态灾难,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评估风沙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已有学者对中国风沙灾害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但对区域风沙灾害风险系统评估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建立系统的风沙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在综合分析近30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自然灾害评估方法,从风沙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内涵、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目前风沙灾害风险评估还存在理论不完善、评估模型不合理、孕灾环境指标量化不细致和指标体系繁杂、风险评估方法单一、指标分级和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强、社会经济数据不能空间化等问题。因此,未来在风沙灾害评估研究时需借鉴、引入和融合其他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近年来在风沙物理学、风沙地貌学、防沙治沙工程学、沙漠化遥感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成果,建立多指标的综合风沙灾害评估模型,为预防区域风沙灾害、降低风沙灾害损失和保障"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地震灾害死亡人口快速评估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曦  周洪建  张弛 《地理科学》2018,38(2):314-320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属于地震多发区。在收集分析国内外关于地震灾害死亡人口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选取10种模型以2000年以来中国典型地震灾害为案例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 对于5.7级(含)以下地震,10种模型的评估结果基本都在合理范围内,可采用各评估结果的区间值来支撑应急决策;5.7~6.6级(含)地震,10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可采用多数评估结果指向的死亡人口数量级来支撑应急决策;6.6级以上地震,则只能采用有特定适用范围的基于结构易损性的评估结果来支撑应急决策,且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动态评估方法、地震—地质灾害死亡人口快速评估方法和快速评估软件系统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此研究可为地震灾害死亡人口快速评估模型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5.
以皮里青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小时降水、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实测淹没深度等数据,基于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2010年5月2日、2012年6月3日、2016年5月9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通过精度验证并建立了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个淹没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雨量。相关分析得出喀拉亚尕奇乡累计8 h降雨量与模拟洪水淹没深度的相关性最好,达到了0.96,潘津乡降雨累计5 h的相关性最好,为0.99;通过实测数据对模拟淹没深度进行精度检验得出,喀拉亚尕奇乡和潘津乡两个考察点相对误差分别为0.47 m和0.1 m,误差率分别为31.33%和7.69%,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洪水过程模拟的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洪水淹没情况,能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区流域的山洪过程进行较为精准的模拟;按照山洪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和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得出,预警点累计5 h降水得到对应4个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四级17.84 mm、三级32.39 mm、二级54.21 mm、一级76.04 mm。  相似文献   
996.
以海南岛东寨港、清澜港与三亚河3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综合比较了人工与天然红树林6种重金属(Cd、As、Cu、Cr、Pb和Zn)的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生物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红树林沉积物中,Cd呈现强度—极强度污染,As为中度—强度污染,Cr属中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Cu与Pb表现为无至轻度污染;从区域空间看,Cd污染表现为:东寨港(强度—极强度)>清澜港(强度)>三亚河(无污染),As污染表现为:清澜港(中度—强度)>东寨港(中度—强度)>三亚河(中度);Cr污染表现为:东寨港(中度)>清澜港(轻度)>三亚河(无污染)。2)东寨港人工无瓣海桑、天然白骨壤、人工与天然桐花树、人工与天然海莲,清澜港的天然桐花树Cd的值(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属较强潜在生态风险,东寨港与清澜港的天然正红树林、清澜港的人工无瓣海桑、天然杯萼海桑和天然海莲Cd的值属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红树植物6种参评元素的值与RI值(多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属轻微级;综合而言,Cd、As、Pb和Cr似乎更易引发海莲、桐花树与无瓣海桑的健康风险问题。3)人工与天然红树植物各器官对6种参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体表现为:根>枝>叶;红树植物植株平均富集系数总趋势为:三亚河人工红树林>三亚河天然红树林>清澜港天然红树林>东寨港天然红树林>清澜港人工红树林>东寨港人工红树林。4)人工与天然红树林的重金属转运系数都显示出:叶—枝>枝—根>叶—根;植株平均转运系数总趋势:三亚河人工红树林>三亚河天然红树林>东寨港天然红树林>东寨港人工红树林>清澜港天然红树林>清澜港人工红树林。5)红树植物与林下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控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减少外源重金属污染是维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重要而有效的环节。6)同一地区同种红树植物在吸附重金属能力上人工林略强于天然林,这可能与人工红树林的营林环境、人为扰动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98-2012年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现象,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62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三大自然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1998-2012年间,中国气温变化率为-0.221 ℃/10 a,较1960-1998年增温率下降0.427 ℃/10 a,存在同全球变暖停滞类似的增温减缓现象,且减缓程度更明显,其中冬季对中国增温减缓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74.13%,夏季最小;②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从不同自然区看,1998-2012年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降温显著,其中东部季风区为中国最强降温区,为全国增温减缓贡献了53.79%,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依赖性,减缓期冬季气温下降了0.896 ℃/10 a,而夏季上升了0.134 ℃/10 a。青藏高寒区1998-2012年增温率达0.204 ℃/10 a,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并不显著;③ 中国增温减缓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负相位、太阳黑子数与太阳总辐照减小等因素的影响;④ 1998-2012年中国虽出现增温减缓现象,但2012年之后气温快速升高,且从周期变化看,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998.
Wildlife governance principles (WGPs) identify desirable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s for 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The types of institutional, ec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challenges that WGPs are designed to address also affect governance of public natural resources other than wildlife and in places other than the US. This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a similar set of governance principles might help natural resource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other resource contexts address the particular challenges they face. We describe the process by which we developed WGPs and offer seven practically oriented questions to help natural resource professionals ascertain whether a similar set of principles could improve governance in their context. In some contexts, minor modification of WGPs might be appropriate; in others, the process by which we developed WGPs could serve as a blueprint for formulating appropriate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999.
Participatory scenario planning (PSP) processes rely on accurate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to develop a key set of critical uncertainties. While many stakeholder analysis methods are able to identify stakeholders and describe their relationships, we found these efforts to have limited use in the fast-moving and in-depth approach of PSP research. We find tha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is an efficient, objective, and transparent approach to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in highly contest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our research on Alaska’s Kenai Peninsula to describe how SNA’s ability to contextualize the relations between actors can benefit participator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in advancing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 by focusing on five key research areas: land use, urban system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limate change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ies. All NSFC-funded human geography programs related to these five topics from 1986 to 2017 comprise the sample for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content, teams, and peer-reviewed journal publications supported by these programs are investigated.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SFC’s promotion of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topics in response to national developmental needs and the shifting frontiers of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internationally, its enhance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assembly of specialized research teams. The paper also reports important progress in Chinese human geography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lens of the NSFC, revealing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in the disciplin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calling for furth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nd the NSF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locally suitable and globally influential Chinese human ge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