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603篇
地质学   1845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4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甘肃平凉地区约80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俊峰  苏英 《地理研究》1994,13(4):90-97
将该地约80万年以来的植被发展和气候变化历史划分为14个大的阶段.其中距今约80-78万年、20-14万年、10-1万年三个阶段的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气候干冷;距今约78-64、55-46、14-10万年三个阶段植被主要为落叶阔林,气候温暖湿润;其它阶段的植被和气候处于上述二者之间.全新世早、中期,本区气候较现代温湿,晚期趋于温凉半干旱.  相似文献   
992.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排放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海拔 3400 m,面积 4038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2001年 5~9月的非冰冻期,其主要沼泽类型木里苔草沼泽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51~ 8.20 m g/(m 2· h),平均值为 2.87 m g/(m 2· h);乌拉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36~10.04 m g/(m 2· h),平均值为 4.51 m g/(m 2· h)。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沼泽类型之间CH4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季节变化上,没有明显的排放高峰。根据代表性观测点的CH4平均排放量、日数和沼泽总面积推算,非冰冻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的排放量为 0.052Tg/a。  相似文献   
993.
??????????????????????????????????????????????????μ?????????;????????????????ī????????????????????????????????????????????塢?????????????????????????????????????????????о?????????????,???????????????????????????????????????????,??????????????????????  相似文献   
994.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在极震区出现了黄土场地放大效应,为了从理论上解释黄土场地放大效应的原理,本文利用地脉动测试了极震区2个典型的黄土场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黄土覆盖地区场地卓越频率特征显著,即在同一区域内山顶卓越频率较低,集中在1~2Hz,山沟卓越频率较高,集中在3~6Hz;同时,黄土场地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为厚黄土分布特征,其场地卓越频率在1.3~1.8Hz,与地震观测波的卓越频率1.0Hz接近,呈现出较明显的场地放大效应。结果与实际受灾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95.
Rivers are positive feedback systems and, once established and dominant, tend to maintain and enhance that dominance. Thus, major rivers ought to persist. Rivers, some 60 m.y. old (Eocene), that are extant and have been continuously active since initi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Australia. Other rivers of equal or even greater antiquity, but with slightly checkered chronologies, also persist in the landscape, as do the ghosts of others. Rivers of similar antiquity occur in other Gondwanan landscapes. [Key words: rivers, antiquity, persistence, drainage anomalies, Australia.]  相似文献   
996.
The semiarid loess area in north Shaanx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reas of water erosion in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project “Grain-for-Green”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1999, with significant effect. Vegetation, rainfall, soil, and topography are the most dominant natural factors affecting soil erosion;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four factors on runoff and soil loss at the runoff-plot scale over five years and use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to compare the impacts of these factors. Five runoff-measuring sites were established in fiv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impacts of the four factors on runoff were: rainfall > soil > topography > vegetation, and the relative impacts of the factors on sediment yield were soil > runoff > rainfall > topography > vegetation. We also analyzed the weights of these four factor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during the wettest year alone. For that year,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the factors on runoff were topography > rainfall > soil > vegetation, and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the factors on sediment yield were runoff > soil > rainfall > topography >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997.
在滑坡的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定量化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国内外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利用GIS工具提取地形、岩性、距河流或断层带的距离、土地类型、植被、降雨、河流密度等因子进行分析和计算。这些指标在滑坡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能针对不同的滑坡类型提供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提取的这些因子中在区域上有些是共性因子,如岩性、降雨等;三是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研究专门针对陕西北部地区广泛发育的一种称之为"黄土崩塌"的滑坡类型,运用国际上流行的滑坡风险管理理论,确定其风险评价总体指标体系;基于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的统计规律,分析了黄土崩塌危险性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危害性的主要因素,从失稳可能性评价指标、崩塌强度评价指标、承灾体评价指标和易损性评价指标4个方面共确定了16大类36个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进一步的陕北黄土地区斜坡单元崩塌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压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不同循环次数冻融试验研究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改变了土的粒径分布,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中细颗粒不断增加,土体孔隙比变大,从而使得土体密度变小,但减少的量很小;冻融循环作用使土的压缩系数增大,压缩模量减小.  相似文献   
999.
以宝鸡市地震小区划为依托,选取渭北典型黄土台塬场地,采集大量不同深度(1m、3m、5m)原状马兰黄土样品进行动三轴震陷试验,研究不同深度黄土震陷变化规律。建立了震陷曲线数学模型,分析表明,震陷基本参数起始动应力受含水量影响最显著,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临界动应力与极限动应力受含水量影响不明显,但含水量大于塑限后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小。震陷基本参数与孔隙比呈负相关关系,存在一特征孔隙比,当大于该特征孔隙比后,震陷临界动应力和极限动应力随孔隙比增大而迅速减小。提出一种表征震陷敏感性的指标¬—震陷敏感性系数Sc,反映震陷发生难易程度,其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孔隙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在山西运城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的现场试坑浸水试验,首次将土压力数据传感器引入浸水试验当中,较为精确记录了试验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压力的变化特征,并将此变化特征与试验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解了二者之间的变化方式及规律,从而阐明了湿陷性黄土遇水发生湿陷而产生沉降变形的临界条件及时间点,即沉降或突降的发生一般是在土层压力变化至最小或接近最小的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