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SRTM辅助下的RPC模型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PC模型和像方仿射变换模型,构建卫星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的数学模型。按照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利用安平地区的同轨三景影像进行空间前方交会和SRTM辅助下RPC模型区域网平差处理。实验表明,在SRTM辅助下,采用RPC模型区域网平差可提高卫星立体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2.
天绘一号卫星1B级产品以RPC参数形式分发给用户,既保证了产品精度,又实现了传感器技术参数隐藏。本文介绍了天绘卫星RPC模型的定义,给出了基于RPC模型的立体定位方法,针对1B级产品三级验收流程编写了基于RPC模型立体定位的三级验收软件,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RPC模型立体定位在1B级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3.
以"几何约束互相关"模型为基础,将迭代高程等效成"半全局影像匹配"方法中的左右视差,通过匹配代价的聚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多基线立体影像匹配方法 GC~3-P-SGM,并给出了其具体匹配步骤和处理流程。利用天绘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性能和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144.
针对景深突变、区域遮挡等因素导致的倾斜立体影像中同名建筑物角点难以准确匹配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核线驱动和自适应窗口的鲁棒匹配算法。算法分3个阶段:1提取重复度较高、分布均匀的角点特征,并对立体像对进行多类型互补仿射不变特征匹配,以用于后续的几何关系估计;2利用随机采样一致性(random re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来排除地面区域的角点特征,并采用改进的RANSAC算法估计两组倾角迥异的核线关系;3基于步骤2估计的双核线关系求取景深突变区域中角点的近似几何单应变换,并联合自适应窗口方法实现同名建筑物角点的精确匹配。最后,通过多组高分辨率无人机倾斜影像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5.
在简要分析煤炭地质学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地质保障技术、煤岩检测技术方面的主要进展,同时指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学科发展方向。认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地质学应围绕“提供充足绿色煤炭”和“减轻煤矿地质灾害”的煤炭工业发展目标,以攻克煤炭绿色勘查、精准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中的关键地质理论和技术瓶颈为突破口,聚焦以下方面开展研究:①煤系矿产资源共伴生规律、协同勘探技术与开发地质条件精准评价方法;②智能物探仪器和钻探装备研制;③煤层中断层属性的叠前地震反演技术,槽波地震联合勘探技术、槽波雷达探测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的创新试验;④孔中、孔间、孔-巷、巷-巷等多方式立体探测与精细解释技术;⑤工作面煤/岩界面识别的多参数综合成像技术;⑥采动应力耦合叠加效应下煤矿动力地质灾害演化机理与微震监测和视电阻率法动态预警技术;⑦多源异构地质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动态地质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146.
高分辨率星载遥感立体像对3D测量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具备立体测量功能的高分辨率卫星不断增多,使利用星载遥感影像立体像对获取DEM逐渐成为可能。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相比,星载方式平台稳定,其姿态控制与测量精度较高,能充分保证3D测量的精度。对Quick-BirdI、KONOSS、POT5 3种卫星相似的立体成像方式进行研究,利用星历和姿态内插方法确定多中心投影的外方位元素初始值,利用前、后视共线方程及误差方程构建通用的立体测量数学模型,最后由若干控制点解算出立体测量所需定向参数。以SPOT5数据为例,进行外方位元素解算及模型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3D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7.
影像匹配算法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振戈 《测绘学院学报》2000,17(2):115-118,130
通过对数据摄影测量、心理物理学、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影像匹配理论探讨,尝试把没的匹配研究路线揉全中在一个算法模型中,从而将心理物理学、计算机视觉、数字摄影测量领域的影像匹配问题联系起来,并对数字摄影测量的影像匹配算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8.
建筑物高度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生态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选择2011年Geoeye-1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立体像对数据,结合Google Earth数据及实地建筑物高度测量,分别利用单幅遥感影像和立体像对计算建筑物高度,并以实测建筑物高度数据验证不同方法的提取精度,进而比较这2类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利用立体像对提取建筑物高度的方法更加精确,提取结果误差在2.8 m以内,能够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建筑物高度,具有实用价值;单幅遥感影像阴影提取建筑物高度适用于建筑物高大、毗邻建筑物间隙大、周围无遮挡的情况,而立体像对提取建筑物高度不受建筑四周环境影响,在建筑物密集分布、高度均一的情况下,其普适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9.
城市暴雨内涝是城市最普遍的自然灾害之一。受城市复杂下垫面环境的影响,城市暴雨积水具有响应时间短、淹没速度快的特点。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是城市地表汇水分析的关键,是暴雨积水分析的基础,而传统方法构建的DEM不能满足复杂下垫面环境下城市暴雨积水淹没分析的需求。本文以构建顾及地表汇水分析的城市DEM为目的,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思想和地形修正思想的DEM构建方法,即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大范围DEM与车载激光扫描技术构建的城市道路高精度DEM相融合,再利用影响雨水汇流路径的建筑物、水系等要素对DEM进行修正的构建方法。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公主坟地区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DEM在道路区域高程精度可达厘米级,实现了对城市道路易积水区域的重点表达,基于该DEM的汇水分析结果基本符合城市下垫面汇水特点,因此,本文构建的DEM适用于城市道路、桥区汇水路径分析和积水淹没分析。  相似文献   
150.
Different high‐resolution techniques can be employ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surface of glaciers. This is typically carried out using efficient, but also expensive and logistically demanding,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technologies, such as airborne scanners and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s. Recent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in the field of image analysis and computer vision have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cost photogrammetric approach,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structure‐from‐motion’ (SfM). Combined with dense image‐matching algorithms, this method has become competitive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3D models. However, several issues typical of this approach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application in glacial environments. In particular, the surface morphology, the different substrata, the occurrence of sharp contrast from solar shadows and the variable distance from the camera positions can negatively affect the image texture,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obtaining a reliable point cloud from the imag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test the structure‐from‐motion multi view stereo (SfM‐MVS) approach in a small debris‐covered glacier located in the eastern Italian Alps, using a consumer‐grade reflex camera and the computer vision‐based software PhotoScan. The quality of the 3D models produced by the SfM‐MVS process was assessed via the comparison with digital terrain models obtained from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 surveys that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epoch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rrain gradients and different substrata (debris, snow and firn) was also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accuracy of the reconstruction by SfM‐MVS versus TL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this new photogrammetric approach is similar to the quality of TLS and that point cloud densities are comparable or even higher compared with TLS. However, special care should be taken while planning the SfM survey geometry, to optimize the 3D model quality and spatial coverage.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