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0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测绘学   268篇
大气科学   1380篇
地球物理   861篇
地质学   1340篇
海洋学   702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57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地磁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地磁场与气候变化的统计研究早已表明,二者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对它们的关系给出一种可能的物理解释。利用近600年的地磁场模型资料和全球平均温度序列分析了两者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有很好的对应,且地磁场变化超前于全球气温变化。从地磁场的变化来看,21世纪初全球变暖的趋势应该减缓。文中对地表浅层热场(地热带、火山和地温场)的分布特征与地球内部软流圈-岩石圈边界上焦耳热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浅层热场与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可能暗示地表浅层热场是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反映,地磁场通过焦耳热的不断释旋影响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2.
典型干旱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运用NCAR -LSM (Landsurfacemodel)模式对典型干旱区—沙漠站进行了独立试验 (Off line) ,检验了LSM模式在典型干旱地区的性能 ,并分析了典型干旱地区的陆面特征。结果表明 :LSM模式对干旱地区有较好的模拟性能。在不同的季节 ,典型干旱地区的感热和潜热有着不同的特征 ,4月份的感热通量较大 ,约为 4 0 0W·m-2 ;1月和 8月相对较小 ,约为 2 30W·m-2 。 1月和 4月的潜热通量很小 ,约为 4~ 6W·m-2 ,可以忽略 ;但 8月份的潜热通量大 ,平均最大约为 12 0W·m-2 ,当有降水发生时 ,潜热通量可达 5 70W·m-2 ,与感热通量相当。  相似文献   
73.
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楠生 《地质科学》2002,37(2):196-206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数据,首次系统地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内的岩石热导率、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对600多个岩石热导率和100多个实测岩石生热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沉积盆地中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与其岩性、埋藏深度和地层时代密切相关.随深度和地层时代的加大,岩石热导率增大;塔里木盆地的岩石热导率的总体平均值最大,而柴达木盆地的最小.岩石生热率在上地壳的分布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但在沉积盆地的深度范围内几乎不变,其分布是均匀的,仅不同岩性的生热率差别较大.估算的岩石放射性生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占到盆地地表热流的25%~45%.因此,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参数不仅与盆地的地温分布和大地热流特征密切相关,还可以为该地区盆地热历史恢复及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数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74.
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各子台背景噪声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永廷  夏爱国  赵庆 《内陆地震》2002,16(4):366-371
选取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中 1 1个子台的背景噪声数字记录 ,计算并分析其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以及噪声功率谱 ,最后确定出各台址背景噪声相对集中的频段  相似文献   
75.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研究》2002,21(6):742-752
空间相互作用是先于城市体系而存在的重要概念 ,引力模型是描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函数之一 ,但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明确而且实际应用有局限。本文首先从城市地理系统的广义分形假设出发 ,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 ,使其从一个经验模型上升为理论模型 ;进而引入时变函数和时滞参数将引力模型推广为更为一般和更加实用的形式 ,为发展城市引力过程的空间互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借助 194 9~ 1998年 5 0年的人口演化数据 ,以北京 -天津的空间相互作用为实例 ,对基于城市引力关系的空间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 ,从而提供了城市网络空间相互作用广义引力分析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6.
远东热点:朝鲜半岛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周边的中,俄,日三国,还是对大洋彼岸的美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如果说这里是四大国利益相互交错的唯一地区,那么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便不仅取决于半岛内部北,南双方的互动关系,而且取决于四大四的立场及东北亚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态势。近年来随着朝鲜北,南双方首脑的成功会晤,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由于朝鲜半岛问题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复杂,从而使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出现了一波三折的复杂局面,本文从政治地理学角度对半岛形势进行了分析。供关心朝鲜半岛局势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7.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RHP)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surface heat flow, both on cratons and in sedimentary basins. RHP within continental crust—especially the upper crust—is high. RHP at any depth within the crust can be estimated as a function of crustal age. Mantle RHP, in contrast, is always low, contributing at most 1 to 2 mW/m2 to total heat flow. Radiogenic heat from any noncrystalline basement that may be present also contributes to total heat flow. RHP from metamorphic rocks is similar to or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from their precursor sedimentary rocks. When extension of the lithosphere occurs—as for example during rifting—the radiogenic contribution of each layer of the lithosphere and noncrystalline basement diminishe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degree of extension of that layer. Lithospheric RHP today is somewhat less than in the distant past, as a result of radioactive decay. In modeling, RHP can be varied through time by considering the half lives of uranium, thorium, and potassium, and the proportional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ose elements to total RHP from basement. RHP from sedimentary rocks ranges from low for most evaporites to high for some shales, especially those rich in organic matter. The contribution to total heat flow of radiogenic heat from sediments depends strongly on total sediment thickness, and thus differs through time as subsidence and basin filling occur. RHP can be high for thick clastic sections. RHP in sediments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ordinary or spectral gamma-ray logs, or it can be estimated from the lithology.  相似文献   
78.
79.
Global heat budget, plate tectonics and climatic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the past 2000 Ma,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s surface has fluctuated around a mean similar to that of today, although individual locations have undergone long-term changes of ∼30°C at different times in different places. Water bodies absorb at least five times as much solar radiation as land surfaces, and ocean currents transport the excess heat absorbed in the tropics towards the poles.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and sea due to plate tectonics explain the majo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25°C) around the globe in the last 350 Ma, and are first-order controls. Large-scale changes in ocean currents and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s are probably second-order controls (15–25°C). The Milankovitch orbital cycles are third-order controls producing variations in air temperature of the order of 10°C, while massive volcanic eruptions and changes in carbon dioxide are amongst the fourth-order controls producing minor perturbations (<5°C). The major climatic fluctuations are continuous but regional in effect and not global. Extraterrestrial factors may not cause major changes in climate when viewed from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