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824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4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华北陆块晋冀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金属和能源矿产资源基地,近年来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使之成为我国重点找矿地区之一,需要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华北陆块晋冀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10个成矿亚带,初步建立了Al-Fe-Au-Pb-Zn-Ag-Cu-煤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和多系统控制的特点,在时间演化上表现为多旋回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特点,主要成矿期有前寒武纪,寒武纪-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其中晚侏罗-早白垩世是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大爆发期。该带产出的矿床类型复杂多样,与岩浆有关成矿作用有岩浆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海(陆)相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和石英脉型,变质成矿作用有沉积变质型、绿岩建造型,层控成因矿床有碳酸盐岩中热液型,沉积成矿作用有海(陆)相沉积型、砂矿型、风化壳型矿床等。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铝土矿、铁、金、锰、钼、铜、铅锌、煤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26个重点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以昌都市左贡县扎玉镇为例,选用中巴地球资源二号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用遥感软件提取植被指数并进行密度分割,确定植被覆盖度,并对其进行分级; 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取坡度信息,并对坡度进行分级; 在1∶ 5 万比例尺下修正已有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统计扎玉镇 76. 26%的土壤处于轻度及以下侵蚀状态,强烈及以上的土壤侵蚀比例达 5. 48%,土壤侵蚀剧烈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地部分,中度侵蚀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林草地部分,因此土地利用合理化以及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减小土壤侵蚀强度。  相似文献   
53.
Z油田主要含油层系包括白垩系-中侏罗统低幅度背斜构造油藏、中三叠统盐檐断鼻油藏和上三叠统岩性圈闭油藏3种油藏类型。通过对紧密围绕盐有关的构造和有效盐窗这两个影响Z油田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的研究认为成藏模式为"盐下生成、盐窗沟通、盐边盐间断层输导、高点聚集、后期保存"。Z油田油源充足,盐窗大而有效,多种有效的输导体系,圈闭类型多而好,埋深适中,储盖层发育且配置良好,侧向遮挡条件具备且后期保存条件良好,可作为今后勘探首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54.
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根据IUCN(2005)提出的13类地质主题分类标准将区内的地质遗迹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地质遗迹点。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对重建古特提斯构造域、研究天然地震机制、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可西里区内地质遗迹和前人资料恢复出可可西里石炭纪以来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5.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河发源于东昆仑山脉,末端注入盆地中东部的察尔汗盐湖,是该盐湖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极大地影响着该盐湖的成盐演化过程。格尔木河的主要支流—昆仑河和雪水河都是由冰川融水形成,因此该流域内的冰川进退对河流径流量变化和谷地填充地层的物源有着重要影响。该流域内主要的填充地层为昆仑河砾岩(河流相)、纳赤台沟组(冲洪积相)和三岔河组(河湖相)。在三岔河组之上,发育了4~5级阶地,除最高的T5之外,其它均为以三岔河组为基座的内叠阶地(少部分河段以昆仑河砾岩为基座)。根据前人的研究,昆仑河砾岩沉积的年代为1 269~1 042 ka(ESR年龄);纳赤台沟组堆积于482~642 ka之间(ESR和TL年龄);三岔河组形成于355~95 ka(ESR和U系年龄)、90~16 ka(OSL年龄),T5~T1阶地基本形成于16~4.6 ka之间。由于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不同学者对三岔河组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对阶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4级或5级阶地)。但是,对T5~T1阶地形成时代有较一致的观点,即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对于格尔木河河流地貌过程的驱动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驱动了该区域河流地貌的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构造活动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6.
根据天然气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地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和收集该地区18个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的83个天然气样品,分析其组分和C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烃类含量介于79.24%~99.81%之间,天然气比重介于0.72~1.36之间,天然气干燥系数(C1/C2+)介于1.04~617.8之间,甲烷C同位素值介于-51.4‰~-24.2‰之间,乙烷C同位素值介于-34.2‰~-17.4‰之间。在此基础上,对该区不同构造带的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天然气类型可划分为腐泥型气、腐殖型气、混合气3类,柴西北部天然气主要为腐泥型气和混合气,少量腐殖型气;柴西南部主要为腐泥型气,少量混合气。同时,建立了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指标,对该区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今后的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58.
《Resource Geology》2018,68(4):425-445
The Laiwu Fe deposit is the largest skarn‐type deposit in West Shandong in China, with an estimated reserve of 290 Mt of iron ore.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mphiboles in altered dioritic rocks of this deposit. Three generations of amphibole group minera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se rocks. The first type (Type 1) is a hornblende with a generally euhedral crystal shape, 150–500 μm in size, and dominantly occurs in the host monzonite. The second type (Type 2) of hornblende occurs as fine grains (<100 μm) or concentric rims, less than 50 μm in thickness, around the Type 1 hornblende. The third type (Type 3) of amphibole is anhedral actinolite occurring along the boundary or the cracks of the Type 1 or 2 hornblende grains. The Type 1 hornblende has higher FeO (12.5–15.6 wt.%) and lower MgO contents (11.2–14.6 wt.%) than the Type 2 hornblende, which has an FeO content ranging from 8.8 to 10.5 wt.% and MgO content ranging from 14.2 to 17.1 wt.%. The Type 3 actinolite shows the lowest FeO (4.6–6.4 wt.%) and highest MgO (19.8–21.2 wt.%) contents. We infer that the Type 2 hornblende formed from Fe‐rich hydrothermal fluids released during rapid upwelling of the crystallizing magma. The fluids were relatively reduced and enriched in Fe. The Type 3 actinolite formed by coupled 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and its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features denoting Fe‐enrichment events. Our study of these types of amphibol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ore form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59.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窝状洞穴以其精致的形貌和众说纷纭的成因吸引着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的兴趣。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主要产于晚白垩世丹霞组二段(锦石岩段)风成砂岩的崖壁上。本文以园区长老峰锦石岩寺和睡美人禄意堂两处蜂窝状洞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了解洞穴生长环境,定量统计分析其形态特征,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探讨洞穴形成与盐风化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蜂窝状洞穴所在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渗透性较好;洞穴开口均向下朝向锦江,有利于来自锦江河流的湿润水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小洞内部;洞穴开口基本服从泰森多边形分布。因此,碎屑颗粒相对比较均匀的风成砂岩为丹霞山蜂窝状洞穴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基础,锦江河流为盐风化提供了必要的湿润水汽和盐分。在初始发育阶段,从岩壁上最适合盐风化作用的若干个点开始形成细小的坑洼,逐步向同层位扩张。单个小洞穴由于盐风化作用,洞穴内部风化速率大于洞穴开口边缘,导致蜂窝状洞穴内部空间扩大较快。然后,蜂窝状洞穴的发育突破纹层的限制,逐步加大、变深而呈泰森多边形规则分布。最终,随着洞穴加深,在重力、风力的影响下,蜂窝状洞穴隔壁减薄失稳,洞穴消亡。  相似文献   
60.
柳河盆地中生代地层发育有中侏罗统侯家屯组,下白垩统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沉积相为扇三角洲-湖泊相。根据岩性变化和岩相组合,将下白垩统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和8种充填类型。根据盆地构造和层序特征,划分为5个构造发育阶段,分别是中侏罗世初始凹陷阶段、晚侏罗世抬升剥蚀阶段和早白垩世的3个火山喷发-沉降阶段。柳河盆地是一个受走滑张扭-走滑压扭机制控制的走滑伸展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