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8篇 |
免费 | 1768篇 |
国内免费 | 21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6篇 |
大气科学 | 129篇 |
地球物理 | 479篇 |
地质学 | 8887篇 |
海洋学 | 291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708篇 |
自然地理 | 2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398篇 |
2021年 | 413篇 |
2020年 | 376篇 |
2019年 | 375篇 |
2018年 | 292篇 |
2017年 | 318篇 |
2016年 | 446篇 |
2015年 | 472篇 |
2014年 | 629篇 |
2013年 | 451篇 |
2012年 | 545篇 |
2011年 | 530篇 |
2010年 | 522篇 |
2009年 | 522篇 |
2008年 | 447篇 |
2007年 | 530篇 |
2006年 | 506篇 |
2005年 | 439篇 |
2004年 | 387篇 |
2003年 | 328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72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237篇 |
1998年 | 188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硼同位素及其地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硼的两个稳定同位素(10B 和11B)相对质量差较大,因此,硼同位 素分馏较显著。由于分析测量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硼同位素地球化学近年来有了长足 的发展。业已查明,自然界中δ11B值变化为 -37‰~+58‰。其中,较负的 δ11B值见于非海相蒸发硼酸盐矿物和某些电气石,而较正的δ11B值见 于某些盐湖卤水和蒸发海水。现代大洋水的δ11B值十分恒定 (+39,5‰)。原始 地幔的δ11B值估测为-10‰±2‰。陨石的δ11B值很不均一,变化 可达90‰。而月岩的δ11B值变化较小(-6‰~+4‰)。由于硼同位素存在大的 分馏和不同地质体中截然不同的δ11B值,硼同位素地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目 前,硼同位素在研究星云形成过程和宇宙事件,壳-幔演化和板块俯冲作用过程,判别沉积 环境,研究矿床成因,示踪古海洋和古气候条件,和判断环境污染源区等方面的研究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溶地貌、气候与水文等因素控制。通过对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地质异常的分析和识别,利用G IS技术圈定铝土矿找矿的有利地段,并预测其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35.
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配套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20世纪80年代全国区域化探扫面工作以来各大区、省、市地质实验室所研制的54种元素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与国际上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类比,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4套分析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36.
刘屯金矿床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体直接围岩为晚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区域上建平群大营子组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含金石英脉(矿脉)严格地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据硫同位素组成证明矿石、围岩、中生代侵入岩具有同一性,为幔源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了成矿溶液的多成因特征。矿石中铅同位素为古老的铅体系,与中生代岩体的长石铅属同一源地。通过时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是"岩浆热源-混合热液"型复成因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140.
论文在分析川藏公路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或发育的规律。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公路基本建设各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在新构造运动频繁.河流下切强烈,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很高的地质背景下,川藏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川藏公路统一的多功能信息处理与传递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趋势.只有达到信息快速传递,应急方案迅速启动,才能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