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林李月  朱宇 《地理学报》2016,71(10):1696-1709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而等级低、规模小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但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与资源禀赋较好的中小城市也已经形成了一批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值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自身双重力量的影响,流入城市因素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其中,流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是核心要素,对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流动人口过于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特征和较高的家庭财富与收入对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用地是城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其利用效率是调控建设用地扩张和配置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收缩型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利用DEA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论如下:①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  相似文献   
13.
TheXijiangRiveristhemainwaterwayacrosseastandwestinSouthernChina.ItsmaincoursebacksontothewestofGuangdongandthesouthwestofChina,withitsexitthroughHongKong,MacaoandSoutheasternAsia.Ithasawidehinterlandandconvenientwatertransportation.AlongtheXijiangRiver,thecentralcitiesarethecities,whichspreadalongtheXijiangRiver'smaincourse,theZhujiangRiver'sdeltaandoutlet,andBosehasbeenselectedasarepresentativecityintheupperreachesoftheXijiangRiver.Theytotal12cities,includingGuangzhou,Shenzhen,Zhuh…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单分形、多分形和自仿射分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几何学在城市地理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基本概念却让初学者感到迷惑。如何区分单分形、自仿射分形与多分形,是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问题。简单分形容易理解,而真实的地理现象很少是单分形的。城市生长过程具有自仿射特征,而城市空间格局却具有多分形性质。作者发现,各种分形的共性在于三个方面:标度律、分数维和熵守恒。论文基于标度、分维和熵守恒公式,借助隐喻城市生长的规则分形来区分单分形、多分形和自仿射分形,讨论分形系统演化的机理、分形与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的联系,同时澄清一些在地理分形研究中的常见错误概念。最后以城市位序-规模分布为例,说明并对比单分形和多分形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建模与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5.
The phenomenon of urban primacy has been much studi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since Mark Jefferson introduced the term in 1939. It is less well recognized that many European and American writers of stature from the late seventeenth century onward had discussed the same phenomenon under other names, often that of a “capital” or its cognates in other languages. Their work attests to the wide currency that the concept enjoyed and offered many important suggestions regarding urban primacy'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efferson nonetheless remains a central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idea for having inaugurated the coordinated academic study of the topic.  相似文献   
16.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re are three American Wests, which cut across cultural, political, physical, and economic boundaries. Parts of the West are booming, building homes, and adding population; others are legally off limits to such development; and much of the West has been bypassed by such development and growth. These are called here the Booming West, Protected West, and Bypassed West. Maps of climate, political boundaries, ethnic and racial identities, or presidential voting patterns do not match these three Wests. Each West has a different relationship to the others and might see them as threats or opportunities, and each West can be expected to grow in different area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 West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three Wests could be important locations; sharp transitions can exist between Wests, perhaps nowhere more so than where a fast growing metro area abuts a national park or forest boundary. Finally,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cut across the three Wests and have different implications for their future. Continued population growth will further emphasiz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each of the three Wests and raise the stakes for their control.  相似文献   
17.
陈妤凡  王开泳 《地理研究》2019,38(2):221-234
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对城市空间扩展产生了新的需求,撤县(市)设区是中国城市市辖区实现扩容提质的主要手段之一。以杭州为例,定量测度撤县(市)设区后杭州城区空间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通过撤县(市)设区,杭州城区的建设用地东扩趋势明显,萧山和余杭两区的建设用地新增面积和扩展速度均高于平均水平,且两地建设用地空间存在多中心集聚特征,成为新一轮的杭州建设用地扩展高密度区,城市功能不断凸显。总体来看,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是间接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过引导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实现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向新设市辖区的转移和集聚,提供城市空间扩展的载体。撤县(市)设区后需要通过后续的城市规划修编、土地性质和权限调整、生产要素集聚与空间重组等路径,对城市空间扩张与空间演变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7-2018年的PCT专利合作数据,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分段刻画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分析其演化的邻近性机理,结果表明:①拓扑结构方面,网络整体规模经历了从“规模扩大”到“联系增强”的演化过程,中国城市逐渐占据网络的核心层级.②空间格局方面,“一带一路”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与中央政府的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性质更主要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文章阐述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部门的城市走向经济衰退的经济规律,细致分析了在我国发生这类问题的制度因素和历史背景。针对具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分析了它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作者认为,中央政府必须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难承担历史性和制度性的责任,并且提出了中央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工作领域、工作措施和措施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大气污染及其引起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2018年春季西北五省省会城市PM2.5、PM10、NO2、SO2、CO和O3浓度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P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