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3篇
  免费   2958篇
  国内免费   6939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20722篇
海洋学   139篇
综合类   1043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593篇
  2020年   560篇
  2019年   672篇
  2018年   570篇
  2017年   741篇
  2016年   910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1193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214篇
  2011年   1122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855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718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660篇
  2000年   604篇
  1999年   577篇
  1998年   558篇
  1997年   526篇
  1996年   476篇
  1995年   354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文广 《铀矿地质》2016,(5):270-278
内蒙古二连盆地产在下白垩统碎屑岩系中的砂岩型铀矿床,其矿化与地沥青密切相关,有铀矿物存在之处必有地沥青;岩石中也普遍含地沥青。笔者通过蚀刻α径迹示踪,对铀含量在(200~1770)×10~(-6)的碎屑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采用分子量计算方法确定了该地区含铀碎屑岩中的铀是以多种超显微铀矿物形式存在。其中,以赛汉高毕铀矿床为代表,铀主要形成复成分磷钙铀矿。其它铀矿床也普遍有复成分磷钙铀矿产出:巴彦乌拉矿床样品因钙含量低、硅含量高,则铀石多于复成分磷钙铀矿;道尔苏矿床以铀石和磷铀矿为主,有少量沥青铀矿及复成分磷钙铀矿;哈达图矿床主要是沥青铀矿,未见复成分磷钙铀矿。除了地沥青之外,各矿床中与铀矿物共生的主要矿物还有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由此推断,铀矿床的可能成因是:来自盆地深部的UH_3、PH_3、CaH_2、SiH_4、FeH_2、H_2S等在伴随油气向上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降低和氧化作用而发生分解及凝聚,形成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同时派生出含U、P、Si、Ca等的氧化物的低温热水溶液,并最终结晶析出铀矿物,形成有大量黄铁矿共生的铀矿体;而油气经过长期挥发,最终演变成地沥青,成为铀矿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镜下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X衍射分析等,总结了研究区各金矿床(点)的矿物物性、成分、分布等特征。矿物学的研究表明,整个成矿过程和构造动力变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西拉木伦钼铜多金属成矿带处于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的过渡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与中生代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在中生代受多种构造体系的制约,如中亚造山带造山后期局部伸展、蒙古-鄂霍茨克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古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和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事件的影响等。西拉木伦成矿带成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钼铜矿成岩成矿主要集中在260~220Ma、180~150Ma和140~120Ma三个时期。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构造演化历史,推测这三期成矿作用主要与造山后局部伸展、构造体系转折和陆内伸展(岩石圈减薄)过程有关,并相应建立了"车户沟式"、"鸡冠山式"和"敖伦花式"三类斑岩钼铜矿床成矿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岩石的酸碱性、岩浆来源、岩浆的氧逸度、岩浆演化方式、构造背景等因素,制约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994.
对平顶山金矿中52件石英样品的天然热发光曲线特征研究表明,含金或富含金石英的热发光曲线以双峰或多峰为其主要特征,不含金的石英以单峰为其特征,石英热发光曲线特征可作为指示金矿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95.
The Sawuershan reg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gold metallogenic belts of 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Kalatongke island arc zone of north Xinjiang, NW China. There are two gold deposits in mining, namely the Kuoerzhenkuola and the Buerkesidai deposits. Gold ores at the Kuoerzhenkuola deposit occur within Carboniferous andesite and volcanic breccias in the form of gold‐bearing quartz–pyrite veins and veinlet groups containing native gold, electrum, pyrite, pyrrhotite and chalcopyrite. Gold ores at the Buerkesidai deposit occur within Carboniferous tuffaceous siltstones in the form of gold‐bearing quartz veinlet groups and altered rocks, with electrum, pyrite and arsenopyrite as major metallic minerals. Both gold deposits are hosted by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faults associated with intens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he typical alteration assemblage is sericite + chlorite + calcite + quartz, with an inner pyrite–sericite zone and an outer chlorite–calcite–epidote zone between orebodies and wall rocks. δ34S values (0.3–1.3‰) of pyrite of ores from Kuoerzhenkuola deposit are similar to those (0.4–2.9‰) of pyrite of ores from Buerkesidai deposit. δ34S values (1.1–2.8‰) of pyrite from altered rocks are similar to δ34S values of magmatic or igneous sulfide sulfur, but higher than those from ores. 206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data of sulfide from ores range within 17.72–18.56, 15.34–15.61, and 37.21–38.28, respectively. These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imply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might originate from multiple, mainly deep sources. He and Ar isotope study on fluid inclusions of pyrites from ores of Kuoerzhenkuola and Buerkesidai gold deposits produces 40Ar/36Ar and 3He/4He ratios in the range of 282–525 and 0.6–9.4 R/Ra,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mixed source of deep‐seated magmatic water (mantle fluid) and shallower meteoric water. In terms of tectonic setting,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Sawuershan reg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epithermal. These formations result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protracted volcanic activity, hydrothermal fluid mixing, and a structural setting favoring gold deposition. Fluid mixing was possibly the key factor resulting in Au deposition in the gold deposits in Sawuershan region.  相似文献   
996.
伊吾县阿克萨依金矿是在伊吾县马依当阿克萨依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型矿床。文章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调查和研究,结合马依当阿克萨依金矿的地质特征,总结该地区的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据已有资料初步认为:早期发生脆韧剪切,金初始富集,为金成矿矿源之一,华力西中期石英闪长岩及后期变质作用为金成矿提供深部矿源和热源。近北西西向的一系列叠瓦状断裂构造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空隙,构成矿物迁移和聚集场所。该矿在东天山造山带地区具有代表性,初步预测在阿克萨依及其外围地区有3个靶区。该类型金矿的发现,对今后在该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由于矿床定位影响因子较多,并且这些因子与矿床位置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所以一直以来,矿床定位只能实现定性化预测。RBF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够使矿床预测由定性预测发展为定量预测。这里应用RBF神经网络法对浙江某地区铅锌矿进行了综合物化探找矿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率很高,可以定量用作对隐伏矿床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Streltsovka火山岩型铀矿床和中国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构造控制特征:走滑挤压至拉张伸展的构造转化是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机制;盆地格网状断裂构造对铀的成矿起着导矿、控矿和容矿的作用;多次构造叠加形成的独特的盆地二元结构是成矿的有利因素.根据对这些构造控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火山岩型铀矿床找矿勘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深入研究界牌岭锡矿床的成因类型,系统研究了该矿床成矿母岩的产出形式、成岩年龄、岩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副矿物成分、稀土元素含量等特征;同时,着重研究了该矿床锡一钨矿化与蚀变的类型、化学成分及相互间的共生一分带特征;并且研究了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界牌岭锡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其成矿母岩是浅成一超浅成侵位的,因而又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其成因类型应属于斑岩一云英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柴河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沈生 《矿产与地质》2010,24(4):318-321
柴河铅矿成矿物质来源是多源的。矿质来源主要来自下伏的老基底岩石,部分来自矿床围岩——高于庄组条带状白云岩。基底岩石中的含矿热卤水,沿NF1这条切割震旦系地层到达基底岩石的断裂上升,运移到震旦系高于庄组成矿有利围岩(条带状白云岩)中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