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的误差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河锦 《地质论评》1998,44(3):328-335
本文讨论了测量Kubler指数时产生的误差来源;提出以统计学方法描述“Strip型”衍射峰的半高宽度及其误差大小;以衍射强度、衍射峰形态与测量条件关系式描述“Digital型”衍射峰半高宽的测量误差大小。并特别提出了数字化衍射仪平滑操作产生的误差原理和总体趋势。提出的原理及公式,不仅适合半高宽的误差计算,也适合于其他衍射参数的分析计算,并可用于数字化光谱分析计算中。  相似文献   
82.
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粘土矿物变化规律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渤海辽东湾地区三口探井的泥岩岩屑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资料为依据,从粘土矿物组合,演化特征出发,论述了该地区粘土矿物,主要是蒙/伊混层矿物中蒙脱石层的转化规律,指出粘土矿物的转化主要是受温度,压力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并根据蒙/伊混层矿物中蒙脱石层的百分含量划分四个转化带,依据这四个带对这一地区的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划分,进而阐明其在石油地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成藏年代学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前沿领域。80年代以来,随着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方法、同位素测年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新方法或新技术的引入,成藏年代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由传统的间接向直接研究、宏观向微观研究,以及定性向定量(或定期向定年)研究的重要转变。间接研究与直接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或定期与定年)研究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成藏年代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对于叠合盆地的成藏年代与成藏史研究尤为必要。就各种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4.
利用特别研制的纯化装置有效地除弃有机杂质气体,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砂岩储层伊利石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分析获得了逐渐上升的阶梯型年龄谱.低温阶段伊利石的年龄小于地层年龄,大于但可能接近于油气成藏最早的年龄;高温阶段坪年龄明显老于地层年龄,反映了陆源碎屑伊利石的年龄,用于探讨盆地沉积物的物源.松辽盆地北部下...  相似文献   
85.
提要: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 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 Ma和145~115 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 Ma和130 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 ℃和125~118 ℃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 Ma和140~128 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 ℃、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 Ma和140~128 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相似文献   
86.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新兴的学科发展方向。烃类充注之后,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停止生长,故可利用自生伊利石的年龄来推断储集层中油气藏形成的最老年龄。砂岩样品中存在的有机质在质谱仪离子源中产生的覆盖40Ar峰的有机碎片离子m/e36-m/e40将导致错误的同位素分析和年龄谱结果。经预处理后的伊利石样品加热后在质谱仪离子源中确实产生了有机碎片离子m/e36-m/e44,为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必须完全清除有机杂质气体。在攻克了有机杂质气体纯化技术之后,笔者开展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内3个富油气二级构造带油气藏砂岩自生伊利石40Ar-39Ar法定年研究,采取样品清洗、循环冷冻—加热法破碎样品、经苯-甲醇混合试剂洗油、采用离心机分离粘土矿物。自生伊利石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最初低温阶段综合年龄结果表明,惠州凹陷珠海组和珠江组自生伊利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1)Ma和(9.9±1.2)Ma,惠州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关键时间为10Ma左右。结合该区断裂发育史、油气成藏组合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进一步分析认为,中中新世末—晚中新世末的晚期断层活化加强了新近系油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87.
断层泥自生伊利石年龄分析及其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剪切带的活动年龄及其相关的隆升/剥蚀速率可以通过各种同位素技术进行直接测定和计算。相比较而言,由于形成于浅部低温环境,老的碎屑物质和新的重结晶物质相互掺杂,脆性断裂的同位素年龄往往代表的是一个混合年龄,难以反映其真实的活动时间。近些年来,断层泥自生伊利石定年方法在地表脆性断裂的年代学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断层泥中自生伊利石的生成过程、形貌特征和定年原理,并简要介绍了样品的处理过程和伊利石多型相对含量的确定方法。近几年,这种方法逐渐被应用于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山前飞来峰活动时代的确定,为青藏高原东缘早期的构造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年代证据。  相似文献   
88.
对我国浙南温州渡船头伊利石矿的热膨胀性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1300℃温度区间内,其热膨胀性表现为先收缩后膨胀再收缩的特性,其中在1300℃之后不同类型矿石的热膨胀性亦不同。伊利石的这种热膨胀性与其在加热过程中晶体结构及物相的变化密切相关。伊利石矿中的铁质杂质矿物对其热膨胀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9.
Abstract Illite crystallinity (IC) analyse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Shimanto accretionary complex of the southern Akaishi Mountains, eastern Southwest Japan confirm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he grade of diagenesis/metamorphism in a sediment-dominated accretionary complex. Reproducibility analyses of IC values show a variance of about 15% from the mean. Data from three traverses, which transect across-strike sections of ∼25 km,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he IC distributions have specific overall trends. The IC values belong to the lQwer anchizone and the zone of diagenesis. The IC distributions may be controlled locally by structural features, but there are no distinct relationships with regional-scale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is may indicate that the heterogeneous geothermal rise affected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al and diagenetic/metamorphic framework of the accretionary sequence. Along-strike variations of grade tend to increase toward the northeast where a Middle Miocene granitoid occurs. Hence, the original diagenetic/metamorphic framework of this part of the Shimanto Belt was presumably overprinted during the Middle Miocene.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asurement and study of Kübler Indexes (KI) of illite, "crystallinities" of chlorite (ChC), and apparent mean crystallite sizes and lattice strain of both illite and chlorite of the Jinshan ductile shear zone in the Jinshan gold deposit of East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KI values and apparent mean crystallite sizes of illite decrease and the lattice strain of chlorite apparently increase, whereas the apparent mean crystallite sizes of chlorite and the lattice strain of illite remain constant, from altered mylonite to altered and higher-strained ultramylonite in the shear zone. Only slight decrease of ChC is observed.
An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KI and apparent mean crystallite sizes in altered mylonite with lower strain, where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ChC and apparent mean crystallite sizes in altered ultramylonite with higher strain. No any correlations between KI and lattice strain exist, where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C and lattice strain occur separately in the altered mylonite and ultramylonite. It is suggested that illite Kiibler Indexes and chlorite "crystallinities" most likely reflect deformation behaviors and mechanisms of altered rocks although other factors involving water/rock ratio may apply as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