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2篇
  免费   840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1510篇
地球物理   1073篇
地质学   1735篇
海洋学   972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识别出了三级层序边界,并对各层序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建立了研究区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岩芯和测井相的综合分析,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了沉积相的划分,建立了研究区的精细沉积相模型,并对沉积相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2.
73.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8,350(7):435-441
Many observers and commentators have used the case of ozone science and politics as a role model for climate science and politics. Two crucial assumptions underpin this view: (1) that science drives policymaking, and (2) that a unified, international science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one voice” of science that speaks to policymakers. I will argue that these assumptions are theoretically problematic and empirically questionable. We should realize that both cases, ozone and climate, are profoundly different and only have superficial similarities. Ozone science developed late, but efforts to protect the ozone layer happened swiftly. The relation between carbon dioxide and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decades, but efforts to control global warming have failed so far. I will discuss the linear model of the science-policy relationship and use the typology of tame and wicked problems to explain this stark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榆神矿区局部基岩顶面中新世-中更新世土层缺失的机理及其与矿井涌水灾害的关系,采用地质钻探、野外观测、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基岩顶面标高与残留土层厚度的关系,运用\  相似文献   
75.
泡沫混凝土隧道减震层减震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泡沫混凝土隧道减震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围压、应变率条件下泡沫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试样的单轴破坏形态由骨架坍塌破坏逐渐转化为劈裂剪切破坏,峰后应变软化与材料脆性增强;随着围压的增加,材料强度增加且延性增强,峰后由应变软化逐渐转换为应变硬化。在中等应变率范围内(10?5/s ~10?3/s),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泡沫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近似呈指数增长,同时峰后残余应力增长明显,且塑性应变越大,应变率对峰后应力的影响越大。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初步建立了泡沫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依托嘎隆拉隧道,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减震层剪切模量、厚度及减震层-衬砌界面特性3个因素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区隧道工程减震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在回线源瞬变电磁发展的早期,往往使用圆回线产生的场来近似模拟多边形回线的场。为了对这种近似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以矩形回线为例,对圆回线近似模拟多边形回线的误差进行计算。首先,根据给出的圆回线和矩形回线内外任一点的感生电动势新的计算方法,对两种回线装置内的感生电动势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扩散场早期,圆回线和矩形回线场的等值线分布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在扩散场中晚期,两种回线感生电动势相对误差较小。两种回线感生电动势相对误差的变化特征可以用感应电流烟圈扩散的理论进行解释。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可知,圆回线近似矩形回线会对浅层电性结构分析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发育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对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丰富的沉积构造,底层面构造、软沉积变形构造是主要的两种类型。这种深水沉积构造组合能够很好地揭示研究区广泛发育的一定坡度背景下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滑移-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是研究区发育最为广泛的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滑移-滑塌及软沉积变形构造为触发机制沉积响应,底层面构造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响应。综合分析研究区地层发育的大量凝灰岩夹层、深水泥岩中发育的植物碎屑、深水砂岩中发育的大量浅黄色泥砾等沉积特征,认为地震、火山喷发及季节性洪水为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最有利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78.
陕北地区延长组发育低(特)渗储层,除发育通常的高阻油层外,还极易形成低阻油层;因此,低阻油层的发现,极大拓宽了该区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领域。根据志丹油田樊川油区长61的石油地质特征,结合大量实验和生产数据资料的分析对比,对该区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宏观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61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泥质含量及放射性砂岩的存在,是低阻油层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实际试油和测井资料的对比可见,应用计算自然电位与自然电位曲线重叠法可以快速直观显示其含油性,声波时差-深电阻率的交会图与自然伽马-深电阻率交会图相结合可有效识别低阻油层。对区内85口探井进行了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在长6发现了初次解释所遗漏的45个低阻油层,油层数由原来的117个增加到162个,净增27.8%。  相似文献   
79.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上海地质条件为基础,根据最近十几年分层标和含水层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沉降层,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上海的主要沉降层是第五砂层。从第五砂层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和水位与变形的关系出发,结合室内实验的结果,指出第五砂层的变形特征是地下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反复上升-下降时,变形以弹性为主、一般情况下则以塑性变形为主、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以及存在蠕变变形。在建立地面沉降模型时必须考虑含水砂层的这些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80.
孔牧  杨少平  刘应汉 《物探与化探》2003,27(6):452-454,461
在东北森林沼泽区的几个矿区(点)上,通过以泥炭、腐殖层土壤为采样介质的区域化探异常追踪查证方法技术试验研究,发现Au、Ag、Cu、Pb、Zn等主要成矿元素的测量结果与水系碎屑沉积物、残坡积物的基本一致,对矿体均有良好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类景观区化探找矿工作中有机质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